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读史明理。博古论今】

 


王小波曾经评价说这本书是“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确实,万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
可以说发生了很多决定性的事情,
但是也可以说这一年平淡无奇,甚至没有任何可谈之处,
但它恰恰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都有“税重民穷”的说法,
但是黄仁宇认为,“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
而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中国两千年来,
以道德代替法制的情况,到明代到达了极点,
而他写作《万历十五年》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看法。

明朝万历年间的重臣,
张居正、戚继光、申时行、海瑞……无一不以悲剧收场。
甚至万历自己,在这种文官集团体制之下,也只能无为而治。

由此可以看到一种强大体制惯性所带来的悲哀。
他们每个人都各有特点,亮光闪闪,也试图做出改革,
但最终失败,大部分人还落得个革职、入狱、自杀的下场。

一群文官为了整个集团的平衡,国家的武备、
科技的革新、商业的发展都陷于停滞。
文官集团的统治让他们对这个国家来说,
无疑是一场不幸的开始,
文官与宦官集团的夺权更是使大明王朝残破不堪。

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只是这一年里明朝廷上发生了若干,
历史学家容易忽视的事件,
而这些事件看来虽似末段小节,
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
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果,恰恰是历史的重点。

《万历十五年》中通过对明朝几个关键性人物的描述,
看到了这个没落王朝的悲剧命运,历史,
最终让这些帝王将相所泯灭。

虽然对中国以道德代替法律,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
已经批评得很透彻——道德非万能,
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

他认为,明朝的特征在于“依靠意识形态作为统治手段;
意识形态充斥了帝国的各个方面,
无论从强度还是广度来说,都是空前未有的。

万历十五年,那一刻开始,中国和西方的差距,
越来越大了!
西方的帝国正在崛起,东方的帝国开始沉沦!





【史上最霸气帝王,在位54年,有43年都在打仗】



熟读历史的人,对汉武帝刘彻,相信都比较熟悉吧?
自其16岁登基继位起,执政50余载期间,天下安定。
其实这也是在意料之中,汉武帝继位之前,
汉朝已经有了60多年的历史,天下相对已经安定,
汉朝也是在中原大地站稳了脚跟。

有了这些良好的基础,汉武帝做一个太太平平的皇帝,
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汉武帝的执政生涯里,
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南征北战,
这一切起源于汉朝当时的地理位置。

当时汉朝虽然已经很稳定,但是仍然有一些周边小国,
随时都在虎视眈眈盯着中原称大这块肥肉,
南有闽越,北有匈奴。

尽管汉武帝并没有继续侵犯他们的打算,
但是这些个小国却并不安分。时间一长,
汉武帝刘彻怕这些小国联合起来成为大患,
又对他们三天两头的找事相当不满,
于是他在自己独享大权之后,决定征讨这些邻邦之国。

汉武帝首先从北方诸国着手,
他一改以往和亲结帮的态度,
一举进军闽越国,逐一歼灭了其他国家。
不过虽然北方小国全被收入麾下,
但是最大的心患却并不是这些不起眼的国家。





匈奴才是他认为最不好对付的国度,
为了除去这块压在他心上的石头,
他让麾下两员非常有名的将领卫青和霍去病,
连番征讨,终于让匈奴一众溃不成军,
节节败退。这也是汉武帝人生最大的成就吧。

晚年汉武帝完全丢失了年轻时期的风采,
他当时已经打仗打上瘾了。
完全不顾国家是否还需要打仗。
连年征战,各种开销早已经掏空国库,
战乱不断,民间更是哀声载道。
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后来刘彻自己听信小人之语一手主导了巫蛊,
没想到竟然导致父子相残,
太子自杀这种断子绝孙之事。

发生了这些事以后,
刘彻彻底明白了,自己长年注重征战。
忽略了很多问题。
他直言到:“我为我不计后果的征战做出悔意。”
这件事足以见得汉武帝是非常坦荡荡的君子。
汉武帝对疆土的收拢,对汉朝的贡献,
堪称是千古一帝!





【25岁分封天下,一战成名,用五万人打败50万人】



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
项羽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
“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这年他22岁。

后来章邯杀败项梁,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
宋义军行至安阳,逗留四十六日,不再进军。
项羽见此状况,于早晨去见宋义,将其斩杀。
项羽提着宋义的头告诉将士:
“宋义想要和齐联合谋反,楚怀王暗令我将其杀死。”
诸将因为畏惧而屈服,不敢抗拒,于是推项羽暂为上将军。
桓楚将此事报告给楚怀王,楚怀王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带兵对战秦章邯,先是败王离,斩苏角,
后以5万楚兵打败章邯50万精锐秦兵大破秦军后,
项羽于辕门召见诸侯将领,诸将无不跪前行,不敢仰视项羽。
于是项羽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归附于他。这一年他24岁。

后来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等人商议,认为秦兵很多,
入关中后如果不听令,会引起非常大的祸患。
于是,项羽将秦降卒二十余万全部在新安城南连夜坑杀。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
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
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
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
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
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
田安为济北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这一年他25岁。
 
汉二年冬, 刘邦率领五路诸侯兵马有五十六万,
向东攻打楚国,项羽听闻后,亲率精兵三万去救援彭城。
项羽率军从早晨开始,由萧县从西打到东,
中午时打到彭城,大破刘邦军,杀死汉兵十余万。

