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聪慧机敏才女苏小妹,哥哥夫君文豪败下风

苏小妹虽然在历史上查无此人,但有关她的故事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尤其是兄妹斗嘴、三难秦少游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里收集整理一些,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说苏小妹的额头长得大,一天苏东坡就拿妹妹的额头开玩笑: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衰草出唇间,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是讥笑苏轼嘴边乱蓬蓬的胡须。苏轼听了哈哈大笑。因苏小妹的眼窝长得深,苏轼又来调侃: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小妹针锋相对,因哥哥的脸长,就戏之曰: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大笑不已。

话说有一天,苏轼和苏小妹谈论诗文。小妹对哥哥说:“我这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轻风细柳,下联是淡月梅花,若在每一句的中间加进一个字,选择哪两个字最好? ”苏轼略一思索,说加“摇”“映”两字最好,即: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小妹摇头说不好。苏轼说,那就用“舞”“隐”二字, 将此联变为: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还是摇头说不好。苏辙一听哥哥两次加字都被小妹否了,就催促小妹加字。苏小妹说: 应该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轼听罢称奇。“扶”使风有了形象感,“失”让月下梅花有了朦胧美,可谓恰到好处!

有一天,小妹正在书房里细心翻阅《心经》, 不料被哥哥苏轼发现。苏轼风趣地说:“想不到小妹 竟想参禅悟道了。”小妹矢口否认。苏轼问:“那你 为何把《心经》读得如此认真?”苏小妹辩解道:“不过闲来无事,随便翻翻罢了,哪算是参禅悟道?” 苏轼说:“既然如此,也好!我出个上联,看你能否对上。”说罢吟道: 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暗含五百个罗汉渡江,加水波中的影子,正好是一千个“佛子”。小妹听罢说:“这有何难? ”脱口对下联道: 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可不吗,美女对月不正好是两个蝉娟吗!

有一天,苏小妹在家中与哥哥谈诗论文,正谈得高兴,冷不防见一个和尚掀帘闯进门来。小妹不知这和尚是谁,急忙躲避,藏于帐中。 却说来的这个和尚,就是那个很有文才、法名佛 印、与苏轼交谊甚深的禅林名师。佛印也不知苏小妹是苏东坡之妹,又不便打问,更不知她是个才 女,见她慌忙躲避之状,即口占上联戏之: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小妹心想,这和尚倒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高 兴,被你冲散,害得我闷坐帐中,你还以联句戏人。好!待我回敬下联气气你,也让你知道本小姐的厉害!于是,她把想好的下联下联写在一张纸上,让佣人递给苏轼转交佛印。苏轼接过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苏轼看了哈哈大笑,佛印接过纸条一看,一时无言以对,只得摸摸光头,连连苦笑。之后,又搬出佛家理论,与苏轼谈起佛力无边、佛法广大之类佛门说教来。躲在帘帐后边的苏小妹听到 佛印的这番话,禁不住冷笑起来。冷笑声传出帐外,被佛印听见了。佛印心里窝着的火气再也压不 住了,便口吟一比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他把苏小妹当成了苏家的使唤丫环。苏小妹听到佛印的出句,又是一阵冷笑,随口对道: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和尚一听,大吃一惊, 没想到竟有这样才女,忙问这女子是何人。苏轼这才告诉佛印说是自己的妹妹。佛印一听,称赞不已。

苏小妹是有名的才女,登门的求婚者总是络绎不绝,但却没有一个让小妹中意的。父亲问她:“你究竟要选什么样的人呢?” 小妹说:“一不要钱,二不图势, 只以文择婿。” 这一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挖空心思,撰写文 章,送到苏家。 一天,豪门公子方若虚,因对苏小妹倾慕已久, 送来一篇文章。苏小妹看后,认为平淡无奇,不客气地批了两句: 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轼看了小妹的批注,心想这方家可得罪不起呀!便提笔摹仿小妹的字,在上下联句尾各添一字,变成了: 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方若虚看后欣喜若狂, 次日便来苏家提亲。一经苏小妹几个回合的面试, 使他张口结舌,汗流浃背,不得不狼狈而去。

话说苏家在杭州时,专门请一私塾先生教子弟。苏家上下都叫他先生。

这位先生听说苏家大小姐才貌双全,就千方百计寻找机会。这一天他出了一个对句:“有客登门,惊醒万里春梦”,要苏东坡的儿子对,东坡的儿子对不上,跑到后院求姑姑苏小妹,苏小妹当即对出:“无人共枕, 枉费一片春心”。

就这样,由学生作传递,先生又出句:“六尺绫罗、三尺缠腰三尺坠, ”这句子带点撩泼之意,因为苏小妹喜缠红绫于腰,可苏小妹完全没有在意,随手写下:“一床绵被,半边遮身半边闲”。

这先生一看大喜,以为苏小妹有意了,于是又写一句试探:“风紧林密,问樵夫如何下手?”

