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登的碣石在哪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句诗出自曹操的《观沧海》,意思是登上高高的碣石,观赏浩荡辽阔的大海。曹操观海之际,诗兴大发,以诗明志,表现自己的宏大抱负。诗中的碣石在哪里呢?他为何要在这里抒发自己一统天下的远大志向呢?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曹操“东临碣石”的背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形成各方势力割据的局面。袁绍据河北,兖豫为曹操所占,吕布据徐州,袁术据扬州,孙策据江东,刘表据荆州,公孙瓒据幽州,还有占据河内的张扬,占据南阳的张绣等等。

​经过逐鹿和连年征战,大鱼吃小鱼,在北方最主要的两股势力为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兖州、徐州、河内以及豫州和司隶的部分地区。袁绍势力更强,占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等地。一山不容二虎,建安四年(199年)官渡之战爆发,结果出人意料,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袁绍兵败,郁郁寡欢,于202年病死。其子袁尚、袁谭内讧,曹操趁机大败袁氏集团,将冀州收入囊中。袁尚投奔乌桓,意图东山再起。袁氏根基深厚,若死灰复燃,必为祸患,曹操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另外,征乌桓本来也是曹操的既定目标,袁尚和乌桓勾结为曹操北征提供了更好的借口。乌桓,也叫乌丸,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与鲜卑一样,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东胡被匈奴所破后,迁到乌桓山(亦叫乌丸山),后来就以山名作为族名。主要活动在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故称乌桓水,今归流河)一带。

​汉武帝时大破匈奴,乌桓遂臣服汉朝,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东汉时期,乌桓进一步内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等边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乌桓势力一步步壮大。这对立志南下一统天下的曹操来说,和袁尚勾结的乌桓,无疑是曹操身后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必先灭之后快。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决定亲征乌桓,以绝后患,同时也为南下大计扫平后方。北征途中,遂作出那首大气磅礴的《观沧海》。曹操为何要在碣石意气风发?登鼓楼,凭吊古人。曹操也不例外,虽然碣石山不是古楼,但是不妨碍已有很牛的前人那么做过。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五次浩浩荡荡的巡游,其中第四次巡游的终点就是碣石山。雄韬伟略的汉武帝同样也来过。曹操登碣石山、作诗抒发胸中抱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曹操可能也没想到,后来还有更多的帝王也效仿他,来到碣石山观海,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北齐文宣帝高洋、唐太宗李世民等等。拓跋濬甚至在山下大摆筵席,曹操若知晓,不知道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当然,帝王出行观海,玩累了怎么办?好办。建行宫。史料中记载,秦始皇就修建过碣石宫。不过,沧海桑田,碣石宫后来就像谜一样的消失了,从宋朝开始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谁也不知道它在哪里,又为何会消失了。

​关于碣石山所在地,现在有三种说法。

一、碣石山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县城北面大约三十多公里的地方,是一座海拔约63.4米火山喷发形成的小火山堆。不过,从曹操北征乌桓来看,应该可以排除这种说法,至少它不是曹操所登的那座。

​二、是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的碣石山,海拔695米。这里距离山海关很近,山海关又是曹操北征乌桓(今辽宁朝阳市一带)必经之路。不但如此,在秦皇岛北戴河海滨发现一座秦朝的行宫遗址,经考古专家鉴定,确认为碣石宫。

​三、是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止锚湾,距离山海关有约十五公里的距离。这里也有一座经考古专家鉴定确认为碣石宫的秦朝行宫遗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操北征乌桓途中,为什么去碣石观海?
《步出夏门行》:<BR/>一组直接反映辽海社会生活的诗篇
曹操的这首诗,把志向写得气壮山河,看了让人佩服
《经典咏流传》提示你:你可能认识了一个假曹操
曹操
北征乌桓,曹操登碣石山《观沧海》,一首山水诗,叱咤英雄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