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目标:黏膜愈合
发布时间: 2015-09-06 16:35:2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一直以来,黏膜愈合是IBD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传统治疗大多无法达到粘膜愈合的目标。生物制剂的应用改变了这一观念,因为生物制剂不但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能促进并维持粘膜愈合

    目前主要以结直肠镜检查评估CD结肠和回肠末段病变严重程度和治疗后的改变。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内镜标准。因为溃疡是IBD肠粘膜炎症的的主要表现,因此,治疗后溃疡消失是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采用的粘膜愈合的内镜标准,但可容许轻度活动性炎症改变的存在,如轻度充血、颗粒样改变或阿弗他溃疡。

    英夫利西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粘膜愈合效果。

激素治疗不能取得完全的粘膜愈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的粘膜愈合作用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具有迅速诱导并长期维持粘膜愈合的作用。

ACCENT I研究中的亚组研究比较英夫利西规律与按需治疗的疗效,10周时,规律治疗组中3次诱导治疗后29%获得粘膜愈合,而按需治疗仅有3%获得粘膜愈合。

继每8周规律维持治疗组有44%患者在54周获得粘膜愈合,而按需治疗组仅有18%。SONIC研究中,单独应用英夫利西治疗组,26周时30.1%获得粘膜愈合,显著高于单独AZA组的16.5%。

    粘膜愈合可改变克罗恩病的自然病程的影响。CD临床上呈复发与缓解交替,病情进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并发症,约有80%的患者一生中需接受手术治疗,而术后20%~70%的患者(因随访时间而异)因术后复发,并发生并发症需再次手术治疗。近十多年来,粘膜愈合对CD自然病程影响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新近一项前赡性研究显示,无论是“升阶”或是“降阶”治疗的首诊CD患者,粘膜愈合患者中70.8%维持缓解,而未达粘膜愈合者中仅有27.3%维持缓解。粘膜愈合有可能延长无激素缓解期、减少并发症、减少手术率。这意味着粘膜愈合有可能延缓、阻止CD自然病情的发展。

    传统“升阶”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近年受到质疑,认为当病变已进展至严重结构破坏甚至发生并发症便难于逆转。

早年一项对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初治儿童的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一开始即合用6-巯基嘌呤组2年随访撤离激素缓解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结果提示免疫抑制剂早期应用有可能提高疗效。

近年多数研究发现TNF-α单克隆抗体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似乎高于成人。

一项著名的“升阶”与“降阶”治疗的对比研究,将新诊断的活动性CD患者分为“降阶”组和“升阶”组,前者开始即予英夫利西与AZA合用,后者按传统从糖皮质激素开始、无效加AZA、无效再加英夫利西。随访2年。

结果停用激素的缓解率在第26周和第52周两组为60.0% 对35.9%和61.5%对42.2%,随访2年后溃疡愈合率两组分别为73.1%和30.4% (P=0.0028),后一组有7例因肠道并发症需手术治疗而前一组则无。早期积极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临床疗效及更高粘膜愈合率的事实似乎已逐渐得到认同。

亦即早期积极药物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变CD的自然病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一直以来,黏膜愈合是IBD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但传统治疗大多无法达到粘膜愈合的目标。生物制剂的应用改变了这一观念,因为生物制剂不但能迅速缓解症状,而且还能促进并维持粘膜愈合。

    目前主要以结直肠镜检查评估CD结肠和回肠末段病变严重程度和治疗后的改变。但目前尚无公认的内镜标准。因为溃疡是IBD肠粘膜炎症的的主要表现,因此,治疗后溃疡消失是目前绝大多数研究采用的粘膜愈合的内镜标准,但可容许轻度活动性炎症改变的存在,如轻度充血、颗粒样改变或阿弗他溃疡。

    英夫利西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粘膜愈合效果。激素治疗不能取得完全的粘膜愈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AZA)的粘膜愈合作用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大量的研究已证实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具有迅速诱导并长期维持粘膜愈合的作用。ACCENT I研究中的亚组研究比较英夫利西规律与按需治疗的疗效,10周时,规律治疗组中3次诱导治疗后29%获得粘膜愈合,而按需治疗仅有3%获得粘膜愈合。继每8周规律维持治疗组有44%患者在54周获得粘膜愈合,而按需治疗组仅有18%。SONIC研究中,单独应用英夫利西治疗组,26周时30.1%获得粘膜愈合,显著高于单独AZA组的16.5%。

    粘膜愈合可改变克罗恩病的自然病程的影响。CD临床上呈复发与缓解交替,病情进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并发症,约有80%的患者一生中需接受手术治疗,而术后20%~70%的患者(因随访时间而异)因术后复发,并发生并发症需再次手术治疗。近十多年来,粘膜愈合对CD自然病程影响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新近一项前赡性研究显示,无论是“升阶”或是“降阶”治疗的首诊CD患者,粘膜愈合患者中70.8%维持缓解,而未达粘膜愈合者中仅有27.3%维持缓解。粘膜愈合有可能延长无激素缓解期、减少并发症、减少手术率。这意味着粘膜愈合有可能延缓、阻止CD自然病情的发展。

    传统“升阶”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近年受到质疑,认为当病变已进展至严重结构破坏甚至发生并发症便难于逆转。早年一项对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初治儿童的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一开始即合用6-巯基嘌呤组2年随访撤离激素缓解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结果提示免疫抑制剂早期应用有可能提高疗效。近年多数研究发现TNF-α单克隆抗体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疗效似乎高于成人。一项著名的“升阶”与“降阶”治疗的对比研究,将新诊断的活动性CD患者分为“降阶”组和“升阶”组,前者开始即予英夫利西与AZA合用,后者按传统从糖皮质激素开始、无效加AZA、无效再加英夫利西。随访2年。结果停用激素的缓解率在第26周和第52周两组为60.0% 对35.9%和61.5%对42.2%,随访2年后溃疡愈合率两组分别为73.1%和30.4% (P=0.0028),后一组有7例因肠道并发症需手术治疗而前一组则无。早期积极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临床疗效及更高粘膜愈合率的事实似乎已逐渐得到认同。亦即早期积极药物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变CD的自然病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如何选择?
溃疡性结肠炎的局部治疗方法有哪些?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维持缓解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进展
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怎么用药?献上临床路径,哪里不会“看”哪里!
免疫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考虑因素(上): 药理和药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