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邬达克与上海(1)

一百年前,出生于班斯卡的邬达克万里奔波,历尽艰险,踏上了上海这片远东的土地。在之后的29年里,他在上海留下百余幢建筑,其中许多作品已经成为“上海符号”,比如那栋曾经雄踞亚洲最高的国际饭店,再比如武康大楼、大光明电影院……


一个人和一座城,从来没有形成过这样紧密有致的关系,上海的城市面貌因着邬达克而有了许多历史的积淀,而凭籍着这些矗立在上海大地上的建筑里程碑,邬达克也创造了世界城市史和建筑史上的一个传奇。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开辟“邬达克与上海”系列,向您介绍邬达克的上海建筑。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邬达克在上海的四个家。


(邬达克)


1918 年,邬达克从西伯利亚运送战俘的火车上逃跑,辗转来到哈尔滨。在一个神父指点下,邬达克来到上海这片热土。凭借着他在大学所学的扎实的建筑学基础,邬达克找到了一份在美国建筑洋行克利洋行当绘图员的工作。


(原上海赫德路)


他的第一个家安在赫德路(Hart Road,今常

德路)13 号,是一套简单的一居室。之后的三四年,邬达克在上海设计完成了美丰银行(今河南中路521-529 号)、何东住宅(今陕西北路457 号)以及中西女塾(今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邬达克妻子吉塞拉·迈耶)


1922年6 月,邬达克结婚,妻子吉塞拉·迈耶(Giselle Meyer)是一位侨居上海的德国信义宗(路德教派)教徒的女儿。婚后邬达克在他岳父的赞助下,立即着手位于吕西纳路(Lucerne Road,今利西路)17 号新家的营造。他们的新房离同年落成的中西女塾不远。


这座融合了欧洲中部和地中海沿岸建筑风格的别墅成了邬达克在上海的第二个家。其中家具皆为邬达克所设计。在居住于这栋别墅的8 年中,邬达克的长子、次子和幼女相继出世,他的事业也蒸蒸日上,完成了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美国总会(今福州路209 号,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大楼)等一系列重要作品。


(武康大楼)


1924 年12 月1 日,31 岁的邬达克在外滩(The Bund,今中山东一路)24 号横滨正金银行大楼(1956 年改名为纺织大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大楼)内拥有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开办经费来自其父亲捷尔吉·胡杰茨的部分遗产、从亲戚处的借款等,其中最大的一笔来自其岳父的5 年期、7 万银元的借款。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之后的作品,诸如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 号楼)、宝隆医院(今已拆)、西门外妇孺医院(今红房子医院)、爱司公寓(今瑞金大楼)、四行储蓄会联合大楼(今联合大楼)、浙江大戏院(今浙江电影院),跨越了医院、戏院、办公楼、公寓、花园住宅、教堂等诸多类型。


1930 年,邬达克还清了来自岳父的借款,并在哥伦比亚路择地兴建新居。这个带有英国乡村风格的住宅,是邬达克在上海曾经拥有的最大的一个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30上海行·武康大楼
(35)邬达克建筑作品集
邬达克的一跳…
邬达克的第一和最后一栋房子
出自邬达克之手的宏恩医院
邬达克建筑(11)四行储蓄会大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