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天就是小除夕!老温州过年“硬核习俗”你了解几个?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我国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古时,以夏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称新年;而辛亥革命后改行公历,以一月一日为岁首,即如今的元旦,正月初一则为春节。明天就是1月18日,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个日子被温州人称为“廿四夜”,是传统的小年,被称为小除夕。都说过了廿四就是年,这意味着正式进入过春节的节奏!


尽管很多人表示如今过年气氛没有以前浓厚,但老温州的过年仍旧充满仪式感。三十六坊君曾推送过“老温州”是这样过年的!春节温俗大全,有些你听都没听过,对春节期间的习俗和禁忌作了部分梳理,本期再次推送过年期间的一些“硬核”习俗。

所谓“硬核”,最早指说唱音乐的一种形式,被认为更具有力量感,后引申为“核心部分、中坚分子”之意,“硬核”两字位列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So,温州人过年的“硬核习俗”有哪些?

【祭灶】

据说有炉灶的地方都有所谓的“灶神爷”,温州人称之为“镬灶佛”。祭灶,温州民间有“兵三民四”之说,也就是说兵营等官方在腊月廿三祭灶,老百姓则在廿四日。如今有北方人廿三日祭灶、南方人廿四日的说法。温州人一般在廿四日祭灶神,民间也把这一天称作“小年”、“小除夕”。

相传“灶神”是玉帝派到人间察看善恶的神。旧时每家灶房里,用三块砖板,在灶头隔出简陋小屋,里面贴上灶神像,温州方言称之为“灰堂阁”,也叫“灰阁”,因此坊间有“上凳上桌,还想上灰堂阁”的俗语,比喻一个人得寸进尺、贪心不足。

灰堂阁里贴着用木板套印的五彩灶神像,“灶神”膝下孩子围绕,旁缀联语:“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传说腊月廿三或廿四,“灶神”会上天向玉帝汇报住户一年功过。为了让他说好话保平安,住户均用饴糖等甜品施祭,称为“送灶”。据说灶神上天来回需十多天,到正月时再鸣花炮接回,称为“接灶”。

旧俗祭灶(王绍基 绘)

祭灶时的祭品除荸荠白、瓯柑、毛芋外,还有各种糖,如麦芽糖、鸡脚糖、冬米糖、花生糖、芝麻糖等。祭灶时有的人家还注上黄酒三杯,说要“醉司命”,就是让“灶神爷”喝醉,好把家中坏事也说成好事,以避“天遣”。祭灶的麦芽糖等又叫“镬灶佛糖”,祭祀结束后,可分给小孩吃,俗谓可得灶神保佑。

现代厨房祭灶

而随着现代厨房的普及,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煤气炉、电磁炉等炊具,“灶神”似乎连藏身之地都没有,祭灶活动仅存温州部分农村。但近年来,在市区的年轻人中,又开始流行这一仪式,这也算是一种传统的回归吧。



【过年硬核家务】


过了廿四夜,进入过年快车道,那一家之主还该忙些啥?有民俗专家对老温州过年作了总结,叫做“一购二晒三还冬,四掸五贴六燂红,七挂八打九照岁”,虽不全面,但基本涵盖当家人必须要做的“硬核”家务。

购:即购置过年物品,如饮食衣物、彩灯灯笼等年货;

晒: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已抓紧日高风寒晾腊货甚至汤圆粉之类的食物;

还冬:即“解冬”仪式,在中堂或道坛摆设香案,供上猪肉、猪头、年糕、水果等供品,以祭祀天地百神。在今永嘉等地,尚有这种祭祀传统;

掸:即“掸新”、“掸尘”,史志载“腊月择日扫舍宇,名曰换新”,北方人称“扫房”,也就是大扫除。无论是屋内屋外,都要扫除一新,并洗涤家用器具、添置新用具,呈现新气象;

贴:在窗户、门楣、楹柱上贴春联,俗称“门对”,单扇门则贴上“大吉”两字,乡村里的牛栏、猪栏、鸡窝两边也要贴上应景对子,增添过年气氛;

燂红:用樟树枝叶等点燃火堆,人们跨其而过,寓意去掉旧年晦气,希冀新年日子过得红火;

挂:张灯结彩,在门口、窗户室内等处挂红灯笼、吉祥年画等喜庆用品;

