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珠江设计】赏析·为逝者而做的设计

空白死亡一直是贯穿人类发展的永恒命题,自人类诞生并有了自我意识以来,死亡始终如一个巨大的梦魇困扰着我们。人类为此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从“念天地之悠悠”转而“独怆然而涕下”,人们总幻想着能如嫦娥奔月,希冀“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其中,寄托着我们最甜蜜的梦想,也隐藏着我们最深切的恐慌。

空白然而,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结局。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对于逝者的纪念通常离不开建筑,建筑营造出一种空间,为生者提供仪式感,通过这样的方式为逝者在人世间留下印记。时逢清明,就让我们来欣赏那些为逝者而做的设计案例吧!

 01  越南战争纪念碑 | 林璎


▲俯瞰图

空白为了纪念在越南战争中阵亡的58202位士兵,美国国会在华盛顿建造了一座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

▲纪念碑的一角直指华盛顿纪念碑

空白纪念碑的设计师,是当时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上大三的林璎,她的设计打破了纪念碑常见的设计手法,当我们将它和旁边的华盛顿纪念碑进行对比,就能轻易地列举出两条明显的区别:其一,它的颜色是黑色,而不像大多数纪念碑或墓碑呈白色;其二,它没有直立向上、高高耸起,而是隐藏在了地表之下。

▲设计图纸一

▲设计图纸二

空白这是一座低于地平线,倒V字形的碑体。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如同一本打开的书,又仿佛被刀子割开的大地,伤口向两面无限延伸,向东指向华盛顿纪念碑,向西则指向林肯纪念堂,并在到达地面处渐渐消失。

▲纪念碑上镌刻着所有战士的名字

空白纪念碑上按时间顺序刻上了为越战逝去的名字,放大的 1959 年和 1975 年是越战开始与结束的年份。名字是按士兵们战死的时间排序的。1959年越战开始后的第一个死者的名字位于东墙之首,然后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东墙排满之后,再从西墙的锐角处起,以相同的方式一直排列到与东墙相接的地方。这样,1975年战争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死者的名字刚好在西墙的最末端,跟东墙之首的第一个名字相呼应,设计者希望能借此象征着战争的帷幕拉开又合上。

▲融入大地的纪念碑

 02  利弗萨勒特纪念馆 | Rudy Ricciotti

▲俯瞰图一

空白这座纪念馆坐落在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的里韦萨尔泰,这里曾是原来的乔弗里军事拘留营,经历过二战犹太人集中营、阿尔及利亚战争难民营等多次战争的沉痛记忆。

▲俯瞰图二

空白建筑位于当年拘留营的F区,整体呈现狭长状,周边是经历过战争之后的荒废之地。建筑师将纪念馆设计在一个巨大的沟槽里,入口设于地面之下,整座建筑像是深封在大地上的战事记忆。


▲被沙土遮挡的下行入口

▲沉于地底的露天走廊

空白当参观者进入厚重的大门时,迎面而来的是建筑的露天走廊,强烈的阳光自天幕毫无遮拦的洒落;水泥与红砖组成的外观墙面,采用了特殊模板技术使其光滑平整。

▲建筑顶部

▲建筑露台

空白纪念馆狭长的形状中间由三个露台间隔出展览场馆、办公区与休闲区域,同时露台也稍稍安抚了因建筑物在地底下给人的压迫感。在露台时,仰头即可望见蓝天,低头则身处于红色建筑物的围绕中,所谓天地之间,忽然而已。

▲纪念馆室内展览区

▲建筑内外连接的长廊

空白纪念馆的室内区域延续着外墙的土黄色,昏黄柔和的灯光与木地板,平衡了水泥建筑的生冷刚硬。从露天大厅前往室内展览区,需要通过一到细长的长廊,宽度勉强可容纳连个个人平行,不时与对面而来的人擦肩而过,一种前往未知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纪念馆内部

▲微微升起的建筑顶部

建筑顶部相比地面微微升起,出现在周围自然环境的表面上,好似曾经进入集中营的人。建筑体块向东面延伸直至高度达到周围的营区残骸,仿佛质问着前来观访的人是铭记或是遗忘。利弗萨勒特纪念馆像是被嵌在天地之间、历史和回忆之间。

▲与外墙同样材质的大门

 03  911纪念广场 | 彼得·沃克& 迈克尔·阿拉德

▲911纪念广场俯瞰图

空白911纪念广场位于世贸大厦双子塔原有的遗址上,是由71岁的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与34岁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联合设计。

