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器的艺术——西夏经瓶

西夏经瓶是灵武窑最具特色的西夏器类之一,其器型瘦长,肩部最宽,下腹渐收,平底,假圈足。胎质细腻致密,外壁施釉均不到底,内壁施满釉,釉色以褐釉为主,也有黑釉,白釉少见,白釉瓷均施化妆土。纹饰以牡丹花为主,也有菊花,少见海棠花,辅纹以海水波浪纹和斜线纹为主,花纹细腻,构图流畅,疏密得当。整体构图大量使用开光,搭配合理,讲究对称。

牡丹自古以来被誉为“富贵之花”,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代表了吉祥富贵之意,牡丹纹也成为大众喜欢的瓷器装饰纹样,不论官窑或是民窑,多用在瓶、罐、盘、缸等器物的装饰上。

五代越窑、宋代定窑、耀州窑均有刻划牡丹纹制品,磁州窑则为白地黑花品种。定窑器上常出现一枝独秀的单朵牡丹,耀州窑瓷器上多见两朵花左右相对的,磁州窑枕面常见绘画三朵牡丹。耀州窑青釉碗内壁还见花枝相交的两朵牡丹,牡丹纹以丰富的造型、多样的构图形式带给人们祥和之美的感受。

西夏作为受中原文化影响颇深的西北政权,同样崇尚牡丹,视牡丹为富贵花,寄托着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美好幸福的寓意。在瓷器装饰上往往多见牡丹花纹,剔刻花扁壶、经瓶、罐、钵等器物均出现牡丹纹的装饰,在表现形式上有独枝、交枝、折枝、串枝、缠枝等,根据器型大小和构图需要灵活地采用不用的表现方法。

用剔刻工艺将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精神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也有菊花纹饰,菊花是文人喜爱的花,“晋陶渊明独爱菊”,并且它能轻身益气,自古被认为是“长寿”之花,还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隐逸者”,赞它“菊残犹有傲霜枝”,所以也常被喻为君子。菊花傲骨长存、高贵不俗的精神在西夏经瓶上绽放出了洒脱气质。

瓷器工艺的剔刻法,刻工纤细秀丽。“剔刻”工艺是西夏瓷器最显著的装饰特征,代表了西夏瓷最高的制作工艺。

剔刻技艺是刻和剔的有机结合,即先在上釉的器物上用刻刀划刻出纹饰图案,叫做“刻釉”,再用刻刀将要表现的纹饰图案以外的釉面剔掉或刮掉,露出胎体,叫做“剔釉”。刻釉技艺与青花、五彩等色釉工艺类似,但不同的是前者用刀刻,后者是用笔画。

剔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剔地留花,即将纹饰以外的釉都刮掉,用保留的釉色表现花纹;一种是剔花留地,即将纹饰刮掉,用露出的胎色表现花纹,类似篆刻中的阳刻与阴刻。

主要是通过釉色和胎色形成的颜色反差和高低落差,来反衬图案主题和色调,其装饰性很强。刻釉和剔釉一般多用于褐釉和黑釉瓷器的装饰上,尤其是经瓶一类器型较大的高档瓷器上较为常见。

西夏瓷中剔地留花和剔花留地两种表现方法都有,但经瓶的装饰上只见剔地留花,纹饰图案的浮雕效果明显,并且多采用开光构图,把主体纹饰置于开光内,辅纹置于开光外,使主纹和底纹层次分明,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

白瓷的剔刻装饰则稍有区别。一般白瓷胎体外都施一层化妆土,用来遮盖胎体的本色使胎体更接近白色,也更柔和,再上一层透明釉烧出白瓷效果。白瓷上的剔刻是化妆土的剔和刻,用化妆土和胎色的差别来衬出纹饰。西夏瓷中白釉剔刻花经瓶也是在化妆土上做的剔刻纹饰。

宁夏博物馆馆藏灵武窑该类器物造型端庄,制作精良,工艺水平较高,是供当时西夏皇家及达官贵人使用的御窑供瓷,体现了西夏制瓷的最高水平,属于西夏瓷精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石器彩陶制作风格对西夏制瓷工艺的影响
黄河泥土中的文化——西夏剔刻花瓷
北宋磁州窑瓷器的特征
磁州窑经典瓷器鉴赏
黑与白的艺术 磁州窑
国宝瓷器细图(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