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知道Ta抑郁吗?你能接受亲人抑郁吗?

长按左侧二维码

这里没有鸡汤

只有真情关爱

你知道Ta抑郁吗?

你能接受亲人抑郁吗?

文:晓彤老师  

图:来自网络

 

“张老师,我有个侄子最近状态不太好,我想问问您该怎么办。不过,他不能来见您,因为我们不想让他觉得自己不正常。”

“张老师,我女儿上大学后精神状态突变,以前活泼开朗的她,现在不爱和别人说话,还喜欢自言自语。我跟您说说她的情况,您看我该怎么办?”

“张老师,我儿子上班后不爱理人,和同事领导都搞不好关系,人家觉得他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您看我能咨询一下吗?”

这样的电话,对于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不管孩子是学龄还是已然工作,父母对于他们的保护仍旧是如此的细腻和自我。

在我国,抑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这些统计出来的数据并不完善,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及时就医,成为了隐性患者。

有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有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选择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

如此庞大的患者数据对应的,是不足三分之一的就诊率,大部分患者都深陷痛苦失于治疗。专家预测,到2020年,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中抑郁症占大多数)将成为中国第二大杀手,抑郁症已被医学专家视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

有多少人,在抑郁的魔爪下苦苦挣扎,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帮助。特别是许多青少年,在父母过度保护下,对已经非常明显的症状采取回避和忽视的态度,以至于最终导致极端恶劣的结果。

更多的问题不是被忽视,而是被掩饰,家人不愿意承认自家有人抑郁,特别是孩子有问题时。总有人说,我不想让孩子觉得自己有病,我不想让他觉得自己是神经病。

如同感冒、发烧,作为亲人宁可假装没得,却不愿意送其就医,这是无知的表现!更何况,心理不适并非神经症,不能混为一谈,却在家中出现患者时,大家就不愿意分开理解了。

问题的最初阶段,本可以通过咨询解决的,最后拖成重大问题,不得不面对难以逆转的结局。

两年前,接到河北某著名中学一位家长的电话,她优秀的儿子近期出现精神恍惚的现象,而且越是重要的课程,越难以集中精神。孩子周末才能回家,到家就为这事苦恼,因为他觉得这么下去自己难以保持优秀。可越是苦恼问题就越严重,甚至有时他发现自己只是因为思考“为什么走神”而走神

在尖子集中的校园里,他感觉特别的吃力,更害怕自己莫名地走神儿让学习成绩下滑。持续出现的问题和成绩真实地波动,印证着他的担忧,使他愈发痛苦。

母亲的讲述中透露出无限担忧,我急忙查阅时间表,准备尽快与孩子面谈。然而,当我反馈说下周能否带孩子过来时,母亲沉默了,过了大约一分钟她才出声:“我能自己咨询吗?你告诉我怎么办,我回去照着做。我不想让孩子觉得他有问题,那样他就没法安心学习了。”

向她解释问题的严重性之后,这位母亲回答:“还是等他高考之后再说吧,毕竟高考更重要。”

执拗的母亲拒绝了我的建议,她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解决,没有高考来的重要。可是,当时孩子才上高二,距离高考还有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多里,学习压力会因高考临近而加剧,孩子的问题有可能稳定,也可能更严重,后果不敢想象。然而,母亲的坚定让我无能为力,劝说的结果是对方拒绝再联系。

就在这件事之后不久,看到媒体报道,一位中学生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佳跳楼自杀,我的心不由得抽紧。因为,我难以放下那个因为不能集中精神学习,而深陷困扰的不曾谋面的男孩。

身为父母为孩子担忧是正常的心态,爱孩子、保护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是,如何爱才是正确的,如何行动才是帮助他们,父母、家人要更多地思考。

多年前,崔永元患抑郁症,他并没有选择回避和否认,而是直面疾病积极就医,主动配合治疗。作为公众人物,他接受自己存在心理问题的难度更大,因为他可能因此失去多年奋斗取得的光环。但崔永元没有退缩,他与抑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获得了新生。

反观去年过世的新星乔任梁,长期被抑郁困扰,却因为顾虑星途,家人疏于关注,导致年轻的生命过早地画上了句号。他患有抑郁症的消息出来,很多人都被震惊,因为他出现在公众面前时,永远的帅气阳光。但身边人透露出,他已经抑郁相当长时间了。

在这场与心理疾病的战斗中,家人、朋友的理解、支持,和接纳,是对于患病者最好的治愈。简单地不承认,回避性地弱化问题,只能让患者陷入更深的痛苦。

抑郁困扰者的家属,应该是心理治疗师的盟友而非对手,接受亲人存在心理问题的事实,及时带领他们咨询或就医,配合进行家庭辅导,是最好的爱他们的手段。

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在家人出现早期症状时,接受他们的诉说,引导他们直面问题,才是亲人该有的责任与义务,而非努力做抑郁的帮凶。

爱心小贴士

  1. 主动关爱身边的抑郁者,与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倾诉;

  2. 不要轻易打断他们,不要轻易否定他们;

  3. 尽快陪伴他们进行咨询或治疗,康复期间坚持与他们共同面对压力。

  END  

专注职场人情绪与压力管理

专业职场能力训练培训讲师

专职职业人群家庭关系辅导

针对家庭情感问题咨询答疑

晓彤老师

咨询项目

职业规划          职场情商提升      沟通问题解决

家庭关系协调  亲子关系梳理      人际关系困境

女性情感问题           女性职业发展困惑

CCTV12《夜线》专家评论员

BTV新闻《大家谈》专家评论员

BTV青年《谁在说》专家评论员

中国人力资源俱乐部·理事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讲师

QQ咨询

2950981663(在本公众号留言预约)

1对1咨询(支持异地语音)

电脑上“在行”网站或手机下载“在行”app,搜索“张晓彤”即可预约。

微信公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求助:“孩子不愿出门,医生您能到我家来吗?”
如何照顾患上抑郁症的家人?抓住三个重点,做到好的陪伴
很多隐形疾病都是神经症惹的祸
如何关怀患抑郁症的亲人朋友?
“生命的消沉”:理性认识抑郁症的危害,用爱心和耐心来积极应对
说说如何陪伴抑郁症的家人或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