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里的门道


历代医家从不小觑艾灸的作用, 对施灸的注意事项非常讲究, 下面就为读者讲解一下艾灸时常见的问题。

1. 艾灸不可人人灸么?

有人说, 不是人人都可用艾灸。对此, 安徽省针灸医院的蔡圣朝主任医师则认为这只是一种说法, 且在古代更为重视。

为何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古代的艾灸方法较为单一, 多以直接灸为主, 在当时条件下, 限制了受灸的人群。明朝以后, 艾 (卷) 条灸才逐渐发展起来。

当下艾灸的方法较多, 且原本的艾灸器械也已得到了很大改进, 拓展了艾灸的适应症。当然, 若是昏迷的患者, 或糖尿病伴有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 则不宜施直接灸。因为这两者对于温度的感知、痛觉的感受均有所下降 (或缺失) , 需防止烫伤, 但可用悬灸。

谈及孕妇是否可以用灸时, 蔡圣朝说, “在孕早期, 如出现恶心、呕吐, 也可用艾灸的方法进行调节”。

2. 身体哪些部位灸不得

蔡圣朝说, “对于怀孕的妇女, 腰骶部、下腹部不适合艾灸, 以免引起子宫收缩。”




对过去书中记载的眼睛周围不可灸的说法, 蔡圣朝则认为经过灸具的改进也可使用, 例如用艾灸治疗近视眼, 只要不进一步引起眼睛损伤便可 (如不宜选用瘢痕灸等) 。过去记载阴道、肛门等部位不可灸, 如今经过对灸具的改进, 同样可以施灸。 (以上部位需由中医师操作)

对于大血管、关节、心脏部位, 蔡圣朝认为, 这些部位不宜灸, 这主要是担心灸后会形成灸疮。艾灸后, 在大关节部位形成灸疮会产生挛缩, 限制关节活动。若在大血管周围形成了瘢痕, 这会限制血管的收缩性、弹性。因此, 在这些部位不宜选用直接灸, 包括天灸 (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 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 。在关节周围选用温和灸、温针灸, 这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亦无不良反应。

人在诸如极度疲劳、饥饿、过饱、口渴等状态下, 艾灸效果也不算理想。正是经期的女性患者亦可灸, 但需避免灸其腰骶部、下腹部等部位。

3. 热证不可灸?

自古以来, 就有学者认为热证不可灸。但蔡圣朝临床中会将灸法用于治疗热证, 这种治疗方法是继承梅花针灸学派第六代传承人周楣声教授的“热证宜灸, 热证贵灸”的学术思想。

据蔡圣朝回忆, 周楣声教授当年为了证实这一观点, 申请课题来研究用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中医属于“疫病”范畴, 感染后表现为高热、低血压、休克、大面积皮肤或内脏出血、肾衰等, 完全一派实热的征象, 当时周楣声带着学生就以灸法治疗此病, 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他们将这一疗法拓展至起初发热的手足口病的治疗, 临床疗效同样令人满意。

蔡圣朝说, “临床上用艾灸治疗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 其疗效远优于抗生素”。“热证宜灸、热证贵灸”的理念经过不断被实践证实, 逐渐得到同行认可, 也被写进了针灸学教材里。

那虚热是否可灸呢?蔡圣朝举例说, “临床上, 我们改进了灸法, 创造了一种‘通脉温阳灸’, 亦称‘督灸’, 即在后背督脉上铺上艾绒, 进行大灸”。用此灸法可以治疗干燥综合征, 此病属于机体外分泌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包括唾液腺、舌下腺、泪腺等因受损而功能下降产生的口干、眼干等症状, 这些患者其舌质多是嫩红, 舌苔光滑无苔, 脉象细数, 一派虚热症候。通过艾灸疗法, 亦可得到调整。此外, 对于更年期女性, 其表现为阵发性烘热、口干、烦躁、失眠等虚热征象, 通过艾灸亦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有些学者认为, 热证可灸, 但仅在局部而非全身, 对此蔡圣朝解释, 灸法的主要作用, 看起来是作用在某一点上或某一片上, 但是其起作用的根源还是身体整体的调整。



4. 艾灸前中后的注意事项

艾灸前

与受灸者充分沟通很重要。蔡圣朝说, 如隔物灸受灸者身体微有发烫就要告诉医生, 无需坚持, 否则容易起疱;注意施灸周围环境, 需安静、温度适宜、空气流动适宜, 但不要感觉到风动;受灸者亦不可过饥、过饱, 或神色慌张、匆匆忙忙, 影响施灸疗效。

