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真龙门派宗师刘一明性命绝学:九要八法
丹道养生腾讯道学李远国 谢清果2015-04-02 15:10
文/李远国 谢清果
刘一明(1734一1821),号悟元子,又号素朴散人、被褐散人。原籍山西省平阳府曲沃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他幼年即留心炼养,参学求道,但不得真传。后遇“完谷老人,即分邪正,复遇仙留丈人,群疑尽失”,方悟丹道秘奥(张鸿汀辑《陇右经学之传授》)。后半生一直在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栖云山、兴隆山修道,并设坛传教,著书立说,成为清乾隆、嘉庆时期晋、陕、宁、甘、青一带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主要代表人物。
在“易道同一”的内炼理论上,刘一明建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修养方法。他在《通关文》、《修真九要》与《神室八法》等,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渐修渐悟的系统。他说,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难事,以其至大至难,故世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此事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有志学道修道,依此修真九要,循序而入,终必深造自得。
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要为勘破世事。
刘一明认为,人生在世,如梦幻泡影,世事杂纷,耗尽人之性命。《通关文》中把它们概括为五十关,谓之先通关口,方好进步。其中包括色欲关、恩爱关、荣贵关、财利关、穷困关、色身关、傲气关、嫉妒关、暴躁关、口舌关、镇恨关、人我关、冷热关、獭惰关、才智关、任性关、患难关、诡诈关、猜议关、悬虚关、妄相关、生死关、自满关、畏难关、轻慢关、懦弱关、不久关、暴弃关、累债关、高大关、妆饰关、假知关、阴恶关、贪酒关、怕苦关、不信关、无主关、速效关、粗心关、虚度关、退志关、夸扬关、幻景关、耻辱关、因果关、书魔关、着空关、执相关、闺丹关、炉火关。以上所述50关,“皆学人要命关口,阴路大魔,须要关关打通,方好进步。若有一关不通,即被此一关挡住,任尔盖世英雄,拔山烈汉,寸步难行。学者须要认得真,信得过,虽不能遴然皆通,渐次着力,终有打通之日。”从此世事勘破,把身外一切虚假之事一笔勾销,脚踏实地勇猛精进。
第二要为积德修行修真。
刘一明指出,积德修行为修道之要务,倘若离德以言道,便是异端邪说、旁门左道。修道者当以德行为重,自有节操。他说:“何为德?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者是也。何为行?苦己利人,勤打尘劳,施德不望报,有怨不结仇,有功而不伐,有难而不惧,见义必为者是也。”积德立行而修人道,人道具备方能成真仙道。
第三是要尽心穷理。
针对那些不读丹经、不求理论的浮夸之徒,刘一明反复强调了尽心穷理的重要性。他说:“尽性至命之学,全在穷理上定是非耳。穷理透彻,则性能全,命能保,直入无上至真之地。穷理恍惚,则命难修,性难了,终有到老落空之悔。今之学人糊涂出家,糊涂学道,糊涂修行,生则既然糊涂,死时焉能亮净。”
穷理的主要方法是研读丹经子书,取古人之法言,细究细穷。因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发;一言半语,尽藏妙义,不知费尽多少老婆心,为后人作阶梯,与教门留眼目”。故当广阅深讨,通前达后,毫无一点疑惑,方可行持。至于不通文字的学道者,亦须于俗语常言中辨别实义,“盖俗语常言中,有大道藏焉,特人未深思耳。”
第四要访求真师。
刘一明认为,性命之学必有师传,非可妄猜思度而知。他说:“虽世间微艺薄技,尚赖师传而知,况性命大事乎,岂能无师而晓性命之道。……独是旁门三干六百,丹法七十二品,以邪害正,以假乱真,谁为盲师?谁为明师?甚难辨别。然辨别亦易,大凡高人出世,自命不凡,独弦绝调,不滥交,不滔世,不同党,不要名,不恃才,不谋利,不欺人,不怪诞,一言一语,俱有益于世道;一行一止,大有裨于圣教。贪慎痴爱而俱无,意必固我而悉化,品节清高,人人所不能及;胸襟洒脱,个个所不能到。间或援引志士,亦必千磨百折,试其真假,果其白玉无瑕,方肯指示端倪;如非其人,决不轻泄天机。此所以为明师也。”只有得到明师的亲传秘授,方可悟其大道。如同薛道光遇石杏林而成大道,陈致虚见青城丈人而悉火候,张三丰感郑、吕二仙而知丹法。前辈大师尚且如此,何况今世俗人。
