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来10年可能改变世界的行业,长期投资可能赚10倍收益

电动车的革命正愈演愈烈。

传统车厂、造车新势力、智能手机巨头、互联网巨头们,全都挽起袖子下场。

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全球替代燃油车的大幕已然开启,这是一个比智能手机还美妙的广阔市场。

不同于燃油车,电动车的架构基于锂电池。

正因为如此,为电动车提供能源的赛道,也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商,全球份额32%,国内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它的市值已经相当于两个中石化,比中国石油高出千亿。

这一切都表明,电能驱动时代已经到来。

此外,作为“人”的载体,电动车的终局是智能化和无人驾驶。

软件开始定义汽车,车联网、智能座舱、车载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会爆炸式发展,带来无比巨大的增量蛋糕。

这正是华为们看到的机遇。

那么,电动车产业为何如此受追捧?整个产业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核心玩家都有谁?

现在还能买吗?

1.新能源汽车的行业背景

2018年以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维持高速增长,十年复合增速99.4%,但是在2019年开始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中国销量承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快速发展,在于国家的补贴政策。买一辆新能源汽车会补几万块钱,具体金额根据电动车的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而定,最高可以补贴9万元左右。

但补贴不是永久性的,国家是要发展这个产业,必须要让其“自己走路”。

所以当电动车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逐步提高,可以实现量产和降本后,补贴就会逐步退出。根据情况,一年会调整一次

换句话说,就是国家花费几年时间培育的产业链各公司,已经可以走出国门和海外大企业同台竞争。国家的补贴对企业已经影响不大,时间周期放长来看,退补只会影响短期的销量,并不会影响长期趋势。

上图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补贴在逐步下降,而到了2019年下降幅度最大。

这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以满足2019新政要求的蔚来ES6举例,它的续航里程超过400KM,且电池能量密度大于160Wh/kg,可以获得全额补贴2.5万元。

而如果按照2018年的标准进行补贴 ,它可以拿到最高9万元补贴(6万元国家补贴+3万元地方补贴),前后相差6.5万元。

消费者购买力大幅下降,导致销量下滑,行业增速开始放缓。

这是前因。

为什么行业增速放缓,反而股票暴涨,所有新能源基金全都赚的盆满钵满?

在说原因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些基金的股票持仓都有哪些?

2.基金持仓:净值贡献主要靠哪些标的?

以平安中证新能源开放式基金为例(新能车ETF):

2020年年报显示,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达到60%左右

十大重仓公司主要分布在以下产业链:

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国轩高科

动力电池的上游材料端企业:赣锋锂业 恩捷股份、华友钴业(对应的材料分别是锂、隔膜、钴)

制造动力电池的设备企业:先导智能

车的热管理系统:三花智控

车的电机电控:汇川技术

这么一看,比较清晰一些,持仓中以动力电池制造和动力电池上游占比最大,也是贡献净值的主力军。

再看一看国泰基金持仓

情况差不多,持仓占比要比前者分散一些,多了一个格林美,格林美是主做三元电池前驱体的企业。

 其他基金持仓就不一一浏览了,所有基金总体来讲,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标的都有,这些基金涨幅贡献度最大的都在动力电池端,在各基金持仓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

标的期间情况:

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在2019.11.15到2021.01.07期间从74元涨到最高416元,涨幅457%

赣锋锂业是金属锂龙头,2019.11.29-2021.01.26期间涨幅399%

 恩捷股份是全球锂电隔膜龙头,期间涨幅达318%

 其他股票不一一举例说明,涨幅都很大,因为新能源汽车基金都是均衡配置,这些动力电池和相关材料端的公司贡献占比高,但基金净值无法跑赢单一个股。

当然,基金下跌时幅度更小,一些个股回调动辄50%-70%。

看完了产业链主要公司,回过头来我们接着看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两部分开始说,一是海外,二是国内

3.海外排放标准趋严,倒逼电动化进程加快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在中国和欧洲,合计在未来占全球四分之三的市场。

中国在2018年率先超过100万辆,2020年达到136.7万辆。

欧洲的碳排放趋严,在2020年电动车销量超过100万,增速过100%,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市场。

简单介绍一下欧洲碳排放标准,从08年算起,共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1998~2008年):罚款条例不明确,对车企激励小

1998年第一次提出碳排放目标,从1998年的186g/km降至2008年的140g/km,2012年降至120g/km。

而到2007年时,平均碳排放依旧高达160g/km,实施效果低于预期。

阶段二(2009年~2013年):第一轮罚款政策试点

2009年欧盟确定,2015年开始乘用车平均碳排放降至130克/公里以下,超额部分将交每克95欧元的罚款。

2012年欧盟新车平均碳排放132克/公里,2016年平均为116克/公里,减排效果明显。

由于当初规定的排放目标仍在较为可行的范围内,车企通过添加 48V 轻混系统或者转型柴油动力(排放低但成本相对高)的技术路线达到排放标准,但对新能源(插混,纯电)促进有限。

