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探秘】 桓温父子与姑孰

图一    桓温拟重建姑孰城

一提起当涂的历史 ,当然离不开“姑孰”,因为“当涂”这个地名是从隋代才开始有的,而且不是本名,是因为要侨置从北方迁徙(逃难)来的士族才将北方的地名安置在这块原来称为“姑孰”的土地上的。

说起姑孰,那可得将历史大大地向前延伸,据考证,姑孰的地名早在三国的吴国黄武年间就有了。至于有模有样的姑孰城,那可就是桓温主持建筑的了。

图二     当代在原址重建的“姑孰清源门城楼”
这个桓温究竟是何许人也?说起来可能要吓你一跳,他是东晋年间的权臣,差一点就篡位当了皇帝。
要了解桓温的“履历”,还必须弄清他所处的那个朝代--东晋。我们对“三国”都很熟悉,那是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三国的最终结局是---归晋,就是由司马懿开创的西晋,首都在洛阳。当然,尽管势熖熏天,司马懿并没有当到皇帝,因为毕竟还拉不下“忠君”的面子。他的儿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没敢硬上,直至孙子辈的司马炎,才从魏元帝曹奂手中抢过皇权,当上了晋朝的第一位皇帝,史称晋武帝。

图三    晋朝皇帝世系表

晋朝的皇权与曹魏一样,都是从前皇上手中抢过来的(名义上是“禅让”),所以西晋的国祚也不长,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280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公元316年,为汉国(前赵)所灭。西晋统一仅37年,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公元318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南方建立东晋,史称晋元帝,中国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王朝(公元318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都城是建康(今江苏南京)。虽然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由图三可见,东晋前后虽然有11位皇帝,但总共只延续了100年左右的时间。除了第9位晋孝武帝司马曜、第10位晋安帝司马德宗两个以外,其他每位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长,如第二位晋明帝司马绍在位只3年,而第八位晋简文帝司马(320~372)在位仅8个月。这位司马昱当皇帝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在朝中当大臣,给第三至第七位皇帝辅政的时间却很长。因为他是晋元帝的幼子、晋明帝的幼弟,年纪不大,辈份挺老,第三至第七位皇帝都是他的姪儿、姪孙。他历经了元、明、成、康、穆、哀、废帝的七朝变更。而本文的主人公桓温与他是同时代人,年龄比他大8岁,但却是他的姪女婿,因为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司马昱能够当皇帝是因为前面几位皇帝不是早死就是被废,后面再无接班人,于是就轮到他这位“老资格”了。而且,还是由桓温推举的,因为当时桓温是“大司马”(军队总司令),权柄极大。
下面就要重点说说桓温了。

桓温(312-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
桓温是晋明帝司马绍( 299-325年)的驸马,因率军溯江而上消灭位于蜀地的成汉政权而声名大振,又三次出兵,分别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野心勃勃,甚至有意夺取帝位。
兴宁三年(365年),前燕再次攻打洛阳,守将陈佑出逃。当时在朝辅政的琅邪王司马昱得知,与桓温在洌洲(在今安徽和县)会面,命他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准备征讨之事。于是桓温便在姑孰大肆修筑城池与府邸,一方面准备进兵,一方面觊觎建康(南京)的皇权。于是,便有了姑孰城的第一次大规模修建,有了清源门及城堡的出现,也就有了“白紵歌舞”的美景与“桓公九井”及“孟嘉落帽”等典故的产生。
在当时,桓温这种“不臣”的做法并未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多大质疑,否则也没有那么多文人雅士追随他在“白紵松风”处大摆“落帽”欢宴了。纵观历史,所谓的“君臣大义”(臣子绝对不能反对皇帝甚至篡位)应该是在北宋朱熹等人创立程朱理学以后才“规范”起来的,在宋以前“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的想法可能很有市场。因为从曹魏开始,曹操夺了汉家天下,司马懿又夺了曹魏天下,作为桓温,似乎去夺司马家天下也未尝不可。
桓温的这种野心,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势力而未能如愿。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373年)也未能实现。

