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放后,安徽省的地市共有九次分家,看看哪次最成功
正式开始前,还需要说明,本文说的分家是指原一个地级行政单位,分成了两个地级行政单位,而2011年三分巢湖,是撤掉了一个地级行政单位,因此,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分家。当然,本文说的分家,也有巢湖的事,后文将会提到。马鞍山与芜湖分家。马鞍山原本是当涂县金家庄的一座山,因形似马鞍而得名。如果不是发现大型铁矿,这里到今天恐怕也只是当涂治下的乡镇。因为发现了铁矿,就近建立了马钢,这里人气、产业开始兴旺,马鞍山迅速崛起。1954年,正式设立马鞍山镇,仍属当涂县,当涂县则由芜湖专署领导。说到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芜湖专署,那时还有个地级芜湖市,但因为那时地级市一般不管县,所以安徽省派出了一个芜湖专署,专署驻芜湖市,领导当涂等十几个县。

1955年,马鞍山镇升级为马鞍山矿区,1956年,马鞍山矿区脱离当涂县和芜湖专署,与采石镇合并成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地级)。此后,马鞍山市又曾经降为专辖市(县级市),改由芜湖专署领导,直到1961年,才又一次正式成为地级市,区划沿用至今。巢湖与芜湖分家。唐朝初年,置巢县,这是巢县两个字第一次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刚解放时,曾于1949年设立过巢湖专署,但在1952年,新中国安徽省正式建省后,巢湖专署被撤,巢县改由芜湖专署领导。此后的历史中,除了1958—1961年这三年间巢县归属合肥市以外,一直到1965年之前,巢县都由芜湖专署领导。

宣城与芜湖分家。宣城的历史在上文提到那篇文章中详细写过,本文就简单一提:解放初设立宣城专署,1952年撤销宣城专署,宣城、当涂等六县划归芜湖专署,宁国县划归徽州专署。前文也提到,芜湖专署(地区)和芜湖市是两回事,1980年,芜湖地区的芜湖县改归芜湖市,芜湖地区的驻地也由芜湖市迁到宣城县,芜湖地区因此改名为宣城地区,两地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完成了分家。2000年,成立地级宣城市。

徽州与芜湖分家。徽州的历史也在那篇文章详细写到,本文因此从简:宋代始置徽州,明代设徽州府,清代因之。解放后,设立徽州专区。1956年,徽州专区被撤销,所辖县市改由芜湖专署领导。两地合并其实也就五年,到了1961年,又恢复徽州专区,专署驻屯溪市(镇)。1987年,徽州地区改为地级黄山市。

滁州(滁县)与宿州(宿县)分家。说起来,这两地历史上也不是一家,解放后却有段时间两地合二为一。先说滁州,清朝时,称滁州,民国废州,滁州降为滁县。解放后,设立滁县专署,专署驻滁县。宿州的情况与滁州大致相当,也是民国废州,宿州降为宿县。解放后,设立宿县专署,专署驻宿县。1956年,这两个专署合并,但合并后的专署却叫蚌埠专署,专署驻蚌埠市(省辖市)。蚌埠市是省辖市,蚌埠市与蚌埠专署的关系,与前文提到的芜湖市、芜湖专署一样。两地合并也仅仅就是五年,1961年,蚌埠专署被撤销,又分设为滁县专署和宿县专署。1992年成立地级滁州市,1998年设立地级宿州市。淮北(濉溪)与蚌埠(表面是蚌埠,实际应是宿县)分家。与马鞍山一样,淮北也是因现代工矿业而崛起的新兴城市。淮北古时称相城、相县,南北朝后,再无像样的建制。刚解放时,现在的淮北辖地分属萧县、宿县,1950年,宿县析出濉溪县,现在的淮北辖地也就分属萧县和濉溪县了。前文说过,1956年宿县专署和滁县专署合并为蚌埠专署,两地合并也仅仅就是五年。可就在这五年里,原属宿县专署的濉溪(淮北)成为省辖市(地级)。为了更好开发淮北煤矿,1958年,成立淮北煤矿筹备处。1959年,批准成立濉溪市(1960年正式成立),脱离蚌埠专区,成为省辖市(地级市),管辖濉溪县和萧县部分地区,1971年更名为淮北市。

池州与安庆分家。说起池州来,她的母县贵池县,古时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秋浦。明代设池州府,清代因之。解放初,设立池州专署,专署驻贵池县。1952年,池州专署被撤销,贵池、铜陵等五县归安庆,太平等县归徽州,繁昌归芜湖。1965年,又重新设立池州专署,原属安庆专署的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东至县,划归池州领导。至此,安庆与池州合并十三年后又分家了。2000年,成立地级池州市。铜陵与安庆分家。铜陵是著名铜矿产区,南唐时,将义安改为铜陵。解放后,在铜陵县设立了铜官山矿务局。铜陵县刚解放时,由池州专署领导,前文也提到,1952年池州专署并入安庆专署,铜陵县因此改由安庆专署领导。1956年,为了更好的发展工矿业,从铜陵县析出铜官山市,脱离安庆专署,成为省辖市(地级)。1958年,改名为铜陵市,降为专辖市(县级),改由安庆专署领导。直到1960年,铜陵市才再次脱离安庆专署,成为省辖市。1974年,池州专署领导的铜陵县改属铜陵市,2015年,铜陵县撤县设区,改为铜陵市义安区,同时,安庆市枞阳县也改归铜陵。

亳州与阜阳分家。本文所说的所有分家,唯有这一对最有渊源。明代,阜阳为颍州府(府治阜阳县),而无论亳县也好,亳州也罢,都属颍州府管辖,清朝因之。解放后,设立阜阳专署,专署驻阜阳县,亳县由阜阳专署领导。1975年,阜阳县析置县级阜阳市,为阜阳地区驻地。1986年,设立县级亳州市,仍由阜阳地区代管。1996年,成立地级阜阳市。1998年,亳州由省直管,2000年,亳州与阜阳正式分家,设立地级亳州市,原阜阳管辖的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也改为地级亳州市管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省撤销的9个“地区”建制
1949-2000年安徽行政区划,为何变化频繁?
安徽省的辖区调整,7个专区的区划,为何形成了16个地级市?
安徽 16 个城市名称的由来 历史不及格的绝对看不懂!
安徽省行政区划变革
安徽省行政区划演变(1949-20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