艾灸中

在艾灸过程中, 需防烫伤。一旦出现灼热感, 若不是瘢痕灸, 此时则需进行调整, 如换艾炷 (施灸时, 燃烧的艾绒制成的圆锥形小体。分为小、中、大。小如麦粒、中如枣核、大如莲子。) 或将热源抬离一会儿;并需静心平躺, 以期获得更好疗效。

施灸顺序为先上后下, 先头身后四肢, 先背 (阳) 后腹 (阴) , 先阳经后阴经。若不按顺序施灸, 先灸下部, 再灸头面, 会使气上冲, 患者则可能会出现头面烘热、头晕、口干咽燥等不适感。反之, 则可引气下行。

蔡圣朝说, 施灸过程中如果出现红疹, 则往往是灸感在传导过程中引起经络上产生一些小丘疹, 有时呈一条线, 有时呈一片, 这是正常现象, 无需惊慌, 无需处理, 会自然消失。

若在施灸过程中, 出现腹泻, 则需调整所灸的穴位。施灸时, 有人表现为口干、咽干, 可减少艾灸次数, 如从每日一灸改为隔日一灸;同时, 检查艾灸顺序是否正确。此外, 针对口干, 咽干、咽痛的患者, 还可以配沙参、麦冬、生甘草等泡茶饮。

艾灸后

不要吃过冷、过辛辣食物, 不要喝酒抽烟,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

注意勿将施灸部位直对风扇或空调吹;

不要立即洗浴包括冷水浴和熏蒸, 一般3小时~4小时后方可;

可适当喝点温水, 但水温不可过低。

同时, 还可适当煲些汤品食用, 进一步调理身体。

夏季:鸭子或猪排炖藕片或木耳。

冬季:排骨、鸡或鱼炖大枣、山药、党参 (红参) 等。

5. 艾灸时需要注意补泻么?

在古代文献中, 多数介绍艾炷的补泻, 即艾炷燃烧缓慢、自然燃灭, 其火力较温和, 持续时间长, 壮数多。灸完后用手按压所灸穴位以使真气聚集而不散, 称为补法;若施灸时, 吹其火, 快燃、快灭, 火力较猛, 持续时间短, 艾炷少, 灸后不用手按, 使邪气速去, 则称为泻法。

对于艾卷 (条) 灸, 也分补与泻。若是采用温和灸或回旋灸, 持续时间较长如10分钟, 局部温度高, 产生强烈刺激, 对患者机体产生抑制作用, 则为泻法;若是雀啄灸, 所灸时间短如3分钟~5分钟, 灸法温和, 刺激弱, 使机体处于兴奋状态, 称为补法。

需要注意的是, 灸法的补与泻, 需要根据患者当时所处的情况来辨证施灸。若患者处于抑制状态, 则需采取兴奋手法, 宜补法;若患者处于亢奋状态, 则需泻法。

禁灸穴

禁灸穴, 即不可灸治的腧穴。这在古籍中有记载, 现代认为靠近大血管或肚脐不宜直接灸, 前者易形成瘢痕, 而后者灸后易造成感染。随着艾灸方法的改进, 这些穴位如睛明穴、神阙穴、委中穴等可施灸。例如, 在神阙穴用隔盐灸等。

晕灸

在古代针灸书籍中, 多有记载, 与晕针的情况类似。与晕针相比, 晕灸的概率相当低。蔡圣朝临床40多年的经历中, 尚未遇到晕灸的情况。其师周楣声教授曾遇有1例。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有患者过分紧张或过分饥饿、过饱、大汗后, 心情烦躁时。

偶有女性艾灸时出现水性或脓性分泌物, 是副作用吗?

蔡圣朝明确回答, 不是。若出现水性白带或脓性白带, 前者中医认为多是脾虚有湿, 而后者从现代医学来分析, 则多认为是细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所致, 这类情形适合艾灸治疗。

周楣声教授曾设计一款喷灸仪, 把艾绒和其他药物掺在一起, 经喷嘴将烟雾喷出, 之后再用扩阴器将阴道扩张, 使烟雾进入到阴道里, 以治疗此类疾病, 效果甚佳。后经过实验证实, 烟雾中的某些成分对阴道杆菌或球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或杀灭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灸的作用和适应症有哪些?
温针灸疗法及其应用_贺成功
请问艾灸关元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灸法的主治作用和适应范围
艾灸百會治耳性眩暈
关于炙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