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枥老骥|南京秦淮风光带深度游(一)——我眼中的夫子庙

伏枥老骥南京秦淮风光带深度游(一)

                ——我眼中的夫子庙


南京中华门城楼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江苏省省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旖旎秀美的江南风光,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去游览观赏。特别是以夫子庙为中心的秦淮风光带,更是常年游人如织,堪比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与北京天桥,为全国四大闹市之一。

我所居住的安徽马鞍山,与南京毗邻,直线距离仅25公里,有高铁、公交直达,许多在南京工作的年轻人常常是早出晚归,视南京为同城已久。

在这种背景下,我提出去南京夫子庙游玩,立马迎来许多人诧异的眼光:老爷子,作为一个马鞍山人,放着那么多名山大川你不去,南京夫子庙近在咫尺,你是没去过,还是没玩够呀?

其实,早年忙于工作,夫子庙虽去过多次,也总是掠影匆匆,对那一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宝地,何尝作过细细探究?现在退休了,时间大把,国内国外,名山大川,也玩了不少,唯有“灯下黑”,对近在咫尺的南京还真是了解不多,必须要作一次探幽入微、鞭辟入里的“深度游”,否则真对不住“南京毗邻”的身份标识了。

为了使外地网友对南京夫子庙有所了解,这里还是作一点较为详细的介绍。

南京夫子庙景区入口(牌坊)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四大文庙,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化教育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秦淮牌坊,位于贡院街入口处。

“天下文枢”牌坊,位于贡院正南,隔秦淮河与“双龙戏珠”大照壁相望。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在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国庆前夕,趁着游人不多,乘高铁到南京南站,再转地铁直奔夫子庙。有了南京“市民卡”,一路畅通无阻,70分钟就直达秦淮河边的贡院街。

站在贡院街口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而内秦淮河由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之誉。

临河而居的秦淮人家

视频:雨中秦淮人家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自南宋至民国,由于多次战火兵灾,南京夫子庙曾经四毁五建,最后一次被毁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

古桃叶渡口

1984年起,为保护古都文化遗产,历经数年的精心维修和复建,在东起桃叶渡,西抵中华门1.8公里的秦淮河两侧,一批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得到了恢复和建设,还兴建了高低错落、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河厅河房、歌楼舞榭,以及商业街众多的书肆、小吃店、茶馆与酒楼,并在河上恢复了绝迹多年的"秦淮画舫"。修复后的夫子庙古建筑群,周围茶肆、酒楼、店铺等建筑也都改建成明清风格。

秦淮河两岸风光

秦淮河上的游船码头

站在河边的石头护栏前,隔河就是“双龙戏珠”照壁。

晚间的夫子庙游人如织。

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八十年代恢复建设了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江南贡院、乌衣巷、王谢古居、吴敬梓故居等20多处、30多万平方米古建筑,亭、台、楼、阁、殿错落有致,再现了明清江南街市风貌和古秦淮河厅、河房景观,六朝、明清文化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

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则成为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

夫子庙内的明德堂

乌衣巷口

王谢故居

南京夫子庙是前庙后学的布局。孔庙、学宫与东侧的贡院组成三大文教古建筑群。

古时孔庙有一定的布局形式。一般前设照壁、棂星门和东西牌坊形成庙前广场,棂星门前设以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泮池是孔庙的特有形制,源自于周礼,而夫子庙凿秦淮河为泮池,是唯一利用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岸北为石栏,有"天下文枢"牌坊,游人至此可凭栏小憩,浏览秦淮河风光。

夫子庙的”双龙戏珠“大照壁位于秦淮河南岸,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全长110米,高20米,目前为全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照壁。

秦淮河上的游船码头,河对面就是“双龙戏珠”大照壁。

转身进入夫子庙。迎面就是大成殿。

殿前是高高矗立的孔子塑像,怀着虔诚的心,给孔老夫子行了礼,又紧挨着他老人家照了张像。

进入大成殿,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之位",左右配享四亚圣--颜回、曾参、孟轲、孔汲。殿的东边有小门通学宫。

走进殿里,一种肃穆的气氛立即弥漫开来,香烟缭绕,钟磬轻鸣,令人肃然起敬。

在“大成至圣先师”像前恭恭敬敬地祷告一番,期许"万世师表“老人家能给孩子们的学业带来好运。

环顾四周及上方,一方“有教无类”的牌匾高高悬挂在墙壁上方,昭示着不分种族、阶级、贫富,所有的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原来孔老夫子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了。

史载,孔子一生从教,教出了很多学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大成殿前立了一些塑像,旁边有说明牌。仔细辨识了一番,其中八尊是贤人,估计七十二尊是放不下的,除了殿内四尊”亚圣“,殿外只选了其中八尊做代表了。


孔庙院墙与学宫之间,东西北三面原来都有宽畅的通道,曾种植几百棵柏树,古木参天,郁郁苍苍。那时,在庙外的文德桥上凭栏眺望,大成殿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在绿荫丛中显得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文德桥碑,桥在碑左前侧,有行人正在通过。

由大成殿东边小门出,便是学宫——“天下第一学”。

殿后为"明德堂",相传匾额为南宋文天祥楷书,后由曾国藩改为篆书。

堂后为"尊经阁",阁原为教谕讲课讲堂,楼上藏有大量儒教典籍的刻板和诸多圣贤画像。清嘉庆年间又遭战火破坏。

上世纪孔庙的主要建筑均于1937年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

解放后,原学宫部分作为秦淮区人民游乐场,"名宦乡贤祠"则改为夫子庙小学;大成殿遗址辟为夫子庙广场。"文化大革命"中,剩余建筑又遭破坏。1984年,政府拨款重建夫子庙古建筑群,主体建筑大致恢复旧貌。

夫子庙两侧的东西市场,原是学宫前甬道。东甬道为学宫正门,门前有坊,上书"泮宫"。坊东为明清两朝状元、榜眼、探花题名牌坊。坊西为会元、解元题名牌坊,坊的背面是武科题名牌坊。东西甬道旁,原各有三祠两署。民国以后废科举,兴学堂,学宫逐渐衰落,祠、署分别改为学校、教育局、图书馆等,学宫甬道也成为摊贩市场,东西市场的名称便从那时开始。

现东西市场于1987年建成,总建筑面积为4400平方米,吸收了我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的空间形式和尺度,采用明清时代的街市风格,以石板铺地,店铺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店、庙、市、街合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位于学宫东侧的"贡院",始建于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范围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能幸存。同治时又重扩建,范围更大,考棚(号舍)有2万余间,居中国各省之冠。

当时贡院东起今姚家巷,南至贡院街,西至贡院西街与夫子庙隔街相望,北至今建康路。整个贡院成正方形,内有号舍(俗称考棚)20644间,一人一间,每次考试可容纳2万多人。

与正在考试的“举子”合个影。右前方即是“号舍”。

转了半天,还未进入“科举大考”的考场——江南贡院。

赫赫有名的“江南贡院”究竟在哪儿?

要了解江南贡院的具体情况,请看下一篇《走进贡院》............

作者简

伏枥老骥,一位从教四十年的物理老师,一个喜欢“探究”的旅游爱好者;一位热爱文史的初学写手,一个渐入门的公众号编辑。总之,是一个已届古稀仍童心未泯的老顽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夫子庙景点介绍
【南京】浅览秦淮风光带
夫子庙,你了解多少?
【散文】江南之旅/ 林立
南京夫子庙的夜景美不胜收
夫子庙,带你领略最美的景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