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该立规矩的年纪,别只跟孩子做朋友,否则会成为“熊孩子”的温床

“本文由孕育岛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和孩子成为朋友”这一概念出自国外,很多美剧中父子关亲如兄弟,儿子可以直呼爸爸的名字“杰克”,爸爸平易近人地叫儿子“汤姆”,这种相处模式曾一度让国人羡慕。年轻一辈的父母比较认同这一理念,如果执行得好的话,可以减少和孩子之间的代沟,还能增进彼此的感情,这对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来说很重要。

不过,很多父母尝试着和孩子交朋友,但大部分效果都不太尽如人意。要和孩子做朋友,就意味着不能对孩子太过管束,要试着尊重孩子。实际上,很多散养状态下的孩子,却在放飞的路上越走越远。

跟孩子做朋友,渐渐发现了叛逆的苗头

编辑部曾姐虽是70后,可是接受新思想很快,办公室里很多90后都愿意跟她侃大山。大家觉得曾姐这么有趣,教导孩子一定很轻松,对此,曾姐却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曾姐说自己的一世英名,就在教孩子这里翻了船。曾姐只生了一个孩子,为了教育好费了不少心思。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曾姐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全职妈妈。

后来,曾姐在一本书上看到,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曾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想方设法地执行。做任何决定之前,先问孩子喜欢什么,比如孩子喜欢美术,就给她报美术班,孩子喜欢蓝色,就多给她买蓝色的衣服,孩子喜欢鸡肉,就经常给她做。女儿经常对曾姐说:“妈妈,你真好”。每次听到这句话,曾姐都觉得既好笑又开心。

不过,就在曾姐以为和孩子成为朋友,自己的教育已经大获成功之后。女儿的一个举动,却让她陷入到了自我怀疑中。学校的春游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女儿满心期待落了空,在家消沉了好几天。有一天,她放学蹦跶着回家,说要告诉曾姐一个好消息,原来,好朋友的爸爸说要带着她们几个同伴一起去玩,这样大家又可以一起去春游了,然后问曾姐要旅游费。曾姐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感觉就是担心,一个大人带几个孩子远行,安全问题没有保证。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曾姐没有立刻给孩子春游费,只是说:“这事我得先和你爸商量一下,明天再给你答复”。曾姐刚说完这句话,女儿脸色就开始不对,紧接着说:“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可商量的,麻溜点把钱给我吧!”曾姐被女儿这话给吓到了,下意识地说:“你怎么这么跟妈妈说话,你到底懂不懂礼貌?”女儿开始顶嘴:“我这么说话怎么了?你不是说我们要做朋友吗?我跟朋友就这么说话”。女儿这么一说,曾姐觉得无话可说。

父母和孩子之间,容易模糊“界限感”

确实是自己跟女儿说,两个人像朋友之间一样对待就行。现在女儿这么说话,还真不能怪她。本来和孩子成为朋友,是为了拉近两人的关系,现在这关系好像太近了一点。这件事之后,曾姐开始重新审视和孩子的关系,这才发现,在教孩子这件事上,她好像出现了偏差。

比如,“曾姐,我牙膏没了,你快去帮我买”、“曾姐,我想看动画片,你把电视机让给我”、“曾姐,我想吃薯片”。女儿每天都会提很多类似的要求,而且从来不会觉得不好意思,渐渐的,曾姐感到十分头疼。其实,这种情况之下,女儿和曾姐之间的“界限感”已经模糊了。

本来,曾姐想换种方式跟女儿相处,不过想改变现状太难。现在女儿已经上初中,小时候的习惯还是没有变。曾姐也不打算强求了,毕竟都是自己惹的祸。曾姐说,如果再给她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一定不和孩子做朋友了。

从曾姐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和孩子做朋友”这种教养观念,会带来弊端。孩子丢掉了对父母的敬重心,表面上看两人拉近了距离,实质上是给了孩子提要求的借口。孩子要什么,父母就得给什么,不给就再也不是好朋友了。

只和孩子做朋友,谁来管教孩子?

