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家将曾征战阴山?李陵碑和穆桂英是怎么回事?

民间传说,宋朝名将杨继业攻打佘王城,与佘王的女儿佘赛花(即佘太君)在战场上相爱,订下终身姻缘,佘赛花的父亲投靠了大宋。不几年,佘王城被辽国萧太后攻破(为了纪念佘太君,后人将佘王城叫佘太城)。又过了很长时间,杨继业率杨家将攻打佘王城,一月不下,杨六郎去佘王山后面暗察辽国兵营,把马栓在一石柱上,这根石柱就是今天传说的杨六郎拴马桩。杨继业攻城不下,兵退到西山咀卧羊台。辽国萧太后在卧羊台上摆下“五虎殉羊阵”,杨继业在卧羊台上破阵失败,失去了一个儿子。

杨继业兵败西去,到了一个村子,萧太后在这里布下像羊皮红筒似的迷魂阵,捉拿杨继业,后人把它叫做洪洞补隆。杨继业识破此阵,向北绕道盐海子转向黄河畔,肖太后在这里又布下一个口袋似的奇阵,也被杨继业识破率兵向西北方向退去,后人把这个地方叫布袋口子。杨便领败兵退至两狼山下,见满山遍野都是辽兵,便随同杨六郎、杨七郎冲上一个坡,忽然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李陵碑”三字,杨继业心想“好将怕地名”,西山咀卧羊台犯了苏武牧羊的大忌(作者注:忠烈就得付出),死了五个儿子,今又碰到“李陵”碑(作者注:投降还不如死),必死无疑,便命七郎、六郎兄弟俩儿快冲出去,自己一头碰死在李陵碑上。

萧太后


七郎硬是护着六哥冲出重围,回头一看父亲碰死在李陵碑下,痛不欲生,返身又闯入敌阵把父亲尸体抱上马,左冲右突,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死在乱箭之下。

这段传说或者历史,我在一些书写巴彦淖尔的书籍中也曾看到过,记述甚是详细,流传很广。它将“忠君爱国”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成为中国文学争相到达的一种高度。从卧羊台周围密集的古墓和古遗址以及史料记载来看,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无可置疑。都说传说不可信,但内蒙古学者张贵却在史书中为这一传说找到了相应的依据。

《宋史·真宗记》中记载,公元983年至1003年,宋军和辽军两次在阴山作战,说明在阴山打过仗,杨六郎驻守边防二十余年,当时宋和辽的边防线就在阴山一带。

《宋史·杨业传》中记载杨业有7个儿子,小说《杨家将》也写到杨业有7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的名字和史籍相符,就是杨六郎——杨廷昭,说明杨六郎确有其人。另据《宋史》记载杨廷昭的儿子名叫杨文广,说明杨文广也是真实存在的(小说中杨六郎的儿子叫杨宗保,孙子杨文广)。

《宋史》记载杨业战死在李陵碑前,另一些史料中说李陵碑在大同西500里。今天的学者们估计,其应该位于呼和浩特至包头、巴彦淖尔一线。只是,我们并不知道史料中这个李陵碑是不是矗立在巴彦淖尔狼山里传说中的那个李陵碑。据《五原厅志》记载,在巴彦淖尔市境内有一处古城是杨家将屯兵之所,但究竟是哪座古城仿佛已经没人能说清了。

另外,有一些作家学者还提出,当年穆桂英家族就生活在阴山脚下。记者宿君在其《有关杨家将传说的真实性》一文中说,有三个人可以证明这一事实:第一个人是卫聚贤,他在其撰写的《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中写到,穆桂英的穆姓实为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而慕容氏是鲜卑族,从北魏时期就居住阴山一带;第二个人是欧阳修,他在《杨琪墓志》中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第三个人是翦伯赞先生,他曾经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在这篇文章中翦伯赞就把“慕容氏”写为“穆容氏”

但是,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位于磴口县城西北110公里的狼山之中的洪羊洞,洞长30米,平均高度2.5米,宽度3米,自然防护层厚度50米。入洪羊洞约8米,地势渐宽,再入20米深,然后登上十几个台阶,又有一洞,深6米,宽4米,高2米。洞左有一小石门,进石门上七八级台阶即被堵塞。洞底有水,石缝中亦有泉水溢出。洞壁上,凿有两个一米见方的神龛,木头镶边,里面各有塑像一尊,一为焦赞,一为孟良。

据传,杨继业战死后,萧太后念他是一位忠良,把他埋葬在洪羊洞。后来,杨延昭命孟良往辽邦洪羊洞盗取杨继业骸骨,焦赞暗随。因洞内黑暗,孟良误以焦赞为敌将,用斧将其劈死,发现后哀悔不已,以遗骨交老军送回,自刎洞外。杨延昭闻耗,惊痛呕血,病势益重,与八贤王及母、妻诀别而死。这一传说被今人编成了戏剧,一名《孟良盗骨》,又名《三星归位》,是谭鑫培代表作。湘剧、汉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均有此剧目,洪羊洞亦作洪洋洞、红羊洞。

洪羊洞虽地处西北大漠,但它的一奇、二幽、三高、四险却吸引了不少中外游人。周围还有达日盖洞、加日格素洞、双布格日洞、老本亲洞等,这些洞府与传说中的杨家将和后人编著的《杨家将演义》有密切关系。洪羊洞与附近的阿贵庙水乳交融在阿贵庙南侧高山上,入洞观瞻非尽力攀登峭壁不可。洞内的红土俗称“玉光土”,人们取而治病,也是蒙医常用的药材之一。

古崖高且岑,古洞窈而深。

悠然远尘嚣,天风撼不禁。

岩泉倒流冷,醍醐正灌顶。

我佛空色相,悟激秋水影。

石磴接天梯,一步一膜拜。

同登欢喜地,静观大自在。

这是《民国·临河县志》中一首写《洪羊洞》的诗,只是我们已经不知道作者的名字。就像在狼山脚下有两块刻石,其中一块长约1~3米,厚约0.7米,上刻五言诗一首:总统五千兵,纵横万里路,踏平金积堡,调防紫金驻。忽逢重九日,登高于此处,只见蒙古包,不见村与树。在石刻的西边10米处有小石刻,也刻有“同治壬申”等字。从五言诗中看,人们推断刻石者为一领兵将军,但他姓甚名谁已无人知晓。

千年的故事就这样在亘古的大地上流传,不变的山河丰盈着美丽的传说,就像生长在阴山上的林木与青草岁岁不息。阴山就这样把岩画、李陵碑甚至洪羊洞变成了让人很难懂的秘密。在卧羊台的西北方,曾经有一个密集古墓群。1978年,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队清理了被林场浇水而下陷破坏的古墓八座。墓葬结构有土穴墓和穹窿式拱形砖室墓,从墓室上又分为多室和单室墓。出土遗物有大小不同的陶罐、陶灶、陶豆铜饰器、五铢钱、铁器等。根据墓葬结构、出土遗物分析,大部分属汉代墓,少量墓葬因出土遗物不多,不好断定是何朝代,但从墓葬形制上分析应是更早一点的墓葬。在遗址西北处,还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骨针、刮削器等遗物。

人类的生息繁衍就这样被大地记录在了泥土里。谁能够说得清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朝杨家将各个下场如何?
一起来数潘仁美的胡子,张令涛、胡若佛笔下的《杨家将》欣赏
记《少年杨家将》金沙滩战役
天波杨家,满门忠烈;血战金沙滩,正所谓七子去,六子归。头撞李陵碑,苍天见忠心。
雁门关,似是故人来
“七子去,六子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