桓温的篡位野心虽然在世时未能实现,但却由其子桓玄在他死后做到了“昙花一现”。
桓玄是桓温的幼子,生于姑孰,桓温死时,桓玄才五岁。七岁,封南郡公,由其叔桓冲抚养,长成后多才多艺。与各派名士多有交流,且精通乐律。继其父、叔的余荫,桓玄成人后继续独揽东晋朝纲大权,至公元400年,领八州都督兼荆州刺史,已经实际控制东晋天下的三分之二。402年,自任太尉,驻姑孰。大亨元年(403年)9月,桓玄威逼晋安帝为其加九锡、封楚王,建都姑孰,置宰相以下文武百官。11 月在桓玄策划逼迫下,懦弱的晋安帝亲定禅位诏书,由百官送至姑孰,向桓玄“劝进”。于是桓玄在姑孰九井山设坛祭天,即皇帝位,国号大楚,改元“永始”,史称“桓楚”。 追尊其父桓温为“宣武皇帝”(桓温在死后30年终于过了一把皇帝瘾),后将国都移至建康。 不久,刘裕举北府兵起义,攻打建康,桓玄败逃江陵,重整军力对抗,结果遭西讨义军击败。第二年(404年)试图逃蜀,被益州(四川)督护冯迁杀死,时年仅三十六岁。“桓楚”仅存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真可谓是“昙花一现”。嗣后,政权复归于东晋,故从历史上严格来讲“桓楚”并不能算是个独立的朝代,只是东晋的一小段而已。
不管怎样,今天说到姑孰,却总是绕不开桓温父子。特别是桓玄,尽管只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下场也十分悲惨,但他却有一件“贡献”却永载史册,即颁布《以纸代简令》。
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虽早在东汉就由蔡伦发明,但官方典籍仍一直沿用旧习,使用竹木简或帛书写,十分不便。作为新型的功能优越的文字载体----纸,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桓玄篡位后,即下达《以纸代简令》:“古无纸,固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比以黄纸代之。” 短短22字,宣告了简帛时代的结束,历史正式进入以纸载体为主的书文化写本时期。纸张的广泛使用,直接推动了印刷术的出现。这不能不说是桓玄的一大贡献。

最后还要说一点联想:为什么隋初(开皇九年)侨置郡县,要将“姑孰”改名“当涂”?“当涂"(涂山)原在现安徽怀远境内,也就是春秋时的谯国一带。而桓温就是谯国龙亢人 ,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后北方士族南迁,投亲靠友,桓温在姑孰筑城,涂山老乡岂不要蜂拥而来?至隋初“侨居”姑孰的原谯国士族及百姓越来越多,则姑孰改名“当涂”,必是顺理成章的了。

姑孰八景之一   “姑孰松风”

附:桓温移镇姑孰

隆和元年(362年),前燕将领吕护进攻洛阳。河南太守戴施弃城而逃,冠军将军陈祐遣使告急。五月,桓温派竟陵太守邓遐率三千人协助守城,再次上表要求迁都洛阳,并建议将永嘉之乱后流亡江南者全部北徙,以充实河南之地,皆被朝廷驳回。后来,朝廷又以交州广州偏远为由,免去桓温的交广二州都督,改授其为都督并司冀三州诸军事。桓温上表推辞。 
兴宁元年(363年),朝廷加授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赐其羽葆鼓吹一部。二年(364年),桓温率水师进驻合肥,准备北伐。五月,朝廷进封桓温为扬州牧录尚书事,遣侍中颜旄宣旨,召其入朝参政。桓温以中原尚未恢复为由推托。朝廷不许,再次征桓温入朝,但当桓温进至赭圻(今安徽繁昌西)时,却又派尚书车灌前来制止。桓温遂驻军赭圻,上表辞去录尚书事一职,只遥领扬州牧。 
兴宁三年(365年),前燕再次攻打洛阳,陈祐出逃。司马昱得知,与桓温在洌洲(在今安徽和县)会面,命他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准备征讨之事,但最终因晋哀帝驾崩而作罢。 太和三年(368年),桓温获加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百度)

当涂横山

【图文编撰】老骥

【资料来源】百度、搜狗、《当涂县志》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晋演义》第八十九回 覆全军元显受诛 夺大位桓玄行逆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187)东晋乱局(附音频)
桓温
灭五国诛六帝的南朝猛人刘裕,是如何从穷二代逆袭为开国皇帝的?
年轻时砍柴种地打渔、卖草鞋,后当了开国皇帝,一生诛杀六位皇帝
构衅阶祸——晋末七位枭狐,殊途同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