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求不得,内求开化

​人,一旦开悟,便不再“外求”,真正掌握了内心平静的秘密!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

明明拥有很多,却仍然不快乐,长时间处在不安的感觉中,试图靠拥有更多来自我满足。

这样的人会下意识以为“如果我...我就能...”。

好比:如果我足够有钱,我就能解决所有烦恼;如果我能升职,我今年一定能开心;如果我买了房,我的心就会安稳。

这是一些很常见的错误预判,也是一些常见的“外求”状态。

何谓“外求”?

指的是不断向外求索,需要外在的物质或者评价来获得自我肯定和满足。

就像有些人,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一定要加上“我是XX大学毕业学生”、“我在外企工作”、“我是企业高管”等等头衔。

他们用这些来证明自己,殊不知,正是这样的行为,暴露了他们一直在“外求”,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认知。

要解释这一点,不得不从“外求”这件事本身说起。

当你真正看懂了这一章就会发现,人一旦开悟,便不再“外求”,这才是内心平静的终极奥秘。

01

“外求”的本质

一个人很多痛苦、烦恼、焦虑、不满的根源就在于一直在向外求索。

试图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想要追求更优质的对象,希望能换更大的房子,渴望评选上更高级的职称。

看起来,这是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

但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是欲望的满足。也可以说,“重欲”,就是外求的本质。

因为他们所求的,并非是自身的提升,而是自身经过努力后,能够改变当下的生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

庞麦郎因为《我的滑板鞋》火了后,挑灯夜战,连续推出几首新歌,他的努力是为了名和利,这是在向外求索。

《哈利·波特》作家J·K·罗琳火了后,同样挑灯夜战,写了一本新书,但她的努力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也许有人会觉得,明明是同一件事,凭什么罗琳就是自我成就,庞麦郎就是凑热度。

答案就在两个人的表现中。

庞麦郎借着爆火的势头,发行了几首质量很差的新歌,罗琳在火了后却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笔名继续写作。

庞麦郎是希望外界能让他有所满足,罗琳是想要寻求自身满足。

借用王安石在《礼乐论》中写下的一句话:“圣人内求,世人外求。内求者乐得其性,外求者乐得其欲。”

“外求”的人,一直在放纵自己的欲望,是贪欲,是攀比欲,是胜负欲。

“内求”的人,一直在服务于自己忠于自己,他们与自己相处,和自己竞争,把握自己人生。

真正开悟的人往往明白,前者到了最后,会成为对自己的掏空,有这样的结果,与“外求”的弊端有关。

02

“外求”皆虚妄

《心流》一书中,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写过这样一个现象:

“精神科医生的候诊室里坐满了功成名就的病人,他们在四五十岁时才忽然觉醒,原来郊区的豪华住宅、名贵轿车,甚至常春藤名校的学位,都不能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平静。”

很奇怪的现象是不是?

为什么生活条件富足的人还会因为生活感到不安和不满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外求”皆虚妄。

有人求财,有人求名,有人求豪车,有人求学位,可到了最后有人才明白:这些,不过是一些再无用不过的闪亮“标签”罢了。

求到最后你甚至不理解,自己求的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要追求这些。

因为不断追求外界评判下的优秀,更像一场骗局。

就像《心流》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越改善而越不满足的矛盾表明,提高生活品质是一件永远没有尽头的苦役。”

对于普通人而言,没有最有钱只有更有钱。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钱,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有多少钱算够,买多大的房子自己真的能知足,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自己真的幸福。

这不是说人不该追求优秀,只是在说,人不该追求别人认知里的优秀,或者说,人不该为了外界的评判而活。

错误的追求到最后,只是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掏空。

当你拿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挣钱时,哪怕你买到了自己想要的房子,你也会在某个瞬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疑惑。

这场没有尽头的战役,会成为对自己的消耗,也是很多人焦虑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外求”的焦虑,获得“内求”的满足呢?

03

如何“内求”?

一位中医讲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他常年坐诊,有时来一位病人一针下去病好了一些,对方会直呼“神医”,还有些人前来看病时,还未看病就对他称赞有加。

时间久了,他差点忘乎所以,一度真的把自己当成神医。

直到有一天他在门口听到几位病人聊天,一病人说:“好听的话还是要说,会说话医生还能重视点。”

从那之后他就明白,参考外界的评价,自己早晚吃亏,人要学会参照自己。

这其实就是“内求”。

简单来说,不过是把自身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建立在自己的状态之上,从当下的事物中汲取生命所需营养。

想要做到这一点,要学会的就是两个字——专注。

专注于本身,专注于生活,专注于当下,因为当一个人无法整顿自身的思想和状态时,才会渴望外界的刺激。

那些喜欢不断刷小视频、不停玩游戏的人,不一定是觉得视频多么好看或者游戏多么好玩,但一定是不知道该干什么。

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缺少掌握感,对未来缺少控制感,才会被一些低级的欲望满足。

反而是真正开悟的人,所求皆是本心所愿。

就像前面说过的J·K·罗琳,她想提升自己的写作技术,这才改了笔名去发表新的作品,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04

很喜欢作家马德写过的一段话: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吃饭有用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

当我们不再等待,不再能享受当下和过程的时候,功利性的追求带来的,是不断向外求索,可求索到最后会发现,一切都是虚妄。

开悟的人,掌握了自己的生活节奏,明白了如何做好当下的事,这才能拥有真正的平和。

因为真正的宁静,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给自己|不虚妄。不回望。
罗翔:只要不关注任何人的动态,不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一些没发生的事情,简单点,钝一点,慢一点,你会发现你过得很自在
失眠后出现焦虑的症状,要克服躯体症状,因为这是大脑创造出来的
不折腾,怎么知道自己要什么?
不要老想着你没有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你认为好的东西| 婵琴
文乡品读|【吴育红】嗯,端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