阶段三:14年提出20/21年目标,19年确定2030年目标

2019年4月欧盟正式通过新标,采用WLTP测试标准(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排放测试规程),要求:2030年欧盟境内新车平均碳排放量比2021年水平减少37.5%,货车同期减少31%。同时提出“2025年欧盟境内新型汽车碳排放量比2021年减少15%,货车同期减少15%”的临时目标。

2020年欧盟范围内所销售的95%的新车平均碳排放须95g/km,到2021年100%的新车平均碳排放量需满足该要求,超出碳排放标准的车辆将受到95欧元/g的罚款。2025年不得超过80.8克(货车须低至147g/KM)

总结一下:通过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基本没有效果,第二阶段勉强能完成,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有限

反而是第三个阶段,全球统一了排放测试规程,再加上罚款导致欧洲这些车企面临巨额罚单

以2020年销量结果来看的话,效果确实非常好,2019年时欧洲全年销量只有40多万,到了2020年达到100万,疫情也没有影响到购买力。

以上看完之后,可以梳理出第一条逻辑,欧洲碳排放标准趋严,导致车企面临巨额罚款,倒逼车企生产电动汽车。

海外的景气度开始不断上升,那么这和国内企业又有何关系呢?

从欧洲的销量情况来看,大众 PSA 日产三家卖的是最多的,其中以大众在欧洲的市占率最高。

燃油车转型,是深思熟虑并经过多重考察验证,看好这个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车企中,大众走在了最前面。

全球碳排放趋严成为大众向电动化转型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1.2019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集团推出了基于 MEB 平台的首款纯电动车型ID.3。

同时在上海安亭,计划2020年建成投产,规划年产能30万辆(中型和大中型纯电动SUV,覆盖大众、奥迪、斯柯达的新能源车型)

2.大众MEB平台将会在2020年实现国产化。在2020-2022年期间,会有8款MEB平台车型进行本土化生产,2030年之前为集团300款车型每一款都推出电动版本,同时与三星、LG化学、宁德三家供应商达成中欧两大市场的电池订单将支持其在不晚于 2025 年实现最高 300 万辆电动汽车年产量的目标,共250亿美金电池订单。(对应约125GWH的需求量)

这时候一看,逻辑就已经非常清晰了:

欧洲碳排放标准趋严,导致车企面临巨额罚款,倒逼生产电动汽车;同时以大众为首的车企巨额订单被宁德、 LG、 松下三家电池厂瓜分,国内锂电池产业受益于海外新能源汽车景气。

这其中如果只看国内龙头宁德时代的订单,已经在2019年时就排满到2022年了,这么多的订单预示着公司未来的发展,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侧面正面了行业的景气度。

注:以上仅是以宁德时代一家举例证明,实际情况是从2019年国内补贴大幅度退坡开始,我们国内的众多企业已经有实力走出国门,给海外大厂陆续供货,由此带来盈利能力大幅度提升。

其他无论是锂钴金属端,还是四大材料中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企业,都是借着这次海外景气度爆发,打进了全球供应体系

拿隔膜产业来说,因为国内的人力成本低,海外的隔膜价格要比国内隔膜贵上两倍以。

当时除了宁德这种巨头打入海外车企,恩捷股份因为同时供应几大电池巨头,顺势切入全球产业链。

咱们看到的基金重仓标中不少都是此等情况:

产业内的头部企业进入全球供应体系,走海外路径的公司在业绩端变的较为确定,即使当时国内的销量大幅度下滑,对头部企业的盈利影响也有限。

可以说海外的景气度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短期波动的影响。

以下是近两年产业链龙头的业绩表现:

宁德时代:

恩捷股份:

璞泰来:负极材料

新宙邦:电解液

这个逻辑在当时行业景气刚刚有所复苏时,就已经被不少研究员挖掘到了,最后以结果来看,基本完全符合。

4.国内的预期差

国内在2019年6月之后开始正式退坡。

在退补前夕,国内销量兴起了一波抢装潮,6月增速达到上半年最高。

之后7月开始到11月份,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行业景气度一落千丈,所有产业链公司在第三季度都受到了影响,带来了较低的股价。

当行业处于低谷,国内的预期差又在何处呢?

前文提到过,国内之所以出现退补,是因为国家培育产业已经初步有所成效,即使退补造成短期销量下滑,但依旧不会改变产业长期趋势。

每年的电动车补贴曾是产业巨大的红利,导致不少企业转型和加速发展电动车。

跟着国家的步伐走,总是没错的。但无奈的是,每年花费大量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的优秀企业很少;

而拿补贴不思进取的企业很多,这些骗补的企业当行业利好释放完毕后,没有足够的技术和领先同行的成本优势去和龙头企业相竞争,那么市场份额就会不断被龙头公司给吃掉。

大浪淘沙始见金。

这个国内的预期差就在于:产业产能集中和政策补贴本质上是一个矛盾体,如果各地方企业都能够享受到补贴政策,靠着补贴生存下去,那么产业链的各龙头反而难以持续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

