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典导读 | 《慈经》

导读《慈经》出自南传《小部》第5部中的经集,是修习慈心禅重要的根本经典。本经说法缘起是一次五百大比丘众从佛陀处听闻禅修教导后,入林中禅修。林中所住鬼神在深夜蓄意制造恐怖音响与景象恐吓僧众,许多比丘因此受惊患病而不能继续修禅,便告知佛陀决定离开。佛陀遂为僧众另外选择了一处适宜禅修的树林,同时开示此经。入林中安坐后即持诵此经,不仅对自身有护持作用,其中所含的禅修方法也令林中鬼神众受到启示,会以慈心对待并庇护修禅的僧众。


《慈经》

于此而修善法者,意欲通达寂静地,皆应如是而修习:

堪任于事,正直具足,堪受教诫,出语柔和,行止和善,离于骄慢。

少欲知足,饮食节量,堪受护持,离俗简居[1],调伏诸根[2],持重有礼,不恋眷属[3]

离于细微过,智者所不责,愿此一切众,康健且安稳,安住于喜乐。

一切有情众,或强或羸弱,或高或低矮,身量大或小,又或正适中,或粗或纤细,可见不可见,距此近或远,已至及未至,[4]皆愿得安乐。

所居一切地,正行无诳骗,于人不轻藐,更须离嗔恨,不起伤害意。

如母护独子,舍身尚不惜,当于一切众,慈心生无量。

应于遍世间,四维及上下,慈心生无量,悲悯无障碍,无嗔离敌意。

行住或坐卧,旦夕清醒时,应修此慈心,是为梵住[5]行。

离于诸邪见,具足戒圆满,弃欲具智见[6],永绝轮回道。




[1] 过简单的生活。对于比丘来说,仅携八物(一钵、三衣、剃刀、针线、腰带、滤水囊)游居。对于在家人,也尽可能简单,食物以必要为限,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2]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

[3] 对于出家众来说,指不贪恋俗家;对于在家众来说,减少不必要的交际,不使自己扰于其中不能自拔。从“堪于任事”到“不恋眷属”这两句为修“慈心禅”的具备条件。

[4] 已经到达的与尚未到达的。

[5] 慈、悲、喜、舍为“四梵住”,修慈为四梵住之一。梵,意为殊胜;住,即安住。对诸有情正确地行道故住于殊胜,依慈安住,离于过失,故称为梵住。又,天界中梵天以无过失之心而住,依此禅修者即相当于入梵天而安住。

[6] 指初果道智。

--摘自心举编译《<南传大藏经>优婆塞读本》

编辑:演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持] 修习慈心
慈心修习与毗婆舍那
【证严上人说故事】-丑公主的因缘
嗔慈心
2021年3月慈心禅七合集
法句经要义 第六品 智者品 享受欲望的人 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