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求助]关于刮宫止血的问题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妇科常见病。它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功血可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功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的任何年龄,50%患者发生于绝经前期,育龄期占30%,青春期占20%。
一、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病因】功血原因是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释出或调节方面的暂时性变化,机体内部和外界许多因素诸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忧伤、环境和气候骤变以及全身性疾病,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调节,营养不良、贫血及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的合成、转运和对靶器官的效应而导致月经失调。
【病理生理】无排卵性功血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妇女,但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在青春期,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功能未臻成熟,它们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调节,尤其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此时期垂体分泌FSH呈持续低水平,且无高峰形成。因此,虽有成批的卵泡生长,却无排卵,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即发生退行性变,形成闭锁卵泡。而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几己耗尽,尤其剩余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低下,雌激素分泌量锐减,对垂体的负反馈变弱,于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但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终至发生无排卵性功血。
正常月经的发生是基于排卵后黄体生命期的结束,雌激素和孕酮的撤退,使子宫内膜皱缩坏死而脱落出血。无排卵性功血是由于单一雌激素刺激而无孕酮对抗而引起的雌激素撤退出血或雌激素突破出血。在单一雌激素的持久刺激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若有一批卵泡闭锁,雌激素水平可突然下降,内膜因失去激素支持而剥脱出血,正如外源性雌激素应用撤退后所引起的出血,属于雌激素撤退出血。雌激素突破出血有两种类型,其与雌激素浓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半定量关系。低水平雌激素维持在阈值水平,可发生间断性少量出血,内膜修复慢使出血时间延长;高水平雌激素且维持在有效浓度,则引起长时间闭经,因无孕激素参与,内膜增厚而不牢固,易发生急性突破出血,且血量汹涌。
正常月经的周期、持续时间和血量,表现明显的规律性和自限性,而大多数无排卵性功血患者不具有这些特点。严重的无排卵性出血易发生在雌激素分泌量多或持续时间长的病例,由于缺乏孕酮拮抗,子宫内膜不受限制地增生,与此同时,却无致密坚固的间质支持,致使此种组织脆弱,易自发溃破出血;无孕激素作用的子宫内膜中的血管缺乏螺旋化,不发生节段性收缩和松弛,子宫内膜不能同步脱落,致使一处修复,另一处又破裂出血;不规则的组织破损和多处血管断裂,又因小动脉的螺形收缩不力,造成流血时间长、流血量多且不易自止。此外,多次组织的破损活化了血内纤维蛋白溶酶,引起更多的纤维蛋白裂解,血凝块不易形成,进一步加重了出血。
【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根据血内雌激素浓度的高低和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及子宫内膜对雌激素反应的敏感性,子宫内膜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生性变化,少数呈萎缩性改变。
1.子宫内膜增长过长 根据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1998)分类如下。
(1)简单型增生过长:即腺囊型增生过长。指腺体增生有轻至中度的结构异常。子宫内膜局部或全部增厚,或呈息肉样增生。镜下特点是腺体数目增多,腺腔囊性扩大,大小不一,犹如瑞士干酪样外观,故又称瑞士干酪样增生过长。腺上皮细胞为高柱状,可增生形成假复层,无分泌表现。间质常出现水肿、坏死,伴少量出血和白细胞浸润。
(2)复杂型增生过长:即腺瘤型增生过长。指腺体增生拥挤且结构复杂。子宫内膜腺体高度增生,呈出芽状生长,形成子腺体或突向腺腔,腺体数目明显增多,出现背靠背,致使间质明显减少。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排列,细胞核大、深染,有核分裂,但无不典型性改变。
(3)不典型增生过长:即癌前期病变,10%-15%可转化为子宫内膜癌。指腺上皮出现异型性改变,表现为腺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多,排列紊乱,细胞核大深染有异型性。不论为简单型或复杂型增生过长,只要腺上皮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都应归类于不典型增生过长。此类改变已不属于功血的范畴。
2.增生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所见与正常月经周期中的增生期内膜无区别,只是在月经周期后半期甚至月经期,仍表现为增生期形态。
3.萎缩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萎缩菲薄,腺体少而小,腺管狭而直,腺上皮为单层立方形或低柱状细胞,间质少而致密,胶原纤维相对增多。
