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申城寻踪------游云间九峰胜迹
 
 
 
 
 
 
 
 
 

 六月,在上海炎热的夏天还未到来之际,我们想举行一次上海寻根之旅。这次成行申城寻踪的动议,来源于之前参观上海博物馆“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大展”。后来在外甥女婿的帮助下最终成行,全程有他来驾驶,完成整个游程。

 

    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很多人的眼中,它只是在近100多年间才从小渔村发展而来的新城市。然而,申城六千多平方公里地域上的考古发现充分证明,上海的悠久历史已经有6000年。对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或想了解这座城市历史的人们,不妨让我们一起穿越一下历史,除了参观考古展外,还有一个诱人的行动就是举行一次实地考察,走出去看看,从而了解历史的变迁,通过旅游增长我们的知识。

 

     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直观了解上海史前文明形成、变化和演进的轨迹和印痕。还是要回到考古成就上,上海博物馆的考古学家陈杰,在他的一本考古学著作《实证上海史》中这样说道:上海境内的南北冈身地带在7000---3000年之间形成了上海境内的古海岸线。海岸线上由大量泥沙和介壳残骸堆积起贝壳砂堤。由于地势高爽,这些砂堤又被称为“冈身”。它南起奉贤的南桥抵柘林海边,经闵行区俞塘村东、马桥镇,青浦县诸翟镇、蟠龙镇,经嘉定区的方泰、江苏省的太仓县,向西北方向延伸。

 

    冈身地带将西部平原与海隔绝,使原来的一些低洼地区演变为淡水沼泽沉积环境,从而为人类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居住点。目前上海地区发现有崧泽文化遗存的遗址有青浦区的福泉山遗址、崧泽遗址、金山坟遗址、寺前村遗址、汤庙村遗址,松江区的姚家圈遗址和广富林遗址等。所以直至距今6000年左右第一批先民迁居于此,人类对上海地区的开发从此拉开了序幕。

 

     我们的旅游就从冈身地带的西部平原上一个个史前文化遗址开始。来了解上海的形成,是最恰当不过了。

 

     旅游的第一站,毫无疑问,我们选择的是青浦的青龙古寺,因为上海考古大展中一上来就介绍过青龙镇,是上海最早的最繁华的城市,青龙寺建在当年青龙镇里最繁华的地带,内有青龙雁塔,一直保留至今,据考证:塔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青龙镇是上海唐宋时期主要的港口市镇。近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铸造作坊、房屋建筑、水井等遗迹,也出土了大量来自各地的陶瓷器,证明了青龙镇当时的繁盛。出土自青龙镇遗址的唐代褐釉腰鼓,腰鼓广口,两端粗圆,中间细长,釉面光洁肥厚,有系列纹,反映出当时的演奏方式。也证明了当时这个城市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的“魔都”。

 

    当我们一行七人来到青龙古寺时,只见古青龙塔南临小河,枯木相伴。北依青龙古寺,气势宏大。古塔历经沧桑千年。在这座古老的雁塔的映衬下,给人觉得这座寺庙的历史沧桑感。青龙寺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钟鼓楼依次布置。有些地方建筑工人正在进行大修。

 

     寺院里的佛像均由汉白玉雕琢而成,佛像高大,雕工精湛,着色精美。是其他寺庙里不多见的。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原因,目前,这里来烧香的香客还很稀少,而这里念经的和尚却很多,都很年轻,我们到时正碰上他们早课下课,至少有一个班的佛学院学生在这里。出了寺院,门前有曲水流过,河面有一座香花桥,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香火一定是很旺盛的,从远望去,雁塔在河面的倒影里,显得风景这边独好。

 

     青龙镇历史上有“沪渎垒”、“醉眠亭”、“杏花塘”、“来青楼”和“览晖楼”等众多景点,现在如何能再现呢?是值得后人去思考的。据考证:杜牧的《清明》说的杏花村就是白鹤的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出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指的就是青龙镇的“杏花塘”。元贡师泰有诗云:避难吴淞江,出游沪渎垒;世道苦变更,形势总隳圮。北宋应熙也有《青龙赋》为赞,其中讲到:粤有巨镇,其名青龙。夜猿啼古木;占得华亭之秀色,晓鹤唳清风,咫尺天光,依稀日域。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富东南之物。讴歌嘹亮,开颜而莫尽欢欣;阛阓繁华,触目而无穷春色。宝塔悬螭,亭台驾霓。台殿光如蓬府,园林宛若桃溪。俪梵宫于南北,丽琳宇于东西。绮罗簇三岛,神仙香车争逐;冠盖盛五陵,才子玉勒频嘶。杏脸舒霞,柳腰舞翠。龙舟极海内之盛,佛阁为天下之雄。腾蛟踞虎,岳祠显七十二司之灵神;阙里观书,镇学列三千余名之学土。其名龙江楼、四宜楼,随寓目以得景;胜果寺、圆通寺,遗俗虑以忘忧。传王叟之升仙,土台犹在;著沈光之显迹,石刻堪求。至若亭纳薰风,轩留皓月,千株桂子欺龙麝,万树梅花傲雪霜。观汹涌江潮之势,浪若倾山;寻芳菲野景之奇,花如泼血。风帆乍泊,酒旆频招。豪商醉紫陌,佳丽湿红绡。凝眸绿野桥边,几多风景;回首西江市上,无限逍遥。奇哉圣母池,异矣观音庵。曾闻二圣之感应,曾卫高皇之危急。猗欤美哉!惟此人杰而地灵,诚非他方之可及。可想而知,历史上的青龙镇是多么的繁华,多么的迷醉----。我说就是当年的“魔都”,一点都不为过。

