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第一雅:仙草灵药——菖蒲

国人对“香”的要求是文雅的,也是有一定深度的。沉香、兰香、蒲香都是中国文化对“香”的选择。而菖蒲的香气醒透深沉,带着生拙的味道,所谓“生拙”,好象表面上是不太漂亮的香,也就是一种很内在的香。

起初的菖蒲是作为仙草灵药之类来看待的。古诗中曾写过“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我颜色好。”意皆谓菖蒲服之可延年长生。

《吕氏春秋》载:孔子学周文王吃腌菖蒲因太苦故“缩项而食之”,吃了3年才习惯可见菖蒲确实难吃,汉武帝只吃了2年,身边效仿的文武大臣们也都停食了只有一个呆头呆脑的平民王兴听说菖蒲有长生之效,信以为真服食数十年,最后真的 “登仙”了。

菖蒲是作为仙草灵药存在,被汉武帝从山林带到了皇家园林,六朝《三辅黄图》有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菖蒲移于盆盎之中,制成盆景者,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

在中国古代文房清供既是书房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赏玩之物悠悠历史长达千年所谓“清”或指清雅不俗又或指清心寡欲所谓“供”,即供奉自然是圣洁高贵之物所以文房清供是指在书房文案上摆放一些表达文人雅气与悠然古意的物品如文玩雅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菖蒲》中引用明代朱权《臞仙神隐书》“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或置星露之下至旦取叶尖露水洗目,大能明视,久则白昼见星”。

菖蒲有养目明目的功效也是它成为古人书房伴读的重要原因所以古时江南士大夫的一日清雅就是这样开始的。

醒后,先盘坐床上,吐纳养神随后,在仆人服侍下,漱口洗面篦发然后,踱入院中,从菖蒲叶尖取莹莹露珠蘸于眼皮,闭目轻揉,深吸口气。这就是所谓“试拈九节风前嗅,已觉登仙不用扶”最后,取泉水添入蒲盆,轻捧回书案。

宋代一班士子文人因仕途失意,或厌居豪华,渴慕山林田园之胜,对于盆景这种缩微的自然,兴趣便愈发浓厚。而“盆景”一词也是在此时首次出现。

其中以苏轼和陆游为代表,苏轼本人即是个盆景迷,他曾于蓬莱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养菖蒲。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这也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

陆游诗《菖蒲》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盘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从陆游的诗中恰恰可以看出,传统书房中的各种设计总是能够兼及多种功能,比如一向提倡文人在侍养花木、为盆景换水、焚香、煎茶、磨墨等细节上亲力亲为。

这些都是鼓励文人伏案过程中不时穿插不太消耗体力的劳作,以活动筋骨,放松心神,缓解目力,锻炼手脚的灵活性,是非常有益的安排。日常操持都需要人付出勤谨与耐心,做些有益无益的事情总会寻得些意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人书房清供上品——菖蒲
我有一癖,滋养菖蒲
[转载]菖蒲情结与文人古今
案头清供,文人的多情。
菖蒲之香
文人清供之菖蒲英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