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朝遗留问题:满清从始至终的痛处,为何回民与清廷格格不入

穆斯林在中国境内的大量定居,是在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时期。中国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古老的世俗国家,穆斯林的治理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明朝灭亡后,清廷入主中原。由于满清来自关外,对伊斯兰教和回族缺乏了解,再加上明代回回社会的本土化,清朝统治者并未意识到回回与汉族的区别。而是强调“一体同视”,以等同于汉地的郡县制统治回回社会。

尽管清廷的统治手法延续了明朝的经验,但回回社会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清廷在平定台湾后,废除明朝“片板不许入海”的禁海政策,实施有所限制的“开海”政策,这就使得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急剧增加,回族社会与伊斯兰世界的交流变得相对便利,一大批更具权威的传教大师得以涌现。

他们中的一部分是中国穆斯林到伊斯兰世界学习,获得“真经”,回国后确立宗教影响力;另一部分则是亲自赴华传教的伊斯兰世界传教者。伊斯兰世界的新教传入和普及,回回社会便呈现出“去儒家化”的现象,加剧了回回社会与清廷儒家官僚阶层的观念隔阂。这种观念导致的误解,在清代中期政府官员的奏疏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雍正朝陕甘总督岳钟琪奏折称:“查编户之中,有回民一种,其寺皆名礼拜,其人自号教门,饮食衣冠,异于常俗。”清廷官员与回民之间的隔阂加深,实际上加剧了清廷官员对回民的蔑视,导致清廷在处置回教事务中的粗暴和蛮横不可避免。更为重要的是,原本分散孤立的回回教坊小区最终在传教大师的影响下形成了强大统一的门宦组织,极大强化了回回社会的政治动员力,清廷地方政府在回回社会的统治面临巨大的抵抗。

宁夏伊斯兰教研究会会长勉维霖在其《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中,详尽阐述了当时门宦领袖的政治权威,“门宦谢赫,一般驻于他的传教中心地道堂,以领导和统辖各地的信众。门宦谢赫既是寻道者穆里德的导师和引路人,也是全体信众的精神领袖和世俗首领,具有至高的权威,受到信众的特殊尊崇,他的指示和命令称为‘口唤’,不论精神问题还是世俗问题,教众都要竭诚遵从。”就这样,清廷在回回社会的直接统治对象,由过去类似于宗族的回坊个体,逐渐演变成庞大的门宦组织,他们有能力做出规模更大的反抗。

晚清时期中国西北回变持续十余年,最后被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左宗棠完全平定。此为一幅描绘陕西回变期间渭河战役的清朝宫廷画。晚清时期中国西北回变持续十余年,最后被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左宗棠完全平定。此为一幅描绘陕西回变期间渭河战役的清朝宫廷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老头和西北小伙 一份回历的争执
为在中国去伊斯兰化献上一计
明末清初的回回武人与苏菲大师——《河湟英雄传》读后感
试析中东部回民信仰丢失的原因
《世界宗教源流史》伊斯兰教之三十七:泛伊斯兰主义
2016年复兴伊斯兰精神大会宣传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