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沣河边的古法造纸村——北张村面临拆迁将何去何从?



在秦岭北麓的沣河东岸,有一个方圆几十里都闻明的大村子。说大,是因为人多,总人口近万人,号称长安第二大村。村内街巷纵横,房屋鳞次栉比,世代以来,这里的人以造纸为生,这个村就是北张村。
村口石牌坊

北张村原名御纸房,过去也叫北张镇,明清古长安八镇之一,与户县秦渡古镇隔沣河相望。现属于长安区兴隆街道,由四个行政村组成,分别是北一村、北二村、北三村、北四村。
村内民房

关中八惠之一的沣惠渠从村子东边流过,村中心十字有建于明代的南北相对两座大戏楼,南戏楼重新翻修过,北戏楼依旧是原始风貌。
沣惠渠

古戏楼

翻修的戏楼

沣河一带过去都是皇家狩猎场。汉武帝狩猎时,会在四个方向张开大网,将猎物收在大网中,再进行猎杀。为了不将所有珍禽异兽赶尽杀绝,有时皇帝会在南边张开网,也有时会在北边张开网,让一部分动物逃生,传说北张村、南张村的地名由此而来。唐初,李世民派遣大将军李靖掌在此驻军地方,在古代驻军的地方称“里”,而北张村就是当时长安有名的“哨里”,主要任务就是观察终南山以北的军事情况,监督这一代纸农的造纸情况,故起其名为“北张里”。明朝后期改名为“北张镇”。
北一村村委会

“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在北张村一带流传这样的民谣。北张村为传统手工造纸造纸作坊集中地,其所产“长安宣纸”历史悠久。

北张村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蔡伦时期,到了唐朝,因为京畿地区大量需求纸,这里的造纸技艺得到鼎盛发展,造纸作坊达3000家之多,纸张远销到朝鲜、日本等国。那时北张村的宣纸可是当时唐朝几个造纸地的御用首选品。
解放前,北张村手工造的白麻纸曾风行,解放区和西安地区的报纸大量使用这里出产的纸;“人民公社”时期,北张村几乎家家造纸,公社将工匠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由供销社统一销售用作包装纸。每天大约能造出十三四刀纸(100张/刀)。

北张村古法造纸,工艺极其复杂,要经过浸泡、碾压、漂洗、切翻、捣浆、捞纸、晒纸等几十道工序。当地人总结出了“做穰凭的是蒸化”“造纸凭的是水法”、“踏细、切粗、多和、少撸”“干鼻头硬档,四角一样”等技艺口诀。



造纸是一个辛苦的活。在过去,当地流传着“有女不嫁北张村,半夜起来站墙根”的说法。造纸人家每天要早早起来踏碓。踏碓时声响很大,常常影响到邻近村子的人休息,于是邻村人常用“北张村的狗踏碓,把人整的不得睡”这句顺口溜来表达不满。

尽管北张手工造纸已经列入国家非遗保护名录,在现代造纸技术的冲击下,古老的手工造纸技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现在从事手工造纸的只有四、五家。
国家级手工造纸传承人张逢学老先生

省级非遗传承人马松胜先生




如今,西安高新区开发的历史目光再次聚焦这里。西安国际社区在此兴建,沣河生态公园、梁家滩国际社区开发等让这里再一次辉煌。也许不久的将来这个大村子将会消失,没有了传统村落,离开了沣河边的这片土地,传统的手工造纸技艺将何去何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安村落】——兴隆街道北张村(北张一 、二 、三 、四 村)
我是沣河代言人
楮皮纸制作技艺
濒危非遗
震撼 | 靠一张纸,衰败小村变成乡村旅游目的地
图解手工纸造纸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