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石头秘境之创造与隐身追踪

作者 陈书鹏

《红楼梦》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成功创造了独特的小说秘境,而神秘的石头在当中又发挥了多重作用,其隐意较深,令人回味无穷。

石头有真意,石头有假意,两者并不矛盾。有的学者认为,石头、神瑛侍者、通灵玉、贾宝玉、甄宝玉只是作为5个符号,作为石头的分身,实质是作者真假一体、虚实同构的叙事谋略[1]。因为,《红楼梦》中神秘的石头寄托了小说真意,又有假借石头传达更多隐意的目的。作为重要小说意象,石头就一定会有多重角度的隐意解读。那么,关于神秘的石头隐意的探索,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1、石头的主要文学内涵是什么?2、石头在小说中是否是一个孤独的意象?如果不是,其背后又有什么隐意呢?石头在小说中有什么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呢?3、作为诗化的《红楼梦》,其石头的诗意又何在呢?4、石头最终如何创造秘境的?相关的隐意如何破解?

一、石头的《红楼梦》文学内涵

《红楼梦》与石头有着不解之缘,一者,《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再者,男主人公贾宝玉就是衔玉而生,玉即无材可补苍天的石头。而正是这块石头,在小说中起到了勾连虚幻与现实、神话与世俗的作用。神秘的石头可谓曹雪芹的神来巧思,它成为《红楼梦》的标识。

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在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古代文人多有以补天石自喻才不得君王赏识的意思,如苏轼、辛弃疾等。情与天“构成贾宝玉人生道路中的两种选择”[2],而情之梗阻(青埂峰)与无材补天枉入红尘的人生遭遇便是石头的因果。还是回到《红楼梦》神秘的石头,这块石头寄寓曹雪芹本人的认同,它与作者可以合二为一,又与小说形成三位一体的《红楼梦》秘境,从而神话、神秘、神气融汇于《红楼梦》,最终成就引人入胜的《红楼梦》秘境。

通过写“石头”,“在时间与空间上,把有限延伸到无限,具有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广阔余地的功能”[3]。所以,神秘的石头,是巨著《红楼梦》的代言人,更是象征物。《红楼梦》小说的精彩呈现可视作一部可视化的多媒体戏剧,以神秘石头为象征物,就契合了戏剧编排技术,这必然增强小说阅读效果,有效地把石头的人性、物性、神性幻化成一个令人惊异的秘境。

二、石头的《红楼梦》主题指向

石头在《红楼梦》小说中并不是一个孤独的意象。石头集中了顽石与宝玉、真与假、自然与人工、有情与无情、富贵与贫贱、重物与重人、荒唐与真实等多方面的哲理意蕴。[4]一方面,它身在青埂峰下,凡心未泯,无材补天,未免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尚有入世之念;另一方面,既然它为女娲氏所弃,也是有材可观的,不然它怎能被列入女娲氏补天石材备选呢?只能说明它的运道差了点,恰好是第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既然天已补好,它即便有材,又何堪用?因此,在小说中,石头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而是有尤抱琵琶半遮面,誓要隐身的意思,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那么,在《红楼梦》中,谁才是石头的“隐身人”?如果考察一下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石头的第一“隐身人”正是作者本人。这在开卷第一回就交代了,“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石头的“通灵”又需要借助这个隐身人赋予它欲望、想象,亦寄寓理想情操,抒发内心郁积愤懑。然而,作者乃穷困潦倒寒士,下笔若没有神助,岂能算神来之笔,于是石头主动向神搬来救兵,在其“嗟悼之际”,毫不犹豫地向一僧一道伸出求援之手。不仅如此,在僧道的反复利弊劝说中,它凡心炽燃,一门心思,痴心一片向那红尘,而且曹雪芹说它不是苦求再三,而是“苦求再四”。

石头的痴顽,恰恰隐喻曹雪芹对于个人痴顽之性的自责。而僧道的苦劝,对应的是对那红尘的痛彻心扉。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行诸于世以来主题总是显得那么灿然,在若隐若现的红色文化现象中,让人们见到辉煌,见到煎熬,见到焚烧,见到如烟更如梦的世界。

