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拍到她垃圾桶边扒头发,她拍到他在医生办公室外哭泣


癌症像是一条生活的分割线 —— 癌症患者以「患癌前」和「患癌后」区分自己的生活。


作为医生的我们,却似乎从来没有了解过,癌症病人在不去医院的时候,生活是怎样的。虽然参与过很多癌症患者的生病、治疗直至死亡的全过程,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却无法到达。


今天,丁香园(微信号:dingxiangwang)带大家深度了解癌症病人的日常生活。希望医患之间,能有更多的理解。


从 2015 年初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到现在,王晨岑的抗癌治疗已两年有余,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再次化疗,准备再次手术。

 

身为媒体人的丈夫陈晓夏,把镜头对准了妻子晨岑,定格下癌症日常中的那些「决定性瞬间」,并发布在公号「说一小下」。尽管有时双手是颤抖的,但他说:「精神财富将惠及我们和看到我们故事的人们


1
告别乳房

失去左乳的晨岑趴在丈夫陈晓夏胸口低声喃喃:「我成单峰驼了

 

晓夏回答,我们的心脏贴得更近了。

 

两年多以前,因为乳腺癌,她切除了左侧的乳房。当时嚷嚷着术后一定要做乳房再造,这次没有再提。只是说,如果有了孩子,就没奶了。

  

左乳术后,丈夫晓夏在浑圆的蛋糕上加了一颗蓝莓,给妻子和失去的「那一半」合了张影。

 


2017 年 3 月末,晨岑完成了右乳癌症转移后手术前的最后一个化疗周期。她和乳房告别的日子不多了。

 

「好吧,晨岑真的成了飞机场,不过据说现在秀场更爱平胸。丈夫晓夏是个有幽默感的人,他说,和妻子有了「兄弟」般的情谊。


2
头发快点儿掉干净

化疗首先面对的是大把脱落的头发,枕巾、衣领、沙发上到处都是掉下来的发茬,连眉毛都变得稀疏。


尽管化疗前就已经把长发剪短,也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由发际线往上的稀疏之势还是让晓夏很心疼。晨岑倒是觉得,头发快点儿掉干净也是解脱。

 


这是晨岑人生中最「」的时刻。


但她并没有戴上晓夏买来的假发,而是裹着头巾就出门了。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 99% 事情对于别人毫无意义。」晓夏用美国社会学家 Mark Bauerlein 的话来评价妻子。


3
身体变形

乳房可以再造,头发掉了还会再长,但肢体的变形很难恢复。


晓夏拍下放疗前在妻子身上画下的线。



第一次割完乳房,晨岑真正见到自己伤口的时候,还是被吓哭了。当两侧上肢垂下来的时候,左侧的腋窝大得可以塞下一个苹果。


不过,相比起健康,晨岑不怕一时片刻的丑陋。她更在意四肢的平衡和协调,一直积极地在做骨骼、肌肉的康复训练。丈夫的包容和爱护也让她减轻了心理压力。


4
吐已成为一种仪式

晨岑每次化疗前都害怕和抗拒,药液进入身体就像外来物种侵袭。化疗药物盐酸吉西他滨进入血管的刺痛,让她疼得说不出话来,鼻翼渗出细密的汗珠。


「好吧,我要开始撒娇了。」


在晓夏面前,晨岑会这样说。


 

为了舒服些,晨岑在化疗前,对化疗药水会默默感谢,希望它们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而因为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吐已经成为一种仪式,吐完还要接着吃饭。

 

每次化疗前,晨岑都倒计时剩余次数鼓励自己。别人计算日子是一个周末连着另一个周末,他们则是一个化疗挨着另一个化疗。

 

「扛着,就赢了。」


5
癌症转移

「笑与哭」是人们最常见的情绪表达。面对疾病,这样的情绪不再那么简单。

 

笑。

 


这是妻子患病以来,晓夏自认为最好的一张抓拍。

 

一天,晓夏看见晨岑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蹲在垃圾桶边上用力扒拉头发,就趁她不注意举起了相机。


晨岑发现了后,第一反应是把脸遮住不让拍,然后大笑说:「你太坏了,还鸡贼地偷拍我。」

 

拍下脱发的妻子是否残忍?