 

     带着余兴我们继续参观下一站:佘山

     佘山之名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宋代。宋代《云间志》称:古代有佘姓者居此。佘山离上海市区较近,现在人们出去旅游都舍近求远,对佘山的历史由来,并不研究。历史上的佘山以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宗教胜迹名闻遐迩。园林有秀道者塔、佛香泉、洗心泉、三冷泉与摩崖石刻、眉公钓鱼矶交相映辉,秀道者塔和天马山护珠塔相映成趣。山上远东第一大教堂与中国一流的天文台融为一体;登高远眺,九峰三泖,山山玲珑,胜迹相连,如入画卷;漫步林间,桃红柳绿,处处俏丽,景景娇艳,胜似云间。来到山顶,眺望远处,葱茏一片,使我们感受到繁华上海背后清幽的一面。对上了一定年龄的人来说,攀登佘山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你要是选择周末在佘山脚下过夜的宾馆可就难了,至少要在二周前预订。

 

     原因就在佘山顶上的天主教堂,。佘山天主教堂是上海天主教徒在东南沿海的主要朝圣地,每逢圣母月,各地天主教徒纷纷来此朝圣,故余山在海外有圣母山之称。而每到双休日前来朝圣教徒也是络绎不绝。自古以来,松江地区是各路宗教发展最早的地方,有最早的道观、寺庙和教堂,教徒最多,宗教文化发展源远流长。

 

     下一站,我们要去的正是在北宋时期的烧香山-----天马山

 

     天马山,高98.2米,是云间九峰中最高的山峰,山地面积约1800亩。古时山上多梵宫寺院,每逢阳春三月,松郡乡民由此山进香,香火极盛,故又俗称“烧香山”。在半山间,有一座塔名叫“护珠宝光塔”,建于公元年1079(北宋元丰二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其塔因斜度达6°51'52"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倾斜1°多,可称世界第一斜塔。

 

    进山时,已是下午,上午香客的都已离去,香炉已被管理人员清扫干净,以防森林火灾。但我们一进山门,远远就飘来阵阵香气,可见整个空气里还充满着朝圣者心愿和祈福。这里不但有“护珠宝光塔”,还有天马山佛光、上清泉、古银杏树、东岳行宫-中峰寺、鲤鱼石、上峰寺、选胜楼、三高士墓(元杨维桢、钱维善、陆居仁)、天下第四泉(濯月泉)、圆智教寺、朝真道院、二陆(陆机、陆云)草堂。可谓胜迹相连。

 

     一般人都知道松江是上海的发祥地,但最终能被考古实证的是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发掘开始。

 

     1958年,在广富林村当地农民开掘河道时,发现了大批古代遗物。19619月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探明遗址为2层。上层面积10000平方米,出土大量陶片、陶纺轮、陶饼、带纹饰、硬陶和带釉陶等,系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良渚文化类型,是衔接崧泽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重要时代环节,从而将上海的历史有机的串了起来,使人们可以完整的了解上海的历史发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称之为“广富林文化遗存”。在明代崇祯《松江府志》云:“广富林市,在三十八保,后带九峰,前迤平畴,氏族曹氏家焉。”在该志的《华亭县境图》上,广富林四面皆为水系环绕,文字标明为“富林市,”。

 

    当我们来到遗址时,也就是刚刚对外开放的广富林遗址文化公园,里面已建造了文物展示厅、知也禅寺、皇甫春晓等景点,再现了当年富林市的的繁华景象。

 

    中午时分随着知也寺钟声的响起,我们来到了寺庙正门南面的木头拱桥上,抬头远远望去,可见云间学林之一的华东政法大学那哥德式建筑的教学裙楼。可以想象,在这广富林文化沃土上将走出新一代的云间学子。

 

