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衡学术 | 徐刚:新型城市设计与科学管控体系

2017清华同衡学术周“城市·设计·管控”分论坛,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刚作了题为“新型城市设计与科学管控体系”的主题报告,强调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的城市设计,需要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的知行理念、完备的专业构成、贴切的社会语境四项基本原则。


1

城市设计:从引入推广到反思变革

徐刚主任提出了在中国城镇化大潮中,城市设计探索与转型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而每个历史发展时期与中国城镇化大潮的起起落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四个“十年”——第一个十年,城市设计初入国内,领“风气之先”,第二个十年,内因外因共同推动城市设计本土化,可谓“风云际会”,第三个十年,行业蓬勃发展,恰如“风生水起”,第四个十年,诸多挑战接踵而来,呈“风起云涌”之势,城市设计变革适逢其会。面对行业变革,他首先对传统的城市设计进行了反思,指出主要表现为“九重九轻”,即重规划,轻设计;重编制,轻实施;重实践,轻实证;重表达,轻研究;重开发,轻保护;重模仿,轻原创;重自我,轻协调;重设计,轻工程;重执行,轻质疑。


而相对传统城市设计,他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的城市设计,需要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的知行理念、完备的专业构成、贴切的社会语境这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新型城市设计不再是蓝图式的一张图,它应该以人为本,从宜居乐业、公平效率、空间美学、文化传承、活力创新、生态永续等等价值观出发。例如,杨·盖尔在悉尼中心区所做的探索就是从人的视角出发,总结出城市的十二个基本认知点,以此为基础提出九个目标,这些目标主要是围绕着水绿交融的生态本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交通和引人入胜的公共领域这三个角度来展开。


第二,新型城市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要具有上下统筹的知行理念,这一理念具备人文关怀,以人的体验感为视角出发,倡导多方沟通协调,研究面向更为广阔的区域,并且善于运用理性的工具手段。例如,在运城的总体城市设计中,通过更加亲人的表达语言向公众传达城市理念和认知体系,同时制定了面向实施、管理和公众三个不同主体的设计成果。再如,在重庆前沿科技城设计中,以工具理性为支撑,重点运用在山水本底保护、城市视线系统、生态斑块模拟和能源负荷模拟等方面,不再是仅靠精英思维和经验主义来完成城市设计。


第三,新型城市设计在专业构成上,应构建空间技术平台来实现综合设计。例如,在重庆前沿科技城设计中,运用了多专业团队协同的工作方法,让城市设计相关各学科共同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使得研究成果更加合理。


第四,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响应中央提出的“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我们的城市应追求空间正义来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应尊重多元主体的诉求,应尊重文化传承和代际公平,应做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新型城市设计成为了一个由城市共同体共同主导的空间生产方式。例如,在中关村大街改造提升设计中,提出了在城市中心建立一个多方协作的平台,包括项目运行方、公众代表、项目实施者、业主、政府主管部门、责任规划师等至少六个角色的共同参与,以保障城市设计的顺利推行。再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中,对于人文和民生的关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层面。


2

基于新型城市设计的科学管控体系


首先,徐刚主任提出科学管控体系要有效传递城市设计的关键意图。城市设计相对于法定规划,它具有开放性的特征,随着设计者和设计对象的不同而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还具有敏锐预判未来需求的前瞻性,由此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丰富性和探索性。城市设计并不能等同于设计城市,终极蓝图式的城市设计是脱离现实的空想。新型城市设计的空间意图必须转化成空间语汇,方能有效地影响城市。而城市设计的空间管控语言是城市空间生长的基因,应该是清晰的、稳定的、可通用的、可衡量的、可转译的。例如,在运城总体城市设计中,对于城市特色核心控制原则的探索,是将城市的盐运文化、山水文化、池文化以及城文化进行延伸,并总结成为“运城十条”核心导则。


其次,新型城市设计的科学管控体系需要与法定规划分工合作。对于新出台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徐刚主任提出了重新审视传统管控手段的设想,推动法定管控体系中的空间指标回归本源,在城市设计中予以相应的研究,如绿地率、机动车管控、配建高度、配建密度等等方面的再分析与再定位。传统法定规划不少关键性空间指标向城市设计的合理迁徙,将会推动编制、审批和管理体系的新变革。


第三,科学管控体系要规范和激励后续的创作。管控体系应形成可有效转译的管控语言,并应符合刚柔并济,底线管控,理性约束这三个要求,从而对后续的设计形成有效的指导作用。例如,在柯桥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中,将城市设计的管控语言进行精心设计之后,并没有影响后续的建筑创作,而是创造出了一个在历史街区里具有传统精神的现代作品。


最后,科学的管控体系需要充分衔接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和反馈体系,使城市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提高与进步。例如,在重庆前沿科技城设计中,将传统的空间管控语言纳入到了定制化的KPI目标管理当中,实现空间设计、管控管理与评价反馈的体系化。


3

科学管控体系的八个要点

对于如何形成科学的新型城市设计管控体系,徐刚主任认为需要重点抓住八个要点。


第一,价值导向的多元化,体现以人为本,宜居乐业,公平效率,空间美学,文化传承,活力创新,生态永续等方面的城市理想。


第二,系统组织的精细化,体现分区、分级、分项的控制体系,运用包含导则、通则、专项指引等在内的综合控制系统。


第三,管控范围的全域化,不仅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也要包含大山水、生态用地、农业用地等非建设用地。


第四,管控领域的复合化,应涵盖场地、街道空间、地下空间等建设空间以及公园、绿地、水体等开敞空间。


第五,指标设计的科学化,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具有坚实的研究支撑对接KPI目标管理和评价系统。


第六,管控语言的标准化,管控语言需要相对清晰、相对稳定、可通用(专业性)、可衡量(评价)、可转译(数字化)。


第七,管控手段的信息化,建立规划、建设、管理、评价多功能的数字化平台,纳入城市运行大数据、精细数据。


第八,管理事权的匹配化,妥善对接领导决策、对接行政审批、对接公众参与、对接方案评价。


例如,在运城总体城市设计中,提出了精细化的系统组织,建立了城市四区三级的管控体系。


最终,徐刚主任提出一种精细化空间管控体系的设想,以重新优化过的基本管控体系为基础,纳入地下空间、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形成具体的三维空间管控,再纳入街道空间、开放空间形成特色化的三维空间管控,结合城市高度、城市密度和城市色彩等等一系列的专项研究,使得空间指标更科学更系统,最后,在此框架之上再灵活搭建包含生态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慢行友好、绿色建筑等与城市发展目标紧密相关的指标体系。所有的这些指标体系将共同构成复合化的城市空间管控语言。


未来,这些空间管控语言可以基于大数据的平台,与智慧化的全三维、全信息化平台工具——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城市全息系统相互衔接,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来支撑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的全流程,全方位实现城市空间实践的信息化


本内容由清华同衡  详细规划研究中心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结构丨中衡设计总工张谨:苏州现代传媒广场钢结构设计与研究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
【同衡学术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存量土地规划与利用——提质与增效
创新型薪酬福利体系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设计?
时空大数据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的总体规划变革丨2018清华同衡学术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