设计草图

空白设计者将纪念广场设置为与旁边的911纪念馆相呼应,用双子塔留下的大坑建成6 米深的方形水池,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终汇入池中央的深渊。用四起的水声遮蔽闹市区的喧嚣,而瀑布则能过滤外部强烈的光线。

▲6米深的方形水池

▲人工瀑布

空白建筑师迈克尔主张以遗址的空旷来表达缺失,但这样却容易让严肃的公共空间变得过于活跃,沃克则用他的园林设计抵消了这种趋势。两个人设计手法相互补充,借助双子塔被破坏后留下的两个缺口,表达出一种缺失感,形成一个既能表现无数生命逝去,又能表达出重生之意的纪念之地。

▲现场瀑布的轰鸣声升华了到访者的情绪

空白参观者在瀑布雷鸣般的声音中沿着青铜栏杆看受害者的姓名。往后退就是让人身心舒缓的树林。树林密度适宜,期间点缀着惬意的广场,石凳,草坪等等。设计恰如其分,不多不少。在这片安静的空间中,鲜明的尺度,舒适的空间都让人难以忘怀。

▲广场铺装

空白设计师采用了简约的元素和材料。比如花岗岩使用为单一品种,铺成道路,制成长凳。草坪和攀缘植物面积克制,整个广场采用同一树种。有限的色彩运用塑造出安静的氛围。

▲夜景照明升华了精神纪念

 04  狭山墓地教堂 | 中村广史

▲俯瞰图一

空白基地位于狭山丘陵上,是一片被深邃森林所包裹的场地,建筑为来墓地的祈祷者提供了一个向自然祷告的空间。

▲被林木遮掩的墓地教堂

空白建筑的墙体向上倾斜,相互支撑的柱体形成倒“V”的造型,日本人称之为“gas sho-zukuri”,是一种日本传统的结构形式,与合掌祈祷的形状相类似。

▲俯瞰图二

空白建筑师在建筑的各个方向上都运用了这一造型,屋顶结构因此又分担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应力。

倒“V”的结构形式

空白这一设计消除了对抗震墙体的需求,同时也创造了gassho zukuri一种新的集合形式。

从建筑外部看向室内

建筑的支撑柱体

建筑室内

空白在祭坛的一侧,地板略微向森林倾斜。地板的接缝也呈直线向森林深处的消失点延伸。设计师在教堂内部构建了一个类似于祈祷时双手合掌的空间,在透过落地窗的绿意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柔和。

建筑平面图

建筑剖面图

 05  Yad Vashem大屠杀纪念馆 | Safdie事务所

俯瞰图

空白博物馆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的Mount Herzl山脉。为了保护场地的自然景色并满足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的需求,博物馆整体藏身于山地之内,用细长的中央脊柱突破山体显示着它真正的体量

▲设计草图

建筑的远眺平台(出口)

日景与夜景

空白纪念馆的博物馆部分包括一个16.5米高,183米长的地下棱柱结构,穿过Yad Vashem山坡,从南部穿过并向北突出。

建筑入口

广场与建筑交接的出口

空白博物馆的整个结构 、地板、墙壁都是钢筋混凝土。在整个棱镜结构中,三角形横截面面积一直在变化,中心变窄两端增大。由这种变化形成的翘曲表面,由一个平缓的倾斜地板放大,创造了一个变化的空间序列,并给出了深入山下的错觉。

山体与游客中心

露出山体的部分

空白三角形的建筑结构支着撑棱镜上方的山体压力,同时从上方通过200米长的玻璃天窗带来日光。天窗允许日光闪烁与多媒体演示所需的较暗区域形成对比。

画廊

空白纪念画廊对称排列在地下棱柱的两侧。

名字堂

空白位于博物馆最深处的名人堂是一个向上延伸9米(30英尺)的圆锥形结构,收藏着所有已知的大屠杀受害者的个人记录。一个倒入锥体,穿透深入耶路撒冷的基岩,与上层的房间相呼应,并纪念那些名字永远不会被人知道的人。

教堂大厅

文章整理 | 周钰

资料来源 | 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斯科】胜利广场,纪念那场伟大的战争
墨尔本战争纪念馆【澳新游之二十】
河北省 唐山市地标 唐山抗震纪念碑
摘自网易博客< 武汉督军府(图片.原创)>
案例赏析: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设计
何正忠华盛顿遊记-3 杰斐逊纪念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