第五要为炼己筑基。
关于此点的重要性,刘一明亦在多处加以阐述。这里总结了炼己包括的各种内容。他说:“少贪无爱,炼己也;牢固阴精,炼己也;打炼睡魔,炼己也。苦己利人,炼己也;大起尘劳,炼己也;心地下功,全抛世事,炼己也;勇猛精进,以道为己任,炼己也;脚踏实地,步步出力,炼己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炼己也;被褐怀玉,大智若遇,大巧若拙,炼己也。炼己之功居多,总以无己为归着。”所谓“无己”,即忘我无身,唯以大道为体,德行为用。
第六要是合阴阳。
金丹之术即阴阳和合之道。但阴阳之道世间甚多,倘认假为真,徒劳心力,无益有损,不可不辨。刘一明说,男女为尘世之阴阳,心肾为幻身之阴阳,日月为天地之阴阳,冬至夏至为一年之阴阳,朔旦望后为一月之阴阳,子时午时为一日之阴阳,二候四候为一时之阴阳,“凡此皆非金丹之阴阳。金丹阴阳,以我家为阴,以他家为阳。我为离,他为坎。离中一阴为真阴,坎中一阳为真阳,取坎填离,是以真阴求真阳,以真阳济真阴也。”既知阴阳,须要调和相当,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急不缓,不即不离,不躁不懦,“或阳动而阴随,或阴感而阳应,或阴中用阳,或阳中用阴,或借阴以全阳,或用阳以制阴,或以内之阴阳而助外,或以外之阴阳而济内,内外合道,金丹自虚无中结就”。
第七要为审明火候。
刘一明指出,何为火,是指运炼之神功;候,是指运用之时刻。他说:“药物易知,火候最难。盖药物虽难觅,若遇真师点破,真知灼见,现在就有,不待他求,所以易知。至于火候,有文烹,有武炼,有下手,有休歇,有内外,有先后,有时刻,有艾株,有急缓,有止足,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变化多端,随时而行,方能有准,若差之毫发,便失之千里,所以最难。”
第八要为外药了命,第九要为内药了解。
所谓外药,即指精气神三宝运炼后凝聚的还丹、金丹,内药则指明心见性之功夫。刘一明这种观点与南宗传统看法是不同的。他说:“外药者渐法,内药者顿法,外药所以超凡,内药所以入圣。”且引《道德经》“有欲以观其窍,无欲以观其妙”句以证其丹道,认为此二语乃金丹大道之始终,古今学道者之要诀。他说:“有欲观窍者,外药窃夺造化之功,幻身上事;无欲观妙者,内药明心见性之学,法身上事。”指明内外二药的修炼即为性命双修之术,修外药而内药方就,修内药而外药即全,自有为而入无为,最后打破虚空,入于不生不灭之地。
以上所述修真九要,是刘一明遵循其师完谷老人的旨意,提其内修纲领,总结归纳而成。其中的内容甚丰,而以固命修性为主导。在《神室八法》中,刘一明又集中地阐述了修心养性的重要性。这即是所谓神室八法:
一、“刚”法与意志力的培养
刘一明认为“刚”是神室的梁柱。“刚”就是坚强、健行、果断、壮盛、锐气、利器。缺少“刚气”的危害是“盖刚气不立,四大无力,全身放下,遗畏不前,锐气尽散,六贼搬弄,三尸张狂,主意不定,狐疑不决,又怕饿着,又怕冻着,又怕修道不成误了现在,又怕魔障来侵苦楚难受,又怕缘法不兴行道阻滞”。斩断思爱,挖除根尘;不怕魔难;整顿精神,勇猛前进;废寝忘食,是非立断;一心无二,经久不易;和而不同,群而不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贪爱的不爱,人难受的能受;内外如一,工夫不歇,这些都是“刚”的表现。
修“刚”法,有助于自我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遇到困难不退缩,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人们常说,胜百万雄兵易,胜心中之敌,难上难。说的就是,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自己首先放弃了,没有奉行老子所说的“慎终若始”的人生处事态度,所以常常是接近成功的时候反而失败了,阴沟翻船。因此,如欲成就自我,升华人生,首先就应该做到培养起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斗志,在心中切实确立起“刚”的意识。
二、“柔”法与应变力的涵养
