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定土楼——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客家土楼、大田土堡、海波日夜唱的鼓浪屿,鹭岛厦门,作为摄影人,早就对福建心向往之,有一年4月20日至27日,循着心里的念想,我终于有机会走进这里,和这片与自己神交已久的神奇地域亲密接触。短短几天,留下了长长的记忆。

  2012年4月22日早上7点,我在宾馆与梧桐一起用早餐,7:20在宾馆门口乘旅游车(168元/人)去永定,观光拍摄土楼,从厦门出发去永定土楼,途中午餐后,中午抵达永定土楼。

  在车上,我认真听梧桐讲有关土楼的趣闻,她说以前去过南靖土楼,南靖土楼 成千上万,堪称“土楼王国”。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斗月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塔形、合字形、凸字形、前方后圆形、套筒形、雨伞形、方圆结合形、马蹄形等,并且拥有最大、最高、最古老、最奇特的土楼和蔚为壮观、美不胜收的土楼群。我想,永定土楼亦应如此吧。

  跟着导游,进了景点大门,我与梧桐在导游规定的时间内,随意观赏拍摄,我们先至侨福楼参观,侨福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启楼西侧,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圆形高北土楼群之侨福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直径45米,高3层,内通廊式。全楼有30间(厅),设1个大门。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前为外围墙围合而成的院落,设外大门。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当年,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这座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土楼!

  后至承启楼观赏,走进楼,几层环楼,楼内是一环套一环,显得非常气势,我身在其中,仿佛像在走迷宫一样,尽管里面人满为患,里三层,外三层尽是游客,我还是抓住人流空隙,寻觅拍摄角度,摄下了承启楼的精致。承启楼现存一块名匾'邦家之兴',是清朝康熙四十八年,江家的祖先迁新居时县太爷李世茂亲笔题词赠送的贺礼,可以说是这个楼距今大约三百年的历史凭证了。

  承启楼的建设历世3代,阅时半个多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据导游介绍,承启楼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1.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计400个房间。整个建筑面积为5376.17平方米。“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鼎盛时期住过800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城市。台湾政要吴伯雄先生曾亲题“福建土楼王”。一楼时陈列室里,挂满了楼主人的照片,诉说着历史,承载着承启楼的沧桑。

  我驻足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承启楼良久,见其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这里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土楼画卷。承启楼的楼名是今人江静波教授补题,见楼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承启楼从明代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三代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 

  承启楼外环楼高四层,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只在内墙开一小窗,从天井采光;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见到如此设计到位的古建筑,我赞叹不巳,承启楼里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所描绘的正是一楼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动人情景。足见其人文底蕴深厚。

  承启楼里保存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吾庐》的中门匾额及他人题匾数十个,最珍贵的莫过于楠木寿屏了。这件稀世奇珍是乾隆19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雕刻面积达15.03平方米。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观赏到此情此景,实乃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1981年,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承启楼也是我去永定看到的保护较好的土楼之一。但与承启楼住户釆访中,我感受到了随着游客的蜂拥而至,土楼的居民正常生活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干扰,建议有关当局及旅游公司,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定要考虑群众的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好事要办好。既要加大对土楼的维护,又不要把维护和开发对立起来,更要关注客家后代的感受

  走出承启楼,我又去其它几土楼转了一圈,圆形的,方形的,里面住着当地的居民,承启楼,世泽楼,五云楼里一层空间,摆满了出售小商品的滩档,感觉其与著名的土楼极不和谐,我只对各式土楼的建筑感兴趣,“世界文化遗产”五云楼,俗称“不倒楼”,因年代久远而著称。 该楼建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已阅历近500年沧桑变化,是永定县高头乡江氏家族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考古价值。同时,“五云楼”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石砌墙基,该楼一面墙体向内已倾斜1.5米,近100年了却稳立不倒,让中外游客和专家叹为观止。 

  五云楼原指豪华富丽的楼阁,原存的五云楼也曾是富丽堂皇、雄伟壮丽的。可惜红颜易老,英雄迟暮,五云楼因年久失修,正搭满了脚手,在修缮,再不修,真的会倒塌。期盼着在大家珍惜、爱护声中,使土楼浴火重生!

  仔细地在几个土楼中观赏,拍摄,意犹未尽,经与梧桐商量,欲想寻觅制高点,拍摄永定土搂全景,经当地居民指点,我们朝山上而行,在山坡上,见到一块导引广告牌,土楼观景台往上20米,就是这个20米,鼓励着我们向上爬,上行山路,直喘气,何止20米?我们感觉有十个20米,登到观景台,累得我俩夠呛,然居高临下,永定土楼全景旖旎风光展示在眼前,顿时忘记了疲惫,那种广阔,那种气势,令我们心旷神怡。美,大美!

  我发现,永定每一座作为单体的土楼都各自形成独特奇异的审美客体和艺术魅力。而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以圆楼为主体形成的方圆土楼群,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田园烘托,既壮观,又抒情,其诗情画意和豪迈气概,让人留下许多遐思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观景台,我与梧桐大发感叹,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化般的民居建筑奇葩,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

  我有幸与梧桐一起见证了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并把这样的见证深刻地留在了感受里,思想里,记忆里,历久弥新。


微信号:pgywxw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建筑的一朵艳丽之花:走进东方建筑明珠福建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侨福楼 ​· 承启楼
世界遗产永定客家土楼
永定赏土楼之一~初溪土楼群
奇葩的家园
承启楼,《大鱼海棠》中椿的家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