【临床表现】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量出血。有时先有数周或数月停经,然后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血量往往较多,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有时则一开始即为阴道不规则流血,也可表现为类似正常月经的周期性出血。出血期无下腹疼痛或其他不适,出血多或时间长者常伴贫血。妇科检查子宫大小在正常范围,出血时子宫较软。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排卵测定及其他辅助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 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及避孕措施,全身有无慢性病史如肝病、血液病以及甲状腺、肾上腺或垂体疾病等,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打击等影响正常月经的因素。了解病程经过,如发病时间、目前流血情况、流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几种类型: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但经量过多(>80ml)或经期延长(>7日);②月经频发:周期规则,但短于21日; 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周期不规则,经期长而经量不太多;④子宫不规则过多出血:周期不规则,血量过多。
2.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等,以除外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
3.辅助诊断
(1)诊断性刮宫:为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和达到止血目的,必须进行全面刮宫,搔刮整个宫腔。诊刮时应注意宫腔大小、形态,宫壁是否平滑,刮出物的性质和量。为了确定排卵或黄体功能,应在经前期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刮宫;不规则流血者可随时进行刮宫。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见增生期变化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出现。
(2)子宫镜检查:子宫镜下可见子宫内膜增厚,也可不增厚,表面平滑无组织突起,但有充血。在子宫镜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较盲取内膜的诊断价值高,尤其可提高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3)基础体温测定:是测定排卵的简易可行方法。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图37-1)。
图37-1基础体温单相型(无排卵性功血)
(4)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5)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涂片一般表现为中、高度雌激素影响。
激素测定:为确定有无排卵,可测定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
【鉴别诊断】必须排除生殖道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生殖道出血,尤其青春期女孩的阴道或宫颈恶性肿瘤,育龄妇女粘膜下肌瘤和滋养细胞肿瘤,以及围绝经期、老年期妇女子宫内膜癌易误诊为功血,应注意鉴别。
1.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病、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
2.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 如流产、宫外孕、葡萄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胎盘息肉等。
3.生殖道感染 如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
4.生殖道肿瘤 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绒毛膜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
5.性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
【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体质往往较差,呈贫血貌,应加强营养,改善全身情况,可补充铁剂、维生素C和蛋白质,贫血严重者尚需输血。出血期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保证充分的休息。流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适当应用凝血药物以减少出血量。
2.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极有效,但对不同年龄的对象应采取不同方法。青春期少女以止血、调整周期、促使卵巢排卵为主进行治疗;围绝经期妇女止血后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使用性激素治疗时应周密计划,制定合理方案,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作严密观察,以免性激素应用不当而引起出血。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见效,24-48小时内出血基本停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器质性病变存在。
1)孕激素:无排卵性功血由单一雄激素刺激所致,补充孕激素使处于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由于此种内膜脱落较彻底,故又称 "药物性刮宫"。适用于体内己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患者。