刘一明视“柔”为神室的木料。“柔”的含义有顺势、柔弱、克己、自屈、自退、自卑、无我、有人、无妄、淳朴、老实。实际上它秉承了老子的“柔之胜刚,弱之胜强”之意。如若不柔,那会“磕着撞着,无明火发,不能自遏,三宝受伤,全身失陷。神室木材为大火所焚化,一无所有,终归空亡,岂能完成大道哉!”那么如何做到“柔”?“有打我者顺受,有骂我者笑迎,疾病不管,是非不人,礼下于人,傲气俱除,习气渐化,时时省察己过,处处检点面目,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素位而行,不愿乎处,一切人情世事付于不知,诸般邪思妄想扫去无迹。”
修“柔”法,有助于自我涵养应变能力。“柔”法与“刚”法是相反相成的一对方法。如果“刚”法主要表现为一种勇猛精进的气势,那“柔”法则是一种柔弱自守的精神。刚柔相济,有张有弛,才是妙道。运用“柔”法的一个要诀在于“顺”,就是力求因势利导,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妄为。人处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中,唯有具备应变力,方能处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外变我不变。我只是低头做事,不矜持、不奇异,荣辱不较,顺势而已,守柔而已,这样就能保全自己。
三、“诚”法与自制力的修养
刘一明指出,“诚”是神室的基址。它的内涵是淳厚、专一、老实、无欺、不隐、不瞒。这是儒家的“诚明”思想的运用。不“诚”会如何呢?“不诚则心不纯,心不纯则疑惑生,疑惑生则妄念起,妄念起则脚根不实,一行一步人于虚假,一举一动俱是烦恼。隔绝大道闭塞灵窟,而欲明道,不愈远乎!”相反,如能做到“安危不计,一心向前,出言无伪诈,行事无怪异,随地而安,遇境而就,到安乐处不喜,逢困难时不优,择善固执,顺守其正,至死抱道,永无变迁,有过即改,遇善即行”,那就是诚了。
修“诚”法,有助于修养自制力。欲成就自我,就要培养始终如一的精神,脚踏实地,处处求真,诚实为人。不会因为有鲜花掌声就停止了自己的追求,自己能牢牢把握住性命之根本,以奉行“道德”为圭泉。并且抱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诚’自,终能达胜利的彼岸。
四、“信”法与自信力的生养
在刘一明看来,“信”犹如神室的椽瓦。它的意蕴在于中孚、无惑、不易、见真、有主。无“信”会何如?“信若不立,四象不合,五行不和,两仪各别,三宝俱漏,大业废矣。”相反地,达到了“信”的境界又是怎样呢?“忠孝廉耻俱尽其道,仁义礼智各得其宜,是非不杂,邪正分明,初念不改,正念常存,应事接物不逐风扬波,日用夜作不昧性迷心,对景忘情,在尘出尘,遇境不迁,住世离世,宜缓则缓,宜急则急,宜后则后,宜先则先,宜进则进,宜退则退,宜放则放,宜收则收,彼我如一,身心不二。”此法与儒家思想五德之一的“信”有异曲同工之妙。
修“信”法,有助于自我生养自信力。人生在世,欲成就自我,离不开信仰、信念等组成的自信力。酒色财气考验着自信力;喜怒哀乐凭借自信力而正当;视听言动因为自信力而与正道印合;品行高低因为自信力而得以分别;有无邪正因为自信力而彰显,甚至天地的五行四象也是因为自信力而攒集起来。可见,正道与邪道,成功与失败,自信力一试便分明。有自信力者,正气在他身上聚集,他处处信守中道,不偏不倚,自然得道多助而成功。
五、“和”法与亲和力的蓄养
刘一明把“和”比作神室的门户。“和”具有通达、顺畅、愉悦、从容、徐缓等表征,它取义于《中庸》中的“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和”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礼下于人,谦恭自小,心平性柔,暴躁全无,忿怒不生,大而能小,强而能弱,无人我寿者之相,无贵贱贫富之分,化气质之性,消嫉妒之心,言行相顾,动静随时,无好恶,无无明,无怪诞,无伪诈。”
修“和”法,有助于自我蓄养亲和力。“和”为贵,人和万事兴。“和”不仅是一种成就自我的方法,也是自我成就所达到的佳境,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他还引用《建言》的话说:“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颜;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用现在的话说,“和”就是不自恃己高,与群众打成一片,而不鹤立鸡群,孤芳自赏。一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并曰2006‘圈不只是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实现。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蓄养“亲和力”,才能得到众人的帮助。