二踢脚和百子炮

打:打鞭炮,单个的叫“炮叶”,即双响爆竹,也叫“二踢脚”。成串的叫“百子炮”。过年打炮叶分“开门炮”和“关门炮”。关门炮是在大年三十夜关门睡觉时打的;开门炮则在大年初一迎新春第一缕阳光时打响,表示开门大吉;

照岁:大年三十夜守岁(温州人称“坐夜”),家里要灯火通明。市区不少讲究传统的人家还会点燃红蜡烛,放置在屋里屋外。



【分岁酒硬核汉字】


分岁酒即年夜饭,是一年中最讲究的一顿团圆饭。按照传统习惯,酒席要体现团圆、吉祥,好彩头,概括一下,硬核8个字:红、高、全、稳、花、余、清、吉。

红:红桌布、红筷子、红色菜碗,每道冷盘上还需放上一片红萝卜,寓意一年“红到头”;

高:冷盘菜肴要装在高脚碗里,要吃年糕、松糕,“糕”与“高”谐音,表示年成一年比一年高;

全:讲究全鸡、全鸭、全蹄,寓意十全十美。又“圆”与“全”谐音,寓意家庭圆圆满满;

稳:年夜饭用的冷盘要放置在碗里,温州话中“碗”与“稳”谐音,意谓今后生活稳稳当当;

花:饭桌上用的是带有青花瓷花纹的茶碟,喝的是花茶,其中佐料也改刀成花瓣样;此外,还要有带花的菜肴,如炒腰花、花蚶等,尤其是花蚶,因为贝壳上有许多纹路,意味着干事情路数会很多。这些都寓意来年生活如花儿一样美好;

余:要吃与“余”字谐音的芋头和鱼,取义“裕”和“余”,希冀家庭收入年年有余,从而走向富裕生活;

清:要吃胶冻、豆腐等菜肴,因为这些菜都是白色透明的,象征着清白做人;

吉:年夜饭中少不了瓯柑等。瓯柑个子要比橘子大,故谓之“大橘”(习惯写成“大桔”)因“橘”字与“吉”字方言谐音,表示大年伊始大吉大利。



【过年硬核食物】



捣糖糕

捣糖糕、做年糕、炊松糕,是以前过年必备“糕”类食品。如今的街头巷尾仍旧有专业的捣糖糕团队为市民服务:糯米掺上籼米,炊熟后加糖放石臼中捣韧、成团,切成长方形。瑞安称之“慢食”,意指存着慢慢吃的食物。讲究些的糖糕用木雕成各种图案的上下两块印版压成长条,上有各种吉祥图案如牡丹、蟠桃,或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也有做成各种大小的元宝,插上银花,放在中堂长条桌上,且每个房间都摆上小“元宝”。这就叫“做年糕”,取年年高升之意。


除了糖糕,还有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水晶糕”,这种年糕不加糖,也叫水浸糕。糕体干燥后放在水中浸泡着,中途常换水,可保存月余。青菜腊肉炒年糕是春节期间宴席上绝对“硬核”的一道菜品。

松糕

松糕:用糯米、籼米相掺,磨粉,和白糖或红糖拌匀,放入专门蒸器炊熟,呈圆形、梅花状等。

箬糕

箬糕:用糯米掺籼米,用湿水磨碎成浆,加上红糖,放在圆竹笼里的箬叶上,再把蒸笼放在有水的锅中炊熟,吃起来带有箬叶清香。




冬米糖、糯米糖和鸡脚糖





冬米糖
      

冬米糖: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猪油。糯米要选用纯白的,炊晒时间宜在冬季,故称“冬米”。冬季阳光不强,气候干燥,炊晒出来的米干洁白晶莹,经油一炸,成为米花,松脆可口。炸米用的猪油,要用板油或肥肉,切忌用花油。煎糖火候要适度,这是冬米糖是否脆甜可口的关键所在。制作冬米糖宜于中秋于翌年五一节之间,切忌霉季生产,否则既易変质,又不易储藏。