石头所历,即为如烟更如梦的大千世界,小说神秘朦胧的解“梦”,让《红楼梦》成为解读中国社会文化的最好教科书。梦,也因此与通灵石头、石头隐身人、神仙僧道共同演绎了惊世骇俗的红尘注解,在开卷第一回,诗意的《红楼梦》以“《好了歌》注”将所有石头第一隐身人的情感升华到无以复加的境界。

三、石头隐意诗解

解读《红楼梦》,其诗化特质广为认可。因此,不能不对石头诗意《红楼梦》加以注意并认真研究。而第一回中“《好了歌》注”必是石头真意解读的不二选择。其在小说中的地位非同寻常,本质上是为全篇定立基调的定调诗篇。

曹雪芹并不是把他最华丽的一面一下子猛然展示在读者面前的,而是抑扬顿挫,用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命运作为辅助,在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中,把小说的情绪推向高潮。

在甄士隐的身上,反映的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普通文人的人生,他所经历的正是恶梦一场,直至最后梦醒时分作出《好了歌》注解。于是,解完了他这一梦,甄士隐就“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得以解脱。

而在贾雨村身上,作者寄寓了一个落魄文人的美好梦想和与时相合的欲望、理想,人生得意莫如“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对于贾雨村而言,他将依然在小说中“任重道远”——“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风尘之中佳人的频频回顾,不啻为落魄中的贾雨村的精神寄托。

故事需要继续,他的美梦也需要继续,一直到《红楼梦》落幕,第一百二十回,续作又将两位巧妙地相遇,甄士隐度脱因难产完劫的香菱,而贾雨村则在“恍恍惚惚”中,于那“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去了”,梦,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主题梦。

而石头偈作为第一回出现的诗句,其用意主旨特别。“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寄去作奇传?”这不仅是石头的诉求,也是作者的愿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为题石头记,“言”“泪”“痴”“味”才是作者的着重落脚点。

而《好了歌》则是通过跛足道人在疯狂落脱的状态中念出的,因此言语也自带有疯狂落脱之风,语言质朴,但充满了对于俗世功名利禄、欲望痴念的讽刺。而甄士隐历经人生落败之后,注解《好了歌》,映射了《红楼梦》诗意石头所历红尘人物命运时世的价值判断。

四、石头秘境创造记

《红楼梦》石头秘境的布置巧妙。在结构安排上,《红楼梦》是如何布置由石头营造的秘境的呢?石头承担了“叙事视角”功能,通过一块顽石、两个方外人和府、园、境三界三层架构构建全书结构[5],首先,石头的地位是《红楼梦》小说中的线索,是象征物,贯穿了小说,这对于呈现石头的象征意义极为重要。而与之匹配的就是反映石头内心情感与追求的诗,并且是作为石头痴顽特征与石头情感动机的叙述铺垫的。

在时间顺序上,石头请求到人间享受荣华富贵在先,其后,空空道人再度发现石头,并发现石头记。既点出小说的神话一面,又成功建立了人(作者)、石头、神三者对话秘境的关系,为读者感受《红楼梦》的神秘,成功创造了氛围。

石头的第二、第三“隐身人”藏身于开篇甄士隐与贾雨村的故事。可谓是噩梦与美梦的交织,《红楼梦》把这两个石头“隐身人”的故事是有机结合于一体的。一方面甄士隐为贾雨村的美梦提供了经济基础,而贾雨村与甄士隐家的丫鬟一面之缘以至于下一回得意后娶其为妻的美梦实现又是一体的。贾雨村不仅是小说情节的一部分,而且担当了曹雪芹笔下石头记红楼梦故事全书的观察人角色,因此,似乎与石头本来的隐意有所矛盾却又不矛盾。其后甄士隐的恶梦来临,而且真有点祸不单行的味道。鲁迅说,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撕碎了给人们看的。无论噩梦还是美梦,曹雪芹叙述手法更接近是一种简笔画的意象。由此可以窥见,曹雪芹是要把贾雨村和甄士隐既作为石头的隐身人,又作为另一个石头,超越石头本纪的第三方。