苏小妹一看知道是先生误会了就对出:“山高水深,劝渔翁及早回头。”

先生一看心凉了,又不肯丢面子,遂送来一对:“竹本无心,节外空生枝叶。”

苏小妹对道:“藕虽有孔,胸中不染污尘。 ”

这位先生又误会苏小妹本意,以为苏小妹的对句中有“藕断丝连”之意。

又出上句试探:“桃红李白,这些花何时开放?”

苏小妹一看火了:“稗青谷黄,这杂种是何先生? ”

先生挨了骂才死了心。

次年,苏小妹嫁给秦少游,后来一胎生下两子,满月酒席上,先生看着苏小妹怀中的双胞胎问道:“此生彼生,哪一个是先生的?”一语双关想占小妹的便宜。

苏小妹当即答道:“管他先生后生, 都是我所生!” 先生被骂,羞愧而去。

话说一年春天,苏轼与一个秀才、一个和尚要同去游西湖。小妹偏要跟哥哥一块去玩。大家坐在船上有说有笑,秀才看着小妹作诗道:“四人同一舟 ,小姐面如油,明年嫁夫婿——封侯!”。

小妹听了只是笑笑。

和尚色迷迷地看着小妹作诗道:“四人共一船,风吹小姐裙,裙脚风送开——裂缝!”

小妹听罢大怒,随口诵道:“四人乘一舟,光头照西湖,裂缝和尚嘴 ——无耻(齿)!”

和尚被小妹骂得羞愧难挡。

在苏东坡众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苏小妹斗口也就百无禁忌。一天佛印戏谑地对她说:“我有一联,敢请女施主对答: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

苏小妹是个女子,佛印知道她从来争强好胜,从不服输,这次就选了这么一副黄色情调的想逼苏小妹无法开口,谁料到苏小妹从来顽皮大胆,早和哥哥对过类似的联语,根本就不在乎,随口对曰:

“二憎同榻,颠倒四个光头。”

秦少游是个秀才,腹饱万卷,眼空一世。他平生只敬服苏家父子,其余全不放在眼里。

此时他正在京城汴梁求学,听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正在筹选佳婿,以文择偶,便也写了一篇文字,托人送到苏家。 小妹看过以“秦观”属名的文章,心里暗暗佩服。秦少游自托人送去文章之后,也想找个机会试试苏小妹的才华。当他探知苏小妹将到汴京城外一个庙中进香的消息时,便打扮成一个游方道人,等待苏小妹的到来。

这天,苏小妹一下轿子,秦观就急忙跟了上去, 装作向她化缘的样子,说: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起初并未介意,见这个年轻道人向自己化缘,本想停步给他一点施舍,但她细观这年轻道人 的举止和穿着,品味他所说的话,警觉到话中有话,而且是以对联出句的形式给自己出了一道题, 觉得这个年轻的游方道人形迹可疑,因而在心中提高了警惕,她并不答话,一边朝里走,一边答对句: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观一听,心想:“对得不错。果然名不虚传!”但 他仍不放松,又追在后边再出半联: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苏小妹一听,心里道:“想不到这个道人竟有如此好文才。”心有所动。但因她心中已有了秦少游,却不知面前这位年轻的游方道人正是秦少游所扮,因而不屑回顾这个尾随而来的道人,毫不迟疑地对道: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不舍。 对罢,扬长而去。 他见苏小妹才华出众,方才所对的句子不同凡响,心中顿生爱慕之情。当苏小妹进完香,准备上轿回家时,秦观又赶忙追上前去,再出半联: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一听这年轻道人不经意间竟将原称的“小姐”改称为“小娘子”,觉得这道人太无礼,心中有些厌烦,一面进 轿,一面甩出半联: 疯道人恁地贪痴,哪得随身金穴! 秦少游虽挨了点骂,但他认为自己的“求婚”已取得了成功,心里十分欢喜。