糯米糖:原料是糯米和麦芽,比例是百斤糯米三斤大麦的麦芽(鲜干均可)。上午将糯米洗净浸透,傍晚蒸成糯米饭,放在木桶内,用麦芽粉和糯米饭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温开水,盖上桶盖,发酵一夜。第二天早上,将糯米饭糖液放在大锅子里煮透,再放在水竹制的糖袋里,用杠杆压出糖水,再把糖水放在大锅里煎煮。从早到晚,糖液水分蒸发,慢慢成为粘稠的糖油,打成各种式样糖,如糖饼、糖条、糖桔、糖节等,即可上市。其味美可口,价钱便宜深受人们欢迎。其中糖丝十分松脆,是馈赠亲友的佳品。这种糯米糖如放入铁箱内,加入番薯粉或炒米花,可储藏2-3个月也不会软化变质。

鸡脚糖:晚糯米炊熟晒干,与“炒米沙”混合炸成米花,筛净,加人白糖、饴糖熬成的糖浆和熟芝麻、熟花生仁、桂花、姜、猪油,调制成型,切成长方块,其特点是一品多味。也有用虾米(切碎)、葱花和精盐做成咸鸡脚糖,别有风味,因色似鸡脚,故名。



【温州过年习俗】


旧俗春节以五日为期,从初一到初五,称为“五日年”。在这五天里,人们基本不工作,除必要的商铺外一般不开市,百姓互相拜年。民间谚语“初五过规,初六担肥”,过了初五,可不必拘泥一般的民俗禁忌。如瑞安的“初五完坊”、文成的“初五花开”,都是这样的理。




瑞安:初五“完坊”




瑞安人正月要按宗族、亲戚、朋友的辈分,下辈向上辈,外戚向内亲拜年,并在祖先像前点香烛跪拜,其时间有如民谚所说,“初一拜庙门,初二拜大人(各父母),初三拜屋底(堂房内族),初四拜邻舍,初五“完坊”。春节期间,民间艺人挨户(挨村)上门演唱鼓词,莲花选段,称“门头敲”、“唱龙船儿”、“送元宝”、“滚龙”、“参龙”等活动,主家则以年糕果品或红包之类,酬谢艺人。




永嘉:送上门饼




在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凡刚结婚的男女,在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称“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搅膩,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面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像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等。




文成:“初五花开”




在文成,拜年叫“貌年”。正月初四,民间大都不出行,不干活、因与“死”谐音,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有忌。因“九”与“狗”谐音。在文成,正月初五日,把除夕夜摆在中堂上的祖先画像及多种珍品和字画等物,收拢藏放起来,叫“初五花开,”意为春节告一段落,一切禁忌及特定仪式解除,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洞头:提“红桶”回娘家




在洞头,旧俗女儿回娘家要提“红桶”给父母亲,以示孝敬。所谓“红桶”,是指雕花或油红漆的小木桶,里面装上熟食。富贵人家则用大鱼大肉为佐料制成的面食或糯米饭,一般在2.5~5公斤。当地俗语云:“生儿魂幡竿,生女红油宝”。就是说生下儿子,死后有人披麻戴孝,生女儿正月有“红桶”孝敬。上世纪70年代以后,提红桶的习俗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送酒、肉和罐头等食品。




平苍一带:卖技颂吉祥




平阳、苍南一带民间春节有“卖技”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三夜,都有卖技队提着灯笼,到人家门口高声颂吉祥词,俗称“卖技”或“卖奇”。所到人家则送些年糕、香烟或红包,三宵乃止。有些喜事人家(如结婚、贺寿、建房、生子等)还会提前预约,开门迎入堂屋,以香烟、酒席款待,称“扮新屋”或“扮新娘”。




泰顺:嘴甜彩头好




正月初一,早餐菜肴讲究祥瑞象征,一般由主妇做糖茶,蒸糖糕、端出菜头给全家食用,寓意“嘴头甜,彩头好。其他如吃面条,象征长寿,糖煮年糕以寓生活甘甜,菜头象征“彩头”。现在,青年人已不兴此俗。正月期间,城镇和各乡还举行木偶戏演出,并燃放“药发木偶”,表示庆祝佳节。