    合成孕激素分为两类,常用的为17-羟孕酮衍生物(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和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炔诺酮,双醋炔诺酮等)。可选用对内膜作用效价高的炔诺酮(妇康片)5~7.5mg口服,每6小时一次,一般用药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改为8小时一次,再逐渐减量,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5mg,持续用到血止后20日左右停药,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2)雌激素: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可迅速提高血内雌激素浓度,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内源性雌激素不足者,主要用于青春期功血。目前多选用妊马雌酮l.25~2.5mg,每6小时一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1.25mg/d;也可用己烯雌酚1-2mg,每6-8小时一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维持量每日1mg。口服己烯雌酚的缺点是胃肠道反应重,药物吸收慢,不易迅速奏效,必要时可口服微粒化17β-雌二醇、妊马雌酮,或苯甲酸雌二醇肌注,以达到快速止血。不论应用何种雌激素,血止后2周开始加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可用甲羟孕酮l0mg口服,每日一次,共10日停药。雌、孕激素的同时撤退,有利于子宫内膜同步脱落,一般在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3)雄激素:雄激素有拮抗雌激素作用,能增强子宫平滑肌及子宫血管张力,减轻盆腔充血而减少出血量。但大出血时雄激素不能立即改变内膜脱落过程,也不能使其迅速修复,单独应用效果不佳。
4)联合用药:由于性激素联合用药的止血效果优于单一药物,因此①青春期功血在孕激素止血时,同时配伍小剂量雌激素,以克服单一孕激素治疗的不足,可减少孕激素用量,并防止突破性出血。具体采用孕激素占优势的口服避孕药l片,每6小时一次,血止后按上法递减至维持量,每日一片,共20日停药。②围绝经期功血则在孕激素止血基础上配伍雌、雄激素,具体用三合激素(黄体酮12.5mg,雌二醇1.25mg,睾酮25mg)2ml肌注,每12小时一次,血止后递减至每3日一次,共20日停药。
5)抗前列腺素药物:出血期间服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如氟芬那酸2OOmg,每日3次,可使子宫内膜剥脱时出血减少。主要通过改变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之间的平衡而起作用。血栓素A2为血小板凝聚前体和合成平滑肌收缩物质,而前列环素是一种有力的平滑肌松弛剂和抗血小板凝聚物。
6)其他止血药:安络血和止血敏可减少微血管通透性,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有减少出血量的辅助作用,但不能赖以止血。
(2)调整月经周期:上述用性激素止血效果一般良好,若骤然停药所造成的撤药性出血,必将使流血已久的患者增添困扰,故在止血后应继续用药以控制周期,使无流血期延长至20日左右。为此,宜将止血时所用较高剂量的激素,于血止后逐渐减量,减量不能过速,否则子宫内膜可再次发生局部性脱落出血,此时再欲止血,则所需药量较出血前更大,且效果也差。使用性激素人为地控制流血量并形成周期是治疗中的一项过渡措施,其目的为一方面暂时抑制患者本身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能恢复正常月经的分泌调节,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生殖器官,使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并按预期时间脱落,所伴出血量不致太多。一般连续用药3个周期。在此过程中务必积极纠正贫血,加强营养,以改善体质。常用的调整月经周期方法有
br/>1)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即人工周期,为模拟自然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内分泌变化,将雌、孕激素序贯应用,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变化,引起周期性脱落。适用于青春期功血或育龄期功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者。己烯雌酚1mg或妊马雌酮0.625mg),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1次,连服20日,至服药第11日,每日加用黄体酮注射液10mg肌注(或甲羟孕酮8-10mg口服),两药同时用完,停药后3-7日出血(图37-2)。于出血第5日重复用药,一般连续使用3个周期。用药2-3个周期后,患者常能自发排卵。
图37-2雌、孕激素序贯疗法示意图
2)雌、孕激素合并应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再生修复,孕激素用以限制雌激素引起的内膜增生程度。适用于育龄期功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高者。可用复方炔诺酮片(口服避孕药1号)全量或半量,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一片,连服20日,撤药后出现出血,血量较少。连用3个周期。
3)后半周期疗法:适用于更年期功血。于月经周期后半期服用甲羟孕酮8-lOm g/d,连服10日以调节周期,共3个周期为一疗程。若疗效不满意,可配伍雌激素(诺坤复1mg或妊马雌酮0.625mgd)和/或雄激素(甲睾酮5mg/d)。
(3)促进排卵:适用于青春期功血和育龄期功血尤其不孕患者。
1)氯米芬:为非甾体化合物,有微弱雌激素作用。它在下丘脑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产生抗雌激素作用。通过抑制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诱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有一定水平雌激素的功血患者。于出血第5日起,每晚服50mg,连续5日。若排卵失败,可重复用药,氯米芬剂量逐渐增至100~200mg/d。若内源性雌激素不足,可配伍少量雌激素。一般连用3个月,不宜长期应用,以免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或引起多胎妊娠。排卵率为80%,妊娠率仅其半数。
2)绒促性素:具有类似LH作用而诱发排卵,适用于体内FSH有一定水平、雌激素中等水平者。一般与其他促排卵药联用。B超监测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可大剂量肌内注射绒促性素5000-10000U以诱发排卵。