刘邦军逃往南山,项羽率军追到灵壁东阻拦,
汉兵落入睢水十余万,睢水为之不流。
项羽把刘邦包围了三层,却被一阵大风吹乱楚军,
刘邦趁机率领数十骑兵走脱。

后来在项羽被刘邦算计60万人围的铁桶一样,
垓下兵败带带领最后的28骑横冲直撞又杀了千人,
他自己就杀了几百人项羽一路逃到乌江,
遇见乌江亭长,
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山再起,
但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
并将自己坐下马赐予亭长。

于是,项羽下马步战,一口气杀了汉兵几百人,
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而后挥刀自刎。
此刻他才31岁。


 




【洪秀全如果没有做错这三件事,推翻清朝指日可待】


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
虽然是来自草莽之中,历史上洪秀全,
也是因为几次参加考试都失败,
才发起了推翻清朝的的运动,
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震动了整个清朝甚至西方列强。

在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
人人平等甚至都是以姐妹兄弟相称,
田地也一起耕耘,这让的广西人民,
乃至全国人民都抱之羡慕之情,
这也是广大的贫苦百姓最朴素的愿望,
所以当洪秀全发起运动时,
一下子就聚集了大批的支持者而且大都是民众。

在太平天国起事的前期,当时洪秀全与杨清秀、
石达开等人相互合作,不分你我,
共同创造了整个太平天国的繁荣,
但是他们却注定不能共同富贵,
因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是他们不能克服的缺陷。

当他们定都天京的时候,
太平天国就有了与清朝相同的相对稳定的统治区域,
而且当时是民心所向,士兵多志气也很旺盛,
本来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
但洪秀全却与各王闹矛盾而且越闹越大,
因此我总结了洪秀全的三点缺点如下。





  第一
在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后没有趁机北上攻占清朝京城,
而且有一点就是太平天国军队行事的不妥,
他们在一些地方停留的时间太长,列如在围观长沙几十天,
没有收获的情况下没有抓住广西兵防空虚的时机立即北伐,
二十与之在大山周旋。
而后来子在天京定都之后也滋生了享乐情绪,
士兵都没有了当初起义时的勇气和怒气,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有了都城反而人天平军胆怯了。

第二
就是内部有利内讧,洪秀全让杨清秀、
萧朝贵和石达开等人相互残杀。
洪秀全知道杨清秀性格骄横却对其放纵,
在杨青秀做出了"逼封万岁"的举动之后,
才对其猛然进攻,
更是指使萧朝贵和石达开等人对付,
本来就有隔阂的他们更是不留任何情面,
到最后杨清秀被杀而洪秀全又逼走了石达开,
最终太平天国沦落到了没有军队的地步。

  第三
洪秀全贪图享乐而忘了初心。
本来的人人平等的福利,
才造就了他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盛世,
但是他却不能守住自己当初的这份心态,
他贪恋美色甚至宫嫔加起来超过了当时的清朝皇帝,
达到了惊人的2000多人,
从中可知道当时洪秀全是多么的贪腐!

  所以说如果洪秀全能克服其自身所带的缺陷和局限,
历史或许会是另一种模样。





【崇祯临死前,给李自成的一封信】



喜欢明朝的粉丝特别多,原因众多,
其中一条就是,明朝的皇帝特别有骨气。
比如说,崇祯认可上吊自杀,也不抛弃百姓。
临死前,崇祯给李自成写了一封信。
看过这封信,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李自成起义能成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当时,正是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中原灾荒严重,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
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
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
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
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当时,明朝的皇帝是崇祯帝朱由检。
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
应该说,朱由检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因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厌的太子,
母亲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所以朱由检幼年并不幸福。
五岁时,生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
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
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

1622年,朱由检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
因为朱由校短命,又找不出别的近枝,
朱由检侥幸成为明朝皇帝,年号崇祯。

崇祯是一个好皇帝,非常勤政,无奈万年的明朝,
已经烂透了,北有满清势力,南有李自成起义军。
期间,大臣曾劝崇祯帝南迁,但是崇祯没有同意,
他认为君臣和心,能够度过难过,然而事与愿违。

根据资料记载,1644年3月,李自成起义军,
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
然后,崇祯帝朱由检手执三眼枪,
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
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
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
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也无法劈开。

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
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
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
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
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
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
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
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
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看到这封信了嘛?
其实他是看到了,但是并没有按照崇祯的想法去做。
根据资料记载,农民军攻入皇宫,在清宫过程中,
没有找到崇祯帝。
李自成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二十日午,才发现崇祯帝己自缢身亡。

后来,如何安置崇祯帝,
也成为摆在李自成面前的一道难题。
李自成命人用两扇门板将帝后尸体停在东华门侧,
装入柳木棺内,搭盖了临时灵棚。明朝官员都不敢去看,
只有襄城伯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

农民军将他抓住见李自成。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
李自成劝李国桢投降。
李国桢说:让我投降必须答应三件事:
一是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
二是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
李自成都一一答应了。
但难办的是崇祯帝生前并没有预建陵寝。

后来,李自成将崇祯帝埋入了田贵妃的墓中合葬。
后来,清朝人主中原后,为收买人心,
笼络汉族地主阶级为清廷效力,
始将这座葬有崇祯帝后的妃子坟命名为“思陵”,
并改葬崇祯帝后,营建了地上园寝建筑。




【伊人婉韵雅致】编辑
2018.3.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自成活捉的秦王究竟是谁?墓志铭出土,颠覆正史记载
崇祯没能战胜李自成, 为何慈禧却把洪秀全给灭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
明朝历年大事记
崇祯上吊,只有一个太监愿意跟他死
无奈的败亡,催促孙传庭决战李自成,崇祯难辞其咎?他未必就错了
崇祯十五年「开封围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