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级病例 | 颅内动脉瘤影像及分类
划线部分为重点内容

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损伤性、感染性和动脉硬化性。直径一般小于1.0cm,1.0~2.5cm为大动脉瘤,大于2.5cm为巨大动脉瘤。根据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①粟粒状动脉瘤,多因感染和动脉硬化所致;②囊状动脉瘤,大都分布在较大动脉分叉处,多因先天血管壁薄弱所致;③梭形动脉瘤,动脉腔梭形膨大,多因动脉硬化所致;④壁间动脉瘤,多因血液进入血管内弹力层与中层或中层与外膜之间,与纤维肌肉营养不良有关;⑤假性动脉瘤,多因外伤导致。

其他文献的动脉瘤分型


需要了解的内容:

颅内动脉瘤分类

根据病因:外伤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感染性、先天性

根据大小:小型(<5mm)、中型(5-10mm)、大型(11-25mm)、巨大型(>25mm)

根据动脉瘤发生部位: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椎基底动脉

根据动脉瘤壁结构不同: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根据形态:囊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梭形动脉瘤

囊性动脉瘤:得名是因为其囊状、桑葚状外观,是获得性病变,通常发生在颅内大血管分叉部(血流动力学压力最高);血管壁部分缺失,通常是内弹性膜和中膜(肌层),90%的囊性动脉瘤发生在前循环

梭形动脉瘤:是包括管壁全层的局部血管扩张,在后循环更为常见,可以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也有少部分是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的, 通常和胶原-血管疾病有关, 例如马方综合征和Ehlers-Danlos type Ⅳ

血泡样动脉瘤:是动脉瘤的特殊类型,是体积微小、基底较宽的动脉瘤,瘤体呈半球状或水泡状突起,没有明显瘤颈,瘤壁仅有一层外膜覆盖,易破裂,诊断和治疗都比较困难,最常见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

假性动脉瘤:形成是动脉管壁的3层结构全部破裂,形成一个机化的血肿,血肿出现与原血管腔相交通的空腔;脑外比脑内更常见, 通常发生在远离Wil is环的中等大小的血管;外伤、吸毒、感染、肿瘤是常见的病因。





临床表现



中年人发病多见。动脉瘤未破裂时可以无任何症状,破裂后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的临床症状。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较小的动脉瘤增强前与脑实质密度相近,占位效应亦不明显,无瘤周水肿,故非增强CT的阳性率很低,有文献统计不足30%表现为圆形或条索样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灶。发生于颈内动脉虹吸段的较大动脉瘤,常常在邻近的骨组织上形成一个弧形压迹。
动脉瘤的CT表现与瘤腔内有无血栓有关:
(1)无血栓动脉瘤:较小时平扫可无阳性发现,较大时平扫呈圆形高密度灶。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动脉瘤呈明显均一强化,CT值的升降与相邻动脉接近,边缘光整,无瘤周水肿。CTA显示瘤体与动脉相连。
(2)动脉瘤伴部分血栓形成:在非增强CT图像上表现为环状高密度围绕等或略高密度中心,前者为囊壁,后者为血栓与残腔。有时残腔密度高于血栓密度,此时瘤内呈不均质密度,增强后血栓部分无强化,残余瘤腔与囊壁明显强化,有人称其为“靶”征。
(3)完全血栓化动脉瘤:增强前几乎与无血栓动脉瘤表现一样,部分瘤腔内可见点状钙化斑,部分瘤壁可有弧线状钙化。增强后有时囊壁可有强化,瘤腔内则均无强化表现。
(4)对于有附壁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增强CT与MRI较常规血管造影具有明显优势。
2.DSA表现:血管造影可直接显示动脉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形态和脑血循环情况以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动脉瘤表现为颅内动脉的囊状、梭形局部膨出,边缘常光整,可有蒂与动脉相连。出血或血肿形成时动脉瘤轮廓模糊,邻近的血管可以痉挛、移位。入口过窄或腔内有血栓的动脉瘤可以不显影,表现为假阴性。
3.MR表现:无血栓者,T1WI、T2WI均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棱形的无信号区,边界清晰锐利,可显示载瘤动脉。有血栓者,T1WI、T2WI均表现为混杂信号,MRA可更直接地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发病部位

大多数颅内动脉瘤发生在血流动力学压力最高处一颅内大血管分叉处, Willis环和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是最常见的位置

90%的动脉瘤发生在前循环, 包括ICA、ACA、MCA、ACoA、PCoA

1/3发生在ACoA(前交通动脉), 1/3发生在ICA(颈内动脉)和PCoA(后交通动脉)结合部, 20%发生在MCA(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10%发生在后循环,基底动脉尖是常见部位,约占5%;小脑后下动脉是第2常见部位





鉴别诊断



根据形态、与血管的关系及强化方式动脉瘤的诊断一般不难做出结合CTA、MRA则诊断更加明确。有时动脉瘤需要与脑膜瘤的鉴别,脑膜瘤的占位效应明显,颅内动脉瘤不并发出血时一般占位效应较轻,脑膜瘤多有邻近骨质的反应,颅内动脉瘤不存在。CT平扫脑膜瘤内常见点状钙化,而颅内动脉瘤的钙化常为块状;CT强化扫描脑膜瘤多为较明显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而颅内动脉瘤常为与血管同步的明显强化,其与血管关系密切,无脑膜尾征,少部分病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无强化的血栓。脑膜瘤的典型MR表现为等T1、等或略长T2信号,而动脉瘤在T1WI、T2WI均表现为无信号,有血栓者,表现为混杂信号。强化MR更易于显示脑膜瘤的脑膜尾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颅内动脉瘤CTA三维处理要点
【读书笔记】脑静脉窦血栓和颈动脉夹层CT分析
[深度学习]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诊断标准及注意事项(建议收藏)~~~
不同部位(血管)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是什么?该选择那种影像检查?
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已读)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