晓夏说:「我们不做鸵鸟。要不然,所有的痕迹都不应该留下。」

 

哭。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后说:「那个让我痛苦、使我害怕的凶狠伙伴,径直向前走没有回头,永远消失在我的生命里……」


一度,他们期盼病魔也这样离开。


然而,晨岑的癌症转移到了右乳。

 

晓夏承受不住,站在医生办公室外抹眼泪,竟然被妻子偷拍了一张。


身为男人,晓夏会背着晨岑哭。比如拿到病理报告后,晓夏坐在地铁上恸哭。而当晨岑问晓夏为什么娶她时,晓夏总开玩笑说:是上天派我来拯救你的。


可是,「我真的能成为抱起她踯躅前行的那一位吗?」直到进家门,泪水还是止不住,晓夏落泪,不仅为了自己。「我们知道抗癌道路上的生离死别总会悄然而至,生命列车的乘客有时来不及和你说再见。」

 

6
争吵

生病后,两人也像所有普通家庭那样有过争吵。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折磨考验着他们的意志力。

 

晨岑在长期化疗中,内分泌紊乱,长期处于更年期状态,情绪时而波动。


身为患者家属,晓夏承担着更大的压力。他为妻子屏蔽掉了治疗以外的一切重负。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这本书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书中是后人本心理学家肯 · 威尔伯和罹患乳癌的妻子崔雅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他们煎熬过 5 年时间,但因肿瘤恶化,终而不治。

 

「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一项奖赏。」—— 书中如是说。

 

晨岑和晓夏改变了击败病痛的观念,转而接纳它,原谅它,用勇气和意志面对生活。

 

被接受,就是「恩宠」,接受这一事实,才是「勇气」。


7
不要败给生活

晨岑和晓夏都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媒体班的同学。在化疗间隙,晨岑还是坚持去上了两三次课。

 

「我们始终都只是小人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选择用什么方式活下去,不要败给生活。」

 


为了在心态上更接近正常人,晨岑在家里阅读、内观、听音乐、手作、照料植物。那些不能远行的日子里,晓夏就为妻子在家里营造一片绿色安静的世界。

 


旅行,曾经是这对年轻夫妇共同的爱好。抵达过南极冰盖、非洲草原、大漠深处的晓夏,还是会带妻子尽可能地感受自然。

 

年轻的晨岑在镜头前看不出病态,反而是晓夏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



8
遛狗的心态去化疗

疲惫、虚弱、焦虑,是医院众生相的关键词。

 

晓夏和晨岑尽可能让化疗舒服些,像是给手腕垫上毛巾,输液时翻翻书,戴着耳机听音乐,输液间隙就推着活动支架起身走走。

 

晓夏推着支架,妻子跟在后面,中间拉着输液管,晓夏说,这场面像遛狗,晨岑说,就叫「遛暖」吧——暖是晨岑的笔名,也是晓夏对妻子的爱称。



为了拍一张喜感的合影,晨岑特意配合地拉长输液管,并指挥晓夏把输液支架拍进去。她很喜欢罗曼 · 罗兰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9
活得漂亮点儿

晨岑说,治疗本来就是一个过程。世界上没有哪种魔法能嗖得一下让人好起来。


该悲伤还是可以悲伤,该聚餐还是要聚餐,该买菜做饭还是一样继续生活,并在生命的短暂和万物的永恒中找到平衡。

 


晨岑说,死亡无可避免,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努力死得漂亮一点儿,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叫「活得漂亮一点儿」。

 

这两句话本质上没有区别,以便让我们谈及生死时,可以举重若轻。

 

接受、放下,然后好好活着。


本文源自丁香园旗下深度报道团队「偶尔治愈」


图片来源:Vincent Bouriho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她没有了乳房,但我们的心好像更近了
癌症做化疗,除了会掉头发,还有这3个副作用
大道至简:为什么癌症病人放化疗后会掉头发
我们和遭遇癌症的年轻人聊了聊:恐惧、死亡、爱和被爱
生死考验让两颗心靠得更近
于娟: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