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中所说的“精、气、血、津液”到底是什么?

[导读]在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属于生命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但是,我们理解其内涵时,必须按中国传统的有体有用,体用如一的思维模式来认识。

精、气、血、津液学说到底是什么?

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精气、气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哲学上的精、精气、气范畴是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精气、气则是医学科学中的具体物质概念。但中医学属于自然哲学,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在阐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时,也必然会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

精、气、血、津液关系示意图(资料图:图源网络)

在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属于生命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但是,我们理解其内涵时,必须按中国传统的有体有用,体用如一的思维模式来认识。把精、气、血、津液理解为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辩证统一。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乏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质;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津液,是人体内的正常水液的总称。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的运动变化规律

精、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规律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和代谢,有赖于驻腑经络受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功,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等作用,以及精、血、津液的滋养和濡润。因此,精、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有着密切关系。

精、气、血、津液示意图2(资料图:图源网络)

气与精、血、津液分阴阳,则气为阳。阳气动,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宣运行不息,而宜郁滞;精、血、津液为阴,阴主静,具有滋养、濡润作用,宜宁谧、秘藏而不宜妄泄。

精、气、血、津液学说,以气血为要

生命物质虽有精、气、血、津液之分,但皆本源于气。故曰:“人有精、气、津、液,立、脉,余意以为—气耳”,《灵枢·决气》:“气聚而成形,散而无形”。气与精、血液、津液相对而言,则气无形。而精、血、津液有质。气与精、血、津液的相互化生与转化,体现了在生命活动中,形化为气。气化为形,形气相互转化的气化过程为:精血同源、津血同源,精、津液化而为血,血涵蕴精与津液。故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又常以气血既称,强调“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妇人良方·调经门》“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医宗必读·古今元气不同论》)。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之与血,异名同类。两相维附,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但“气为主,血为辅气为重,血为轻”《医学真传·气血》);“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庄滋阴之上”《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人之生死由乎气,气之为用,无所不生,一有不凋,则无所不病、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故治病以气为首务。所谓“行医不识气,治病何从据,堪笑道中人,未到知音处”(《景岳全书·诸气》引王应震语)。

精、气、血、津液学说,以气血为要。而气血之中,尤以气为最。(编辑:云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气血津液
人体的“精、气、血、津液”中以气血为要(修行与养生必知的概念)
中医理论:认识精、气、血、津液
中医常识:什么是精气血津液
中医所说的精气血津液都指什么 对身体有影响吗
气、血、津液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