3)尿促性素:每安瓿含FSH及LH各75U。FSH刺激卵泡发育成熟,所产生的雌激素通过正反馈使垂体分泌足量LH而诱发排卵。出血干净后每日肌注尿促性素1-2支,直至卵泡发育成熟,停用尿促性素,加用HCG5O00-l0000U,肌内注射,以提高排卵率。应注意应用尿促性素时易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故仅用于对氯米芬效果不佳、要求生育的功血患者。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过去应用GnRHa 小剂量脉冲式给药起增量调节作用,促使卵泡发育诱发排卵,现多主张先用GnRHa作预治疗,约需8周时间达到垂体去敏感状态,导致促性腺激素呈低水平,继之性腺功能低下,此时再给予GnRHa血脉冲治疗或应用HMG及HCG,可达到90%的排卵率。仅适用于对氯米芬疗效不佳、要求生育者。
3.手术治疗以刮宫术最常用,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迅速止血。更年期出血患者激素治疗前宜常规刮宫,最好在子宫镜下行分段诊断性刮宫,以排除子宫内细微器质性病变。对青春期功血刮宫应持慎重态度。子宫切除术很少用以治疗功血,适用于患者年龄超过40岁,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甚至己发展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时。通过电凝或激光行子宫内膜去除术,仅用于年龄超过40岁的顽固性功血,或对施行子宫切除术有禁忌证者。

返回页首

二、排卵性月经失调
排卵性月经失调较无排卵性功血少见,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患者虽有排卵功能,但黄体功能异常。常见有两种类型。
(一)黄体功能不足
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导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发病机制】黄体的发育健全有赖于足够水平的FSH和LH,卵巢对LH也必须具有良好的反应并分泌足量甾体激素。目前认为黄体功能不足因多种因素所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卵泡期FSH缺乏,使卵泡发育缓慢,雌激素分泌减少;LH脉冲频率虽增加,但峰值不高,LH不足使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FSH/LH比率异常也可造成性腺轴功能紊乱,使卵泡发育不良,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全,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有时黄体分泌功能正常,但维持时间短。部分患者在黄体功能不足的同时,表现为血催乳激素水平增高。
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初潮、分娩后及绝经前,也可能出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导致黄体功能不足的发生。
【病理】子宫内膜的形态往往表现为腺体分泌不足,间质水肿不明显,也可观察到腺体与间质发育的不同步现象,或在内膜各个部位显示分泌反应不均。
【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因此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以致患者不易受孕或易于在孕早期流产。
【诊断】病史中常诉月经周期缩短,不孕或早孕时流产。妇科检查生殖器官在正常范围内。基础体温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偏低,升高时间仅维持9-10日即下降(图37-3)。子宫内膜显示分泌反应不良。
【治疗】
1.促进卵泡发育 黄体功能不足的治疗方法较多,首先应针对其发生原因,调整性腺轴功能,促使卵泡发育和排卵,以利于正常黄体的形成。首选药物是CC,适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卵泡期过长者。CC疗效不佳尤其不孕者考虑用HMG-HCG疗法,以加强卵泡发育和诱发排卵,促使正常黄体形成。黄体功能不足催乳激素水平升高者,宜用溴隐亭治疗。随着催乳激素水平下降,可调节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及卵巢分泌雌、孕激素增加,从而改善黄体功能。
2.黄体功能刺激疗法 通常应用HCG以促进及支持黄体功能。于基础体温上升后开始,隔日肌注HCG2000~3000U,共5次,可使血浆孕酮明显上升,随之正常月经周期恢复。
3.黄体功能替代疗法 一般选用天然黄体酮制剂,因合成孕激素多数具有溶黄体作用,孕期服用还可能使女胎男性化。自排卵后开始每日肌注黄体酮10mg ,共10-14日,用以补充黄体分泌孕酮的不足。用药后可使月经周期正常,出血量减少。
(二)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这类黄体功能异常与前述不同。在月经周期中,患者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发病机制】黄体一般生存14日后萎缩,内膜因缺乏雌、孕激素的支持而脱落行经。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引起黄体萎缩不全,内膜持续受孕激素影响,以致不能如期完整脱落。
【病理】正常月经期第3-4日时,分泌期内膜已全部脱落,代之以再生的增生期内膜。但在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时,于月经期第5-6日仍能见到呈分泌反应的内膜。由于患者经期较长,使内膜失水,间质变致密,腺体皱缩,腺腔呈梅花状或星状。子宫内膜表现为混合型,即残留的分泌期内膜与出血坏死组织及新增生的内膜混杂共存。
【临床表现】表现为月经间隔时间正常,但经期延长,长达9-10日,且出血量多。
图37马 基础体温双相型(黄体萎缩不全)
【治疗】
1.孕激素 自下次月经前10-14日开始,每日口服甲羟孕酮10mg,有生育要求者肌注黄体酮或口服天然微粒化孕酮。其作用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内膜及时完整脱落。
2.绒促性素 用法同黄体功能不足,HCG有促进黄体功能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
功血
专家共识 |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路径
生殖内分泌疾病
一问一答296青春期功血用大剂量E会不会诱发排卵;生育期AUB
绝经过渡期出血的诊断与性激素治疗【转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