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拼在深圳的你,根本不知道混在县城的同学有多爽 !

在深圳打拼的人不愿意谈及的一个话题,或者说不愿承认的一个现实是,那些一毕业就躺平在县城的同学,日子过得可比你爽多了。

01


“能在老家县城生活下去的人,都是有本事的”。

这是我最近走县写城时在梅州听到的一句话,初闻影响深刻,细思简直颠覆一贯认知。


抖音上网名为“草莓牛奶”的网友发了一条状态,定位在梅州锦发商业广场。

“在梅州,一个月3000块的工资根本存不到到钱,每天都重复做一件事,直到青春耗尽,然后被社会淘汰,普通人的人生意义何在?”


下面点赞最多的评论依次是:

“在梅州,大把工资2千多的,且物价死贵死贵”
“同感同感!低收入高消费的小城市”
”有些3000都做不到,做生做死“
“能在老家生活下去的人,也是有本事的”

这条日常的状态描述以及下面的评论,简直就是四线城市生活现状的生动样本。

低收入高消费,是我最近走过的十来个三四线城市,普遍的切实感受。


月薪3000普通人的人生意义何在,这是县城体制外人的声音。

02

早早躺平在县城体制内的人是另外一个光景。

“混”在县城的同学和“拼”在深圳的同学,上个月在县城一起聚了次会。


坐标梅州梅县(现在都叫梅州了),见面有三位,都是毕业就留在老家工作,或在体制内或游走在体制边上,嘴上说着真羡慕你们这些在大城市发展的人,机会多,见识广,但不经意间流露的种种细节都在指向一个事实:我在县城过得也不错,甚至比你好。

同学A是公务员,身着制服,“下班直接从单位过来了”,说话投足间官气十足。对加班的话题深有同感,“我们单位也加班,有时候也要七八点才能下班,到家都过了饭点”。哼,七八点,也敢叫加班。

同学B,女老板,老公是科级正职,自己在县城经营一家美容连锁,优雅大方,有点社交牛逼范。吃饭地点,点菜选酒都是她张罗,到哪都熟,自诩本地大众点评,哪里新开了一家私房菜,哪里有什么新鲜去处,上美团什么的没用,定包间要问她,保证“安排得明明明白”。


同学C,主业神秘,时而被叫老板时而被叫会长,所谓神通广大人士一类。县城方方面面的人,大大小小的事,只要谈及无所不知,而且还会压低一个声调,分分钟给你点内幕。在县城,场子、圈子,都是大家的面子,认识谁很重要,这位同学就是场面上的人。


深圳同学想活跃下气氛,聊起了这一届脱口秀大会徐志胜口音,县城同学马上接过话题,讲年底两会我要上台发言。


深圳同学聊起房贷,县城几位同学显然无法共鸣,有位表示最近在考虑换到靠河的新盘,最后大家在是否赞同老婆没完没了的微整形上找到了共同话题。


整个包间的氛围,酒杯碰撞频频发出的清脆声响,细听全是“体制内人”的底气和优越。

都是同一年毕业同一年踏入社会,一聊很容易发现,混县城的同学比拼深圳自己成熟得多,焦虑得少。


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呆久了,我们都习惯地自我认为,当年有本事的同学应该都去了大城市发展,奋斗啊创业啊,赶风口、赚红利,那些一毕业就选择留在县城的同学都是混日子的,靠点老关系,混点死工资。


如今过了十年再看,当初留在县城同学就未必过得不比大城市的好,仔细一看,人家比你过得好多了。

县城的同学早上道,熟黯人情世故,讲经营懂扎根,扎根县城,经营县域社会关系人脉圈子,十年下来,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深圳同学,宅在大城市,赶着上下班。平台看似很大,生活半径很小;信息资讯很繁杂,每月余额很清爽,机会项目看起来遍地,但能到手斤两几无。微信上几千好友归根结底不过是“联系人”而已。过往看不上的词,什么人脉、圈子,掰开了全是生活的真相。