事实上,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还是管教。如果和孩子成为了朋友,谁来管教孩子呢?做父母最大的责任是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如果只是单纯地和孩子成为好朋友,这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孩子和父母之间思维和处事能力有差异,大部分时候,父母所做的选择都是优于孩子的。和孩子成为朋友,就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哪怕父母觉得他们的选择不对,但碍于朋友的关系,也不能做过多干涉。

比如孩子遇到感情问题,喜欢上班上一个女孩子,不过这个女孩子有很多人追,大家都抢着给他送礼物。孩子觉得也应该送礼物,才能让女孩注意到自己,于是每天变着法地给女孩买礼物。女孩礼物照收,对孩子却是爱答不理的。这种情况妈妈已经看得很明白了,女孩根本就不喜欢自家孩子,于是对孩子说:“你不要再送礼物了,还是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吧。”孩子一听这话马上跳脚。觉得父母是看不惯自己好,不让送就偏要送。

这时候,父母如果还看朋友的情分,那孩子就没救了,孩子失恋情绪不好,也不是顶撞父母的理由。孩子既然觉得父母没有资格干涉自己的事,那父母也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至少在财政这一块,不给孩子钱,他就没追女孩的资本了吧。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控制权,他才可能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有个概念,毕竟人在屋檐下,还是得低头的。

作为父母,和孩子成为朋友,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在这之前,必须先和孩子立规矩。否则,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不对的地方,只喜欢顺境,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在该立规矩的年纪,千万别只跟孩子做朋友,否则只会成为“熊孩子”的温床!那么实际要如何操作呢?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1、 必须有规矩,散养不意味着散漫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对大社会、小家庭来说是同样的道理。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才会听父母的教导。比如,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动画片,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连吃饭也不愿意挪动屁股。而且,孩子还喜欢坐得离电视很近,对视力非常不好。妈妈多次劝说无效,孩子总是沉浸在动画片里不能自拔。于是,妈妈觉得不能再纵容孩子,每次在孩子回家之前,就拔掉电视机电源线,孩子不会自己开电视机,自然就没得看了。

一开始孩子可能会苦恼,这时候妈妈可以给孩子派点其他任务,像帮妈妈买酱油,就可以吃到冰淇淋,帮妈妈收衣服,晚上加餐火腿肠,每天给孩子安排点打卡任务。等孩子坚持几天后再协商,每天只允许看一个小时动画片,多看的话以后就都没机会看了。这时候,孩子很长时间不看电视,会觉得一个小时已经很足够了,不会有太多意见。

2、 制定规矩时,语气要温柔,态度要坚定

“你十点必须睡觉”、“晚上必须吃一碗饭”、“7点钱必须回家”,如果妈妈每天和孩子这样对话,除了让孩子厌烦和产生逆反心理,不会收获好效果。既然要让孩子守规矩,训导的时候请尽量温柔、平和,让孩子心里舒服,他才可能听你的。如果孩子撒娇不愿意守规矩,父母一定不要心软,先带着孩子适应规矩,然后再让他自己成长。

3、 以身作则

父母叫孩子不要晚睡,可是自己打游戏到12点,这样孩子怎么会把父母说的规矩当回事?要让孩子听话,首先父母得成为榜样,吃饭的时候不发出声音,习惯性地端碗吃饭,这些小事都会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自己做到了,让孩子守规矩就容易多了。

所以,在想和孩子成为朋友之前,先制定规则吧。让孩子甩掉身上的坏毛病,再教会他们随和、谦逊。父母自己也要做好,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变优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的抱抱,是孩子安全感温床,请父母别吝啬抱孩子
献给妈妈们的葵花宝典:怎样训练你的孩子爱自己?
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就是教出“懂事”的孩子!
这样做,孩子会主动爱上学习,成绩想不提高都难!
你坚强了太久,该换我了
犯罪心理学家揭露,毁掉一个孩子只需3个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