甄士隐噩梦还没有开始,贾雨村美梦也只是虚无渺茫、云遮雾罩。然而,借助于甄士隐的悲剧以及甄士隐的小说地位,曹雪芹是要说点石头真话的,石头人生观,石头世界观,石头价值观,另外,曹雪芹也要借助他发挥《红楼梦》全书的真假互现,真真假假,若隐若现,尤抱琵琶半遮面的文学技法,调动读者时空联想,并以之为增强悬念感的支柱之一。更关键的是,曹雪芹借甄士隐之口,激扬文字,无论《好了歌》还是“《好了歌》注”都成为《红楼梦》全书的主题定调器。

《红楼梦》石头有几个关键的秘境创造名。

一是“通灵”。《红楼梦》中“通灵”内涵意义语义分析义项应有:沟通人与神灵+具有超自然拥有人类智慧的物品。石头秘境是《红楼梦》小说的独特创造,有了这个“通灵宝玉”,就有了《红楼梦》的文化特质和审美叙事文化意蕴。神界的“石头”与人间的“宝玉”连接着天上人间,具有沟通天地之功能妙用,成为关联天道与人事的载体,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和神秘色彩的审美元素[6]。反映红楼梦石头秘境的石头有多重内涵意义,一者,石头意象蕴涵了远古的灵石崇拜信仰和古人的玉石文化理念[7];二者,通灵就可以指石头的神秘通灵能力,是人间借由沟通天地的超自然力量;三者,在叙述甄士隐故事时标题用了“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这里的“通灵”也可以指甄士隐人生跌宕经历之后的人生顿悟。

二是通灵宝玉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寄去作奇传?”通灵宝玉偈的功能至少有两个,一是曹雪芹将其作为开篇诗的,二是曹雪芹本人通过此诗把《红楼梦》视作为所谓的“奇传”的,这也等于他承认《红楼梦》小说与传记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宝玉碣可以向读者揭示小说其事理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又可以将该诗作为小说创作的传奇渲染手段。《红楼梦》重要人物贾宝玉又是石头的真实“隐身人”,在“劳什子”和“命根子”之间价值不断转移变化。

三是石头与“太虚幻境”的勾连联想。《红楼梦》小说中,太虚幻境出现了十多次,这个幻境绝不是什么骗人的地方,也不是幻觉的或虚假的地方。“太虚幻境”语义解读较为合理的应该是:无穷+捉摸不透+如梦如幻的+仙境。“太虚幻境”首先要明确它的意义是指一种仙境,其次这个仙境名充满了神秘、无穷无尽、无法捉摸等的仙境典型特征。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包含的哲学意义和概念与石头的存在与虚无同在,其中正蕴涵了《红楼梦》的小说哲学意蕴主旨。

结语

《红楼梦》小说运用石头作为标识,成功创造了小说独特的秘境。它与作者可以合二为一,与小说形成三位一体的《红楼梦》秘境,神话、神秘、神气融汇于《红楼梦》,成就了《红楼梦》秘境。石头是贯穿与构建小说的象征物。在石头背后,蕴藏着小说的“隐身人”,为寄寓作者强烈情感,表达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主题意指提供了寄寓载体。神秘的石头在小说秘境创造中发挥了多重作用,有文化标识的、诗化意象的、小说结构的、小说主旨的多重隐身隐意。

注释:

[1]李英然,孙文莲,“真假一体,虚实同构——《红楼梦》:石头、神瑛侍者、贾宝玉、甄宝玉、通灵玉关系辨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邹进先,“《红楼梦》‘石头’意象的来历及其寓意”,《红楼梦学刊》,2015年第五辑。

[3]周中明,“论《红楼梦》中写‘石头’的哲理意蕴和艺术功能”,《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三辑。

[4]同上。

[5]孙敏强,孙福轩,“再论《红楼梦》‘石头’意象——以石头意象的结构功能为中心”,《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六辑。

[6]曾昭阁,“《红楼梦》‘石头神话’的文化审美意蕴”,《南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

[7]赵树婷,“《红楼梦》‘石头意象’考察”,《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玉·甄玉·石头·神瑛03
张云:《红楼梦》的多重主旨及其表达策略
红楼梦里的时间为什么总是对不上?曹雪芹太“狡猾”,瞒过许多人
《红楼梦》中的神话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2
国学文摘 - 《红楼梦》中一僧一道的真假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