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干塝

屯溪是一个沿着新安江蜿蜒伸展的带状小城,长干塝是它的一段。

当年它西起胜利台体育场(今新安大桥北桥头下),东至罗汉松(今跃进路南河畔),大约有两里路吧。

说街非街,说巷非巷,高低不平的青石板道承载了岁月的沧桑。靠江的南侧,一溜子都是“吊脚楼”,几根圆木便撑起了一户人家的烟火生活。下面就是河岸,间或有几个水埠头,以供浣洗与取水之用。

吊脚楼立在石块砌成的堤坝上;楼下面,是一条条灰白的水渍带,总是半湿半干的,很煞风景;那是人家自然而然的下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时哪有什么污水处理系统?

新安江倒是很宽容地接纳了,显然没有造成大的污染,不然水埠头的石头缝里,总是有掏不完的小螃蟹;浅水里一拨拨不请自来的小花鱼,在漾开的水草里钻来游去。它们为什么也长不大呢?年年都只有寸把长;周边的孩子(包括我们)把夏天的诸多时光花在斩获无几的捕捉上,不经意中,就从童年到了少年,然后就放弃了这种徒劳。

长干塝的孩子水性应该都好,要不然怎么会有一个被选拔到省游泳队去了?他着实让同龄人羡慕不已,听说伙食费一天就有两块钱,顿顿有鱼有肉,水果点心敞开吃。

“安徽”两字,鲜明好看地印在穿着的运动服上,很吸引眼球;有人自己弄点染料什么的想山寨一下,才洗一水,就模糊不清了。

平日见不到他,说是在黄山上的游泳池里训练。有一年夏天,他在水埠头现身了。他脱得仅剩一条游泳裤,身材匀称,肌肉发达,做了一套动作活动身子,然后以一个我们不曾见过的姿势跳入水中,双臂击水,两腿扑打,“噗噗”前行,像一朵白色的花开在碧绿的水面上。

岸上众目睽睽,有人说:这叫蝶泳,很耗体力的。

几个女孩情不自禁地喝彩:好瞠!好瞠!(屯溪方言,好看)。

长干塝的这一段新安江,水势平缓,少有湍流。春夏季常有上游来的竹(木)簰在此泊停。特别是入夏以后,簰几可占住半条江,也快活了嬉水的孩子们。

喜欢扎猛子(潜水)的,则比试一口气在水里能钻过多少道簰,胜出者大抵是脑门上披挂着湿漉漉的水草,在离簰相当远的水中得意洋洋地露头。

乐极生悲。簰是有吸力的,一旦被顶到簰顶,又无力下沉前行,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确实发生过。

我也曾“死里逃生”,有一次整个身子平贴在簰底不能动弹。“吾命休矣”,感觉到死亡离自己如此地近!

我拼足全力往下潜,然后无目的地往前游,再出水时,看见的是一片天空。

天好湛蓝啊!

万幸方向没有错!

长干塝的市井风景很平常。

天刚蒙蒙亮,新安江上还飘忽着一层浓浓的晨霭。这一带就响起了一片“嚓嚓”的声音。家家的主妇用竹篾编的刷子,用力刷刮着马桶。刷子很坚硬,与马桶,特别是遭遇桶底所发出的声音,怪碜人的。再往后就是倒水、泼水声。这一切,前前后后大约要进行半个小时。当太阳从东方喷薄而出,万道金光普照大地时,家家户户的门口,都站立着一个干净清洁的马桶。皆取扣板斜支着盖子这么一个姿态,像一个个门卫,沐浴着灿烂的朝晖,很有点样子。

夏天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山,人们就往门口的地面上泼水了,消除一天的暑气。接着搬出竹床、矮凳、躺椅。有的竹床通体紫亮,几可鉴人,那是多少年的汗水浸润身体擦摩的结果。

人们驮着碗在外面吃饭,肆无忌惮地交流着小城这两天的闲事轶闻。夜色渐浓,星星开始一颗颗地缀上天空,捶衣声节奏感很强地从水边此起彼伏,终于响彻半江。老妇人看着挎着篮子下河洗汰的男人,忍不住感慨起来:现在屯溪街的男人真好,肯做!