所以,退补越到位,产能越集中。

行业下行时,小公司生存越发艰难,资金链断裂等各种情况随时可以发生,这个期间会有不少企业因为竞争不过而逐步退出市场。龙头公司就会利用这样的机会不断吃掉三四线公司大的供应链份额,由此,带来的营业收入不断增长。

一般行业下行,企业压力增大,都会伴随着上下游产品价格下降,比如说这个行业的产品价格是110元,大多企业的成本是100元。行业跌到低谷,产品基本贴在成本线附近,企业不挣钱,这个时候能做到的只有生存下去。

而当龙头企业在曾经的高景气度期间不断拿着挣来的钱去研发,去降成本,这个时候它的成本可能会更低,比如99元。

价格贴着100元成本附近,小企业生存不下去,陆续退出市场,份额被龙头企业吃掉。这个时候龙头公司体现的是营收增长,利润不增。当龙头企业份额从10%逐步提高到40% 、50%时,它的产业链上下游话语权不断增强,定价能力也在增强,同时成本又进一步下降。

一旦市场出现景气度回升,需求大于供给端时,比如产品价格会从100提到110。龙头企业的利润就不再是1元的利润,而挣11元,同比增长了1000%。

下面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2019年8月到11月期间,动力电池装机量都是负增长

有意思的是,以动力电池厂商宁德时代为代表来看,它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是在行业景气下滑时,逆势上升的

这时再来看上面的逻辑和结论,一目了然。

5.当前估值是便宜是贵?

首先来看行业整体估值。

年后赛道股崩盘,迎来惨烈的杀估值,新能源也未能幸免。

以估值走势来看,从70倍泡沫区间回归至50倍区间,位于高估警戒线,仅仅是挤出了泡沫;

当前PE水位56.15倍,百分位72.89%,;B水位4.05倍、百分位72.71%,只比过去27%的时间低。

综合来看,估值并不便宜。

再来看看主要成分股估值情况:

直观来看,这些基金重仓股估值都不便宜

先解释一下近两年A股市场中估值运行规律,大多品种的炒作,都会经历PB到PE的过程,先炒PB,再炒PE。当低位低PB业绩爆发式增长或行业高速增长时,先会完成PB估值的强力修复,从3 、5倍左右的PB,修复到10倍左右的PB,竞争力更强的龙头公司巅峰时可以到15X。

复盘过去几年的大行情,无论是17年的白酒医药,还是19年的猪周期芯片5G消费电子,或者20年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都是业绩高速增长时,先完成PB的强力修复。

也就是说,从估值修复和产业高景气度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基金选择的标的估值基本都是合理偏高。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就不具备投资价值了呢?

并不是这样,当PB炒到高位之后,则需要拿盈利能力来说话了,如果公司的业绩高增速不持续,且盈利能力低于预期,趋势可能就此向下。

如果业绩继续较快增长,ROE也很高,那么,这个时候,又会炒一波业绩。

那么核心因素在哪里?

业绩,还是业绩。

如果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长,可以消化掉高估值,那它们的PE将回归至合理,甚至低估,将是布局的好时机。

6.新能源汽车基金还能不能买?

估值需要业绩来消化,而业绩的释放需要时间。

上涨空间的决定性因素依旧在于业绩。

那么业绩和什么挂钩?

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业景气度

景气度向好,才会有需求,当需求大增时,产业链龙头股的业绩就会大增。

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到底如何?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

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20%的渗透率是一个什么概念?

2020年我国汽车总销量是2531万辆,而我国去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是136万辆,占比只有5.3%。

这意味着如果保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到2025年销量会达到506万辆。

2020年是136万辆,2025年506万辆,5年总增加369%,复合增速达到29.9%!

没有意外的话,新能源汽车产业会被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这是一个政策驱动力很强的产业,也是一个放眼十年可见的增量赛道。

投资,始终是好资产和好价格的双重作用。

当前估值较高的情况下,安全垫子不够厚。

尽管新能源赛道景气度很高,但显然已经不适合重仓。

过高的估值透支了未来的利润,打满的预期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产业的利润是经营出来的,不是投资者想象出来的。

因此,业绩需要持续验证。

短期来看,不要冲动投资,更不要梭哈式押注。

激进投资者,如果能承担较大的波动,可以小仓位布局、分批买入,等估值回归到合理或低估,加大力度布局。

保守的投资者,可以暂时观望,等到业绩大规模释放,估值合理或者低估时,开始布局也不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能源汽车行业框架研究
近3年年化超40%!这个生猛指数了解一下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神仙打架 公募明星锁定新能源板块调研细分赛道龙头!
站在产能过剩门槛上,锂电龙头“泡沫”还能吹多久|锂电池|特斯拉|宁德时代
今日开市!关于碳交易你应该知道什么?公募基金也在布局
光伏业内大咖密集发声,爱旭股份、中信博涨超8%,组件龙头纷纷大涨,光伏ETF基金(516290)逆市上涨超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