论现状,那些在县城混日子的同学,比在深圳打拼的你过得滋润多了。看将来,那些在县城混日子的同学,比在深圳打拼的你显得从容多了。

03


一线城市的相对红利和优势渐退,最尴尬是那波还没奋斗出来、“也留不下城市,又回不去县城”的“中间人”。

“年龄已过35岁、年薪不过25万继续留在深圳的意义何在”,道出了这种尴尬境地,引发很多深圳打拼人的共鸣。

这些人习惯了城市的便利、简单和高效,没有关系也没养成经营关系的能力和习惯。在深圳办公室格子间那点职场经验,放到县城这片广阔天地,恐怕连街道办都混不下去。


在县城,没有职场,只有官场。

不喝酒基本就失去了社交。许多消息是在酒场上传播的,许多感情是在酒场上联络的,许多事情是在酒场上办妥的。凡是能够称得上“场合”的饭局,都要喝酒。

在县城,圈子很重要,你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有什么事情圈里人自然会照顾到你。几乎每个人都从这种圈子关系网里受益,因而人们普遍养成了办事先找人的习惯,且深入骨髓,权利崇拜、人际关系至上等传统遗风始终热情高涨。

那些早早躺平在县城、如今混得如鱼得水的同学的本事,打拼在深圳会敲几行代码能写几篇文字的你,未必学得来。

04

“月薪3000普通人的人生意义何在”与“月薪3000的小城美好生活”,同是表达真实县城生活,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现状的两面。


“年龄已过35岁年薪不过25万继续留在深圳的意义”的职场前途的群体纠结与地铁里“不躺平、不摸鱼、不划水”的公益广告,都是本地热门话题,也是深圳打拼者的普现状、真常态。


有段子说,2021年在东北,公务员和非公务员,已经很难通婚了。

“东北人现在分两种,一种是机关单位、央企的,另一种是民营个体,这两种人,现在都已经不通婚了。”

最近媒体广为报道的一个新闻:浙江台州一个殡仪馆的岗位,录取1人,有973人报名。 这个过于典型的案例恐怕会写入历史,在所有公务员岗位中,殡仪馆岗位应该是最乏味的吧。


这也从侧面说明,浙江年轻人对考公务员的热情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在台州这样一向民营企业发达的地方,今天居然出现有973人竞争一个体制内名额的现象。


还有一则报道:20000个年轻人打算去西藏邮局上班。


紧邻喀什米尔、平均海拔4500米的噶尔县邮政局科员成了所有16745个招录岗位里最受欢迎的一个,截止至报名结束,共有人20629人递交了申请,19236人通过审核。

25日傍晚,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正式关闭,这次国考,计划招录31242人,总报名人数2023641人,超过了6年前的10倍。


一个社会的青年就业趋向共识如果是追求稳定,这断然不是县城的幸运,而是代表创新引领的大城市的更多责任所在。

县城生活背后折射其实是一种稳定,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对当前既定秩序和结构的就范。


这个意义上,深圳更要做好“深圳”,未来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首选“打拼在深圳”,而不是首选“躺平在县城”。

一个数据是,过去十年的人口净流入城市榜(2010年到2020年),深圳以713.65万排名第一。


酒过三巡,县城同学拍拍胸脯,轻叹一声:我也算“混出来”了;深圳同学喝了口茶,敲敲桌子,也长嘘一声:我还得继续“拼下去”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坚持留在大城市痛苦打拼,就是为了让孩子不再重来一遍
如果现实版“王漫妮”嫁给小张主任,会后悔吗?
住在县城,才真正了解中国人真实的生活:与大城市真的有“时差”
十年不见的一次提升认知的有效聊天....
我33岁,和老公在城市打拼,回乡参加了一次同学会,他们的变化让我惊呆了
四个二本女生的「小时代」:毕业四年后,我们都回了老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