江风渐起,带来水的潮腥味,淡淡地化解了夏夜的燥热,生出丝丝缕缕的凉意。老人打个哈欠,牵着孩子,摇着芭蕉扇进屋睡了,年轻人光着膀子,至少四仰八叉到半夜。

与老街河街比,长干塝的商业显得萧条冷落一些,几个不大的店铺散布着,做些小本买卖。

西边有一家卖油条的,每天天蒙蒙亮,铺子的门板就卸下来了,店堂里一口直径半米的大铁锅稳稳地架在柴火灶上,火焰在欢快地舔着锅底,里面半锅油在微微地泛着漪涟。

师傅是个中年男子,只见他飞快地把面团整成宽半尺、厚半寸的长带状,从案头排到案尾,然后用菜刀突突突地剁成一段段,两条一叠加,用筷子在中间一压,油条的雏型就有模有样了。

接下来的动作几乎是完美的表演:他轻轻地拉起两端,很自如地往两边扩展一下,中间坠下的弧形就亲密地接触到滚开的油锅。他有点夸张地一松手,那面段即刻被沸腾的油淹没了,迅速地又浮了上来,只是身材膨胀了一倍。

很有仪式感,完全能与后来在老街上卖馄饨的“汪一挑”PK一番。

然后就是胖嫂的活了:她手持一双加长加粗的竹筷,不断翻滚着在油锅里煎熬着的油条。大约十秒钟后,它变得金灿灿,亮闪闪,全身松泡泡的,被轻轻地夹出锅。

大概是队排得太乏味了,有好事者跃跃欲试,捋起袖子想来干一把胖嫂的角色。胖嫂半推半就地成全了他。众目睽睽,责任自负,当然炸的只能是自己名下的油条。这活可不是谁都能干的,他连连失手,把油条炸成了油渣。众人大笑,他也无不自嘲地说:回家不好交代、不好交代。师傅回过头来一瞪眼:你回去拖骂算什么,只是坏了我这个店的名头!

屯溪人管油条叫“丝瓜餔”(音读“pu”,第一声),是很有想象力的,它的质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蓬蓬松松,横截面呈蜂窝状。

东头有一家杂货店,卖油盐酱醋兼咸鱼榨菜腌萝卜干硬水果糖等等。酱油和醋盛在大缸里,按两零卖。器皿是一节竹筒,留着长长的柄,往缸里这么一舀,盛满正好一两,用一个斗徐徐倒进你的酱油(醋)瓶,点滴不漏。

角落里有一台轧面机,用来手工做面条。每天下午三点,一个中年汉子往一瓷缸里倒进半袋面粉,然后摞起袖子倒水和面。

他手长腿长,嘴特别大,喜欢啃黄瓜。

当面粉变成面条,从轧面机终端瀑布般地涌出时,他两手娴熟自如、松弛有度地将其断之,一束就是一斤,长短相当,一甩手,在空中盘成一圈,稳稳地落在圆圆的大蔑匾里。里面的活还没做完,外面来称面的人已排起了长龙,绝对是“零库存”。

身手不凡,他是我一段时间的崇拜者。

他边干活边念念有词,无头无尾的一段民谣:

……老伯进山,碰见和尚,和尚念经,碰见先生;先生吃粥,碰见叔叔,叔叔割草,碰见嫂嫂;……

用的是标准的屯溪方言,抑扬顿挫,富有韵味。

长干塝中段右边有一个木器厂,里边有好几十个木匠在干活,年轻人居多,当地人统称为“小木匠”。他们凭力气和手艺吃饭,砍锯刨削凿,你见过打一套家具,俗称“四十八只脚”,而不用一根铁钉的?放到当下,有的绝活大概可以“申遗”了。

附近还有一个纺织厂,到点如开闸放水,淌出一大批漂亮的女孩,且都洗浴已毕,蓬松的头发披挂着,散发出淡淡的皂香。小木匠们站在厂门口,眼睛看直了,搭讪调笑献殷勤的都有,终是未遂,引来同伴讥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个别艺高胆大,竟得手了,娶的是“野囡”。本地的方言里,特指性格外向,行事泼辣的女孩。

长干塝出过一个名气不甚大的人物叫沈度如(18811960)。民国9年,他在此创办“成达小学”,把自家的房屋让作校舍,办学费用大部份自己掏腰包垫付。

以后,这所学校成了长干小学,也曾阶段性地被称为“七小”。

一百年后,学校举行《百年长干、薪火相传》庆祝活动,孩子们齐唱《我们是奔跑的长干后浪》。

后浪们意气风发,而长干塝只是一个地名了,找不到一点当年的痕迹。

      链接:许若齐散文—— 柏树街  老虎灶  老大桥  最后的摆渡人  河街是条街  流口桥头猪头肉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  有一个大村叫隆阜  遥望孙王阁  裤裆街   簰从屯溪过  抓药  打酱油   云村采茶   东方红广场  仙人洞  奕棋有个飞机场  鞋匠金狗  在剧组的日子  杨梅山上无杨梅  剃  头  屯溪街头叫担柴  胡伯伯来了  屯溪有座电影院  记忆里的屯溪三小  屯溪:一碗馄饨的前世今生  屯溪:冻死老鳖的日子  嬉在屯溪:官兵捉强盗  屯溪:新安江边小书摊  屯溪的一个粮站  屯溪街头瞎子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 摄影图片:《屯溪三江口》
屯溪河街往事
屯溪河街今安在 穿巷寻埠忆当年
【图文】(安徽)屯溪桥下春如画
徽州方言屯溪话系列
黄山脚下--屯溪新安江上的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