六、“静”法与创造力的炼养
刘一明以“静”为神室的墙壁。静就是安定、寂静、不动、内安、无念、无欲。当然静不在于顽空寂灭,也不非参禅打坐以求忘物忘形,而是身在事中,心在事外,道心现,人心灭才是真静。此乃道门“致虚极、守静笃”之内修心法,静非不动,真静就是不动意念,不说妄言,身不妄动,事前不妄想,事后不计较,不知人短,不觉己长,时时返顾自身的本心,顺其自然。
静心以养性(资料图 图源网络)
修“静”法,有助于自我炼养创造力。常人往往动多静少,终日为各种欲望纠缠,忙忙碌碌,荣辱得失恒于心中计较,无一刻安宁。静与自我最切实的好处就在于“长生无妙诀,唯在一静中”。静是养生的根本法门。只有静,才可以养精气神;只有静,才可以生心性慧。“静”的另一个妙处在于“宁静以致远”。人只有心静下来,才能很好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从而对人生做个统筹安排。那为什么说“静”有助于创造力的炼养呢?创造力的喷发,往往是在自己最放松,心态最平静的时候产生。烦躁只会自己干扰自己,使自己心乱如麻,而无所适从。因此,炼静的功夫,就在于营造一种宁静的心境,让各种思路、想法自发地碰撞,从而为灵感、直觉的“光临”创造条件。
七、“虚”法与超越力的蕴养
刘一明阐明“虚”是神室的堂中。虚就是空虚、虚无、宽阔、无形、无色。致“虚”需要“却除杂念,变化气质,挖去历劫轮回种子,看破一切恩爱牵缠,一切假事不留,一概外物不受,万法归空,四大放下,无眼耳舌身意,无声色香味触法,无恐怖烦恼,无好无爱憎,无谄无骄,无矜无诈,无狂无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爱一物,不纳微尘,有无不立,身心无累”。虚之法实为道门无为之道。
“虚”法,有助于蕴养超越自我的能力,破除人们对实有的执着。老子云:“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人们往往只看到实有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却忽视了利益的实现依赖于虚无的作用。一个人要是心有成见偏见,就好比一个房间已经塞满了东西,就不能再接受其他新事物了。“虚”法告诉世人要善于自我解脱,视有若无。如果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就更应当如此,否则便是失败的开始。许多人小有所成后,在鲜花与掌声中迷失了自己,容易自我满足,导致裹足不前。
八、“灵”法与境界力的内养
刘一明以“灵”为神室的主人。灵的要妙在于圆通无碍。有了灵就可以动静有时,刚柔并济,诚信得中,和静得正,性命得了。灵之妙用在于:先发制人;义不及宾;追摄先天;央决后天;调和性情,外圆内方;被褐怀王,心死神活;静观密察,炼己待时;窃夺造化,从无守有;不欺不瞒;常应常静;虎不伤人;龙不起雾。总之,“灵”既不是有心,也不是无心;既不是勉强而为,也不是顺事而作。它的要妙在于“机活神圆”。“灵”实际上是指人心经过前面七法的修养而产生的灵能。这时可以随心所欲不逾道,圆机活法尽通玄。
“灵”法,有助于内养自我境界。“灵”是一种无形变可循、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灵”的境界是对自我本真的发现,是真善美集于一体的极佳状态,是心灵的最大解放,也是心灵功能的最大发挥。此时心康体健,心智聪慧,身心自由,体验到人生的圆满与幸福。
综上所述,《神室八法》,堪称自我修养的法宝。它启迪世人行事应刚强,柔顺、诚实、守信、和同、静定、虚怀、灵妙,只有这样方可成就大事业,贯穿八字真言的思想主要就是要始终如一,不怕困难,刚柔并济,和光同尘,真性不昧,也就是要做自己的真正主人。我们可从中领悟到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将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达到“灵”的妙境,就能无往不胜了。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原文为李远国《刘一明“九要八法”概述》、谢清果《神室八法与自我修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一明《会心集》选篇
9-悟道录卷下
刘一明、柳华阳、闵一得的内丹说
道医学堂丨历代道医记传之刘一明
九华金书【7】
卧虎藏龙,先天一气:刘一明祖师的“内炼”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