    从广富林出来,仿佛时间又追溯到当年周瑜站在华亭府衙前的谯楼上,指挥着千帆竞发的东吴水军,而他的面北是云间千秋九峰和山色湖光,松江是上海地面上仅有山峦的妙地,俗称的“云间九峰”,其实却有十二峰,以佘山、天马山最著名。而这清水砖墙的两层传统翘角飞檐式楼阁。就是华亭第一高楼的“云间第一楼”。相传这就是三国东吴时周瑜的点将台。该楼在历史上多次被毁修缮,旧时松江城内房屋以两层居多,而鼓楼高达16米,堪称松江城中第一高楼,松江古称“云间”,故称之为“云间第一楼”。现是名校松江二中的门面,气势宏伟,结构古拙,松江的许多名人都出至这所名校。校友书画家程十发题写了“云间第一楼”。

 

    我们一行流连于松江城里的古迹雨巷,为此地景物所迷恋。松江早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的称誉。“云间第一楼”的南面有二处不得不提的名胜古迹,即唐代的陀罗尼经幢和北宋时期的松江方塔。

 

    “唐经幢”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上海现存最早地面古建筑。此经幢全部石雕而成,经幢中身依稀刻有经文,雕技极显盛唐成熟之艺术风格。在来之前,我大哥再三叮嘱,一定要仔细观察唐经幢,尤其是上面的经文,他说文革前在松江二中读书时曾经来这里,拥抱过唐经幢。可是经我仔细观察,由于年代日久,石灰岩上雕刻经文已退化,一点都不见文字,为了保护唐经幢,外面还涂了一层水泥粉。从远望去仍不失它的高大完美,细腻圆熟的大唐艺术风格。

 

    松江方塔,原名兴圣教寺塔,砖木结构,塔高42.5米,共九层。松江地面共有五塔,方塔为此中形体最完美之塔。塔檐四角悬有如梦的铜铃,又称“警鸟”,风吹铃响,动听之极。在方塔园内,有座明代砖雕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照壁原为松江府城隍庙的影壁,与府城隍庙大门相对。在抗战初期,府城隍庙被日本飞机炸毁,惟独照壁幸存,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照壁高 475米、宽61米,为大型砖刻浮雕,气势轩昂,风采独具。约30平方米的壁面,雕刻内容十分丰富,画面设计形象生动,刻艺精湛,立体感强。照壁檐下,有云、鹤、鱼、龙、凤、鹿等组成的雕刻纹饰。其中有一怪兽昂首张口,衔着元宝,又似在咆哮,形态栩栩如生。依仗体大,力猛,性狠,横行四方,称王称霸。看到东方升起一轮金灿灿的旭日,又想吞食太阳。怪兽就四足腾空,飞也似的赶到东海边,朝太阳纵身跳跃,妄想吞食,结果葬身东海。这个传说寓意着道教的教义,告诫世人不可存“贪心”,贪得无厌者,就会像“怪兽”一样自取灭亡。

 

     松江的明清园林建筑要数醉白池较为典型,醉白池位于上海松江区人民南路,占地5公顷,与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也是五大园林中是最古老的园林。其中现存园林部分为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在明代旧园遗址上所辟建。

 

    著名画家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利用松江最具有江南水乡,秀丽风光这一特色,以七百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为什么叫它“醉白池”呢?有虚实二名来源。主人将园建好时心里想,如果大诗仙李白再世,来此悠游,一定会被池上景物所迷醉、会被池旁园林所陶醉。所以就将池上园林叫“醉白池”吧!他又想到,宋代有个当过大官的诗人韩琦,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十分迷醉,曾在故乡河南安阳建筑了一座古典厅堂名叫“醉白堂”,顾大申也非常崇拜白居易,也常常陶醉在白居易的诗的优美意境中,于是也仿效韩琦的做法,将自己的园林命名为“醉白池”。

 

    置身于云间的秀山绿水,凝视着松江的古道新城,驻足于华亭的故尘厚土,我在想:这片生生息息的土地,究竟是地灵孕育了人杰,还是人杰造就了地灵,还是两者兼而有之呢?

 

    我们通过申城寻踪,以游云间九峰胜迹的方式,从上海早期的“城镇之路”,了解了上海城镇的发展的历史,近距离观察“古塔遗珍”,追溯1000多年前的璀璨文明史,使人们感受到透过真实而精致的文化遗存,立体凸现了上海城市历史发展的踪迹,全方位了解了上海古代文明的精华。

 

    回顾历史,就像参加一次时光旅行,每到一地,慢慢品味,细心欣赏,沿途总有值得回味的美景。短短二天的行程,就像跨越一次时空的文明之旅。

 

 

 

                            201477日于桂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江唐经幢、护珠塔 【上海】
松江这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都去过吗?
松江十二大古景,遍访松江最古老的历史
宝塔 282 秀道者塔
上海这2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你去过多少处?
【上海】松江唐经幢——上海最古老的建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