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像学习笔记丨颅脑——脉络丛囊肿

典型图

68岁男性,无临床症状,增强CT显示脉络丛球双侧钙化、边缘强化的囊肿(箭头)。黄色肉芽肿。

轴状面质子密度像(A),T2WI(B)显示双侧脑室三角区囊性脉络丛肿块(箭头),增强后轴状面(C)和冠状面(D)T1WI可见右侧侧脑室肿物信号高于脑脊液信号;左侧脑室三角区病灶强化。两者均为黄色肉芽肿。

影像学表现·一般特点

·囊性或结节状/部分囊性肿块

·通常较小(2~8mm),多发

·最佳诊断征象:发病年龄较大,三角区类似脑脊液的囊肿

影像学表现·CT表现

·平扫CT:密度与脑脊液相似

·增强CT:变异较大,从不强化到边缘强化或一致性强化

影像学表现·MR表现

·T1WI呈低信号,质子密度像/T2WI上为高信号(与脑组织相比)

·FLAIR像2/3为等信号,1/3为低信号

·增强后可以出现强化(一致性,环形,结节状)

其他影像学表现

·DWI:65%水分子扩散受限(呈高信号)

·产前的U/S:胎儿小的脉络丛囊肿常见,属正常

推荐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MR平扫或增强扫描,FLAIR

鉴别诊断

鉴别1:良性囊肿

·炎性(脑囊虫病)

·室管膜性

▫通常脑室旁而非脑室内

▫不强化

▫免疫反应GFAP,S-100呈阳性

鉴别2:表皮样囊胂(通常在第四脑室,侧脑室内罕见)

鉴别3:绒毛增生

·脑脊液通常过度分泌

鉴别4:肿瘤

·脉络丛乳头状瘤(儿童<10岁)

·脑膜瘤(通常为实体性)

·转移瘤

·囊性星形细胞瘤(在老年病人少见)

一般病理特点

·单发或多发的液性囊

▫好发部位为侧脑室三角区

▫第三脑室相对少见

·附着于脉络丛或位于脉络丛内

遗传学

·胎儿大的脉络丛囊肿与18三体有关

病因

·由脱落、退变脉络丛上皮的脂质堆积而成

·脂质刺激黄色瘤性反应

流行病学

·神经上皮囊肿最常见类型

▫在胎儿发病率为1%

▫在成人总发病率为1.6%~7%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大体病理及手术学特点

·结节状,位于脉络丛球内的、呈部分囊性的黄灰色肿块

·罕见:出血

镜下特点

·泡沫状,充满脂质的组织细胞群

·异体巨细胞

·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

·胆固醇裂片,含铁血黄素,钙化

·免疫组化:前清蛋白,细胞角蛋白;GFAP呈阳性

·脉络丛上皮陷入

临床表现

·尸检或影像学检查时偶尔发现

·偶尔:头痛

自然病史

·通常无临床症状,无进展

·胎儿脉络丛囊肿常自行消退治疗及预后

治疗及预后

·常不予治疗

·罕见:梗阻性脑积水可采用分流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种侧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汇总【影像学院J172】
看到脑室内囊性病变,要想到这8种疾病【影像学院J065】
四脑室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脉络丛囊肿是怎么引起的】胎儿脉络丛囊肿原因
关于胎儿脉络丛囊肿,你知道多少?
头颅MRI入门之易误诊影像 -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