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前复习最关键但也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最后这段时间,全神贯注做这件事!

“回归教材”绝对不是看书那么简单。回归教材要不要看书,肯定要。怎么看?才是问题的关键。

01

回归教材的几个基本原则

回归教材有几个基本的原则是必须重视的:

第一,在需要的时候回归教材,不是为了回归教材而回归教材

什么是需要的时候,在复习的整个阶段都是,都有需要看书的时候,而不单单是最后一个月。当然最后一个月必须要回归教材。

什么是需要的时候?在做错题目的时候,基本知识有遗忘的时候,题目不会做的时候,总结归纳的时候,不想做作业的时候等等。

第二,回归教材要有目的

回归教材的目的要么是搞懂或者记住某个知识点,要么是为了温习某种方法,要么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总之,回归教材必须奔着一个目的而来。

不能听老师同学们都在说回归课本,于是拿起书求一个心理安慰,走走过场。那就不对了。

第三,回归教材的方式绝对不是单纯地看书

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看书、做书上的练习题,习题。其实我们考试中80%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这些题都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都在我们的教科书中。

所以,看书要有重点地看,同时,书上边的例题、习题也要做。

回归课本要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欠缺的,大师君告诉你一个方法,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

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02

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

基于上边的论述,结合最后阶段的实际,我来谈谈回归课本的具体方法。

学习的顺序应该为: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然后再回头看课本,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循环往复。

第一,从题目到课本

回归课本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回归。这就是有一句经典语录:带着问题看书最有效。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历次重大考试考过的试卷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知识板块分类,然后把一类的题目拿出来再看看,再做做,再体会体会。还有不懂的,我们才翻开课本,对照相应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例题、习题统统看一看。

这里必须提醒的是,光看是不够的,一定要做!一定要动手做题。这叫做从题目到课本。这个过程基本上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还不够。

第二,从教材到题目

按照课本章节从第一章第一节一直往后看,由于有上一步骤的准备,我们看书自然就知道重点了,于是在经常考的地方认真看,边看书边体会;在经常出题的地方认真做,边做题边玩味。

另外,还要把历次考试的试卷、历年高考真题试卷、复习资料摆在课桌的右上方,觉得需要翻题目的时候就翻一下,边翻边体会。

右下方摆上笔记本、草稿纸,边体会边记录。这个记录就是最后两三天复习的重点了。这当中也有一句经典语录:掌握常考点,就能上重点。这个过程大概有需要两周。

第三,归纳整理成体系

依据记录的笔记,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的目录,或者把眼睛闭起来,或者拿一张白纸,开始回忆每一个学科有哪些章节,每一个章节有哪些重要的考点,每一个考点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经常怎么样出题,常用到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常常出错的地方是什么。

这一遍的目的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做到融会贯通。这个工作一天就够了。


第四,就是考试最后再看看这一个月做的笔记

(1) 语文、英语不太适合这个方法,即便回归课本,语文英语也最多读读文章,我觉得还不如回归考卷。

研究高考真题的出题思路或者答题要点,比看课本还有用。这是基于这两个学科的特殊性。

(2) 最后一个月不要做新题,但一定要做题,不能只看书。

我一个师兄,本来数学经常考140几,结果高考最后二十天只看题,不做题,看着看着,高考就看成了120多。务必谨记,一定要动手,否则后果自负!!

(3) 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才是制胜的关键,核心的关键还是完美主义错误在作怪。要学会放下一些自己根本就搞不懂的地方,因为复习没有终点。

不要对自己抱有太大期望,也不要过于轻视已经会的部分,往往这才是盲区,很多学生就在这里一失足成千古恨!

03

经常反思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快速解题?

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

总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开始学习课本的时候,是不是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当一切完成后,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正确短时间内掌握。

总之,希望大家利用仅有的时间,在考试来临之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漏补缺,把课本再仔细地学习一遍。

据调查,最后阶段通过“知识捡漏”在考试中至少可以多拿50分,你要知道,1分之差,就是几万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样复习】高考复习现在要做的就是回归教材
2016高考冲刺复习建议:回归教材不只是看书那么简单
【备战高考】| 高考前“回归教材”,究竟要怎么做?
中考冲刺一定要回归课本才能确保基础不失分、考试得高分
做题的三个境界
高考前最后一周各科复习要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