苏小妹进香回到家中,将碰到年轻道人化缘的事 向父亲说了一遍,父亲也感到奇怪,便命人去请秦观秀才,嘱咐小妹在暗中察看。 过了几天,秦观应邀准时来到苏家。苏小妹在暗中观察,发觉正是那个年轻的游方道人,心中大喜。然而,她又觉得秦观太放肆,心想那日进香,整得我好苦,他日有机会必以报复。秦观与小妹的父亲苏洵见礼毕,相对叙话,仿佛一见如故,只恨相见太晚,当面允了婚,决定择吉日完婚。

新婚之日,宾朋云集,赶来苏家贺喜。秦观与苏小妹双双拜堂。

是夜,月明如 昼,秦观与小妹在前厅陪客畅饮。 二更将尽,贺客已经散去,新郎秦观正要入洞房,却被苏小妹拦住,提出条件说:“闯过 我的3 道关,才能进屋。”顺手指了指一张小桌上放 着的3 个纸封。 秦少游一看3个纸封,知道必定是苏小妹出的试题,他压根儿就未把小妹的考题放在心上,走上前去,拆了第一个封,只见花笺上写着一首诗: 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秦观心想,这个试题,别人猜不着,却难不倒我。那日自己曾扮成游方道人初会苏小妹,这首诗含有“化缘道人” 4 字之义,明明嘲我,以报那日纠缠之仇,便提笔在诗后续上一首,句首藏有“化缘道 人” 4字: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写毕,让佣人交给苏小妹,又去取第二个纸封, 打开一看,只见上面也写着4句诗: 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上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观略一思索,觉得这首诗中也有“谜”,从第一 句到第四句,每句各代表一位古人名字。于是,提笔注出: 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 ,又托家人交给苏小妹,并对小妹说:“3 关我已过了两关,毫不费力,想必你的第3关也不会难,不如免去,我们早点进房安歇吧! ”小妹不许,匆忙进得内室,上了门闩,说:“第3 道题是个对子的上句,对不出下 句,别想进门!” 秦观无法,只得去拆第3 个纸封,一边拆一边想:“我五六岁便开始课对,从未被难倒过,这有何难哉!”开封看时,上面写道: 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看罢,心想:“好对子!比喻恰切,语意双 关,真是妙极了。若我对得平淡无奇,显不出我的 本事。” 可左思右想,仍然不得成对,只得在院内踱 起步来。 鼓敲三更,秦观仍未想出好句。虽然他平日以才思敏捷著称,这时却煞费苦心,一筹莫展。他伫立洞房窗前,凝望着庭院内小湖中倒映的一轮明月, 忽然一枚石子飞入湖中,泛起一圈圈涟漪,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

原来,这枚石子是苏轼投的。苏轼料定小妹必然会在新婚时出难题为难秦观,便悄悄躲在暗处观察。当他看到秦观忧愁难耐,在院中来回踱步时便想了主意。当秦观凝望湖水时,他便捡了一枚石子,投入湖中,借以启示秦观的灵感。秦观顿悟,随即吟道: 投石击破水底天。对罢就来开门,只听“咔嚓”一声,刚刚开启了的房门又被关上。

原来苏小妹耳亮眼尖,刚才哥哥投石的举动,早已看在眼里。秦观虽对出了下联,却不能算。一定要秦观再对半联。丫 环从洞房传出话来:“新姑爷听着,小姐说,适才所对下联,是我家大相公帮的忙,不算数,姑爷须另拟新句,方准进门!” 已被“三难”折腾得精疲力竭的秦观,刚刚松了口气,不料苏小妹又出新招,心想, 这苏小妹太无道理。于是要与小妹辩理,情急之下,愤然推门。哪知这洞房之门是虚掩着的,怎经得如此一推?只听“咣”的一声,两扇门大开,把秦观闪了个踉跄,险些扑倒在地。谁知,这一推一闪倒帮了秦观的大忙,使他再次灵机一动,随口应对了下联:排闼闯来阃外人。这偶然间的对句,恰与小妹的出句对得切情切景,小妹闻对大喜,这也是她设的一计,忙将秦观扶稳,夫妻携手入了洞房。到了屋里只见苏小妹已献上美酒一杯。秦观接杯在手,一饮而尽。小妹含着娇羞,又吟半联: 微笑吹灯双得意。 秦观马上接口对道: 含羞解带二痴情。吟罢小两口微笑吹灯,含羞解带,同衾欢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之妹苏小妹,才思敏捷,胆大顽皮,常语带双关,幽默风趣
才女出一上联:面对面吃面 和尚对出绝妙下联,才女羞红了脸
才女出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和尚对的下联令才女恼怒
文人轶事:苏东坡趣事三则
苏小妹出一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和尚对出的下联堪称完美
才女出一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对出绝妙下联,女子听后又气又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