【春节“硬核民俗活动”:灯彩】


温州有“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的童谣,可见在正月里灯彩是百姓主要的娱乐活动。关于温州灯彩的记载,早在唐《太平寰宇记》就有“永嘉土贡竹丝灯”等文字。可见作为一种贡品,这种灯在唐时制作已十分精巧。而到宋时灯会活动更盛,“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有诗云“艾褐家绸阔阔裁,抱子携孙看灯来”;到明代中叶,从正月初七、初八开始,就进入灯市准备:水嘉郡城厢隅,除小巷外,尽构“松棚”。松棚,用于编结彩幕,悬挂灯彩。搭成后,“大约丈余地,悬灯一行,行四、五盏,傍加柱灯者有之”。这样就使得全城面目一新,形成灯火辉煌的情景。明姜准《岐海琐谈》书中,对明代温州元宵节张灯风俗有详细描述:“元夕张灯街市及神庙,起十二三至十七八方止。街市结盖松棚……神庙如仁济、忠靖、惠民、广惠诸所,以珠囊(即珠灯)、竹丝灯等华饰,角胜争奇……”与灯市相配合,各种杂玩游戏,纷纷齐集,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到清代,灯会在各地均已盛行。




温州灯彩时间




一般从正月十三开始到十八止。十三谓之试灯,十四至十五谓之正灯,十七以后谓之残灯,十八称落灯,至此整个灯市活动基本结東。




温州各地部分灯彩




周岙挑灯

周岙挑灯:正月十三闹花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已有600余年历史,被称作是浙南地区保存最好、最热闹、最有韵味的元宵灯会汉族民俗活动。

百鸟灯

茶山百鸟灯:百鸟灯是过去流行于瓯海茶山一带的节日花灯,每次百鸟灯游行都要制作不同种类的鸟模型花灯100个,象征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祈求风调雨顺。百鸟灯在茶山已经有200多年历史。

乐清首饰灯

乐清首饰灯:乐清首饰龙是乐清民间独特的民间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每年元宵节前后,乐清都会举行盛大的首饰龙游行活动。首饰龙除去龙头龙尾,就是由若干个楼阁组成的大戏台,里面“住”满了好几百号形态各异的人物。

曹村花灯

曹村花灯:瑞安曹村花灯起源于宋朝时期,迄今己有千余年。而一年一度的元宵民间闹花灯会,从南宋绍熙年间曹叔远中进士挂福星灯以来延续至今。每年的元宵节邻近各村镇居民聚集于此,大闹花灯,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洞头渔灯

洞头渔灯:洞头渔灯起源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洞头渔灯”以海洋渔类为样本,形象为兽面、兽头和渔身渔尾相组合,用蔑扎纸糊,每片渔鳞均用彩色金纸迭置而成,头尾又经精制彩绘,中间插上蜡烛用以照明。

龙湾拼字龙灯

龙湾拼字龙灯:“拼字龙灯”虽然也是竹木为骨、画布为皮,但不同的是:龙头龙尾与龙身截然分开。脱离了“一条龙”牵累的头、尾、身,成了舞龙的3件道具,灵活多变地进行丰富多彩的舞蹈构图。

平阳发丝吊灯

平阳发丝吊灯:头发吊灯是平阳县一项颇有特色且极具艺术含量、极具观赏性的汉族传统造型艺术。头发吊灯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穿头发丝上。选用百余根头发丝贯穿整盏灯,牵引人物、动物造型的头、手、脚等部位,在灯座下木炭火(或用电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下有条不紊地活动。

蒲州珠灯

蒲州珠灯:珠灯,也称珠囤。鹿城区蒲州玄坛殿和五显殿的珠灯,堪称灯饰一绝。据传,玄坛殿的珠灯制作为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 余年的历史。灯由70盏形式各异的珠灯串成,珠用烧制的釉彩瓷或琉璃珠。

跑马灯

永嘉跑马灯:马灯用篾做架、以纸糊成如真马一样大小,里面点上灯彩。马头鬃毛用彩纸扎成,马尾则用席草代之,可分为前后两部分,绑在15岁左右的儿童身前身后,按照一定的节奏边跑边唱。如今也有在马脚下装上4个能滚动的小木轮,使马能“走动”起来,然后拉着马儿四处巡游,以送吉祥。



参考资料

《温州民俗大观》叶大兵 编著

《温州古民居中的人、鬼、神民间信仰》作者 林丽娥 

编辑 陈莉莉

美编 薛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宵节花灯邮票
秦淮河畔的花魁无数,只有她最风情
佳节味浓 民俗梦长
北京市国家级非遗“灯彩”科普!
辉煌灯火花千树,最是一年热闹时
元宵节闹花灯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