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枥老骥|成都文化游之杜甫草堂——老骥西游记(八)

伏枥老骥|老骥西游记(八)

前言:进入岁末,天气越发寒冷,且疫情竟严重起来,大型的户外活动均不宜展开,这不由使人更加想念曾经暢游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些日子,那些趣闻逸事…

笔者的《老骥西游记》已经写到了(七),从九寨沟、汶川、乐山、峨眉山直写到都江堰,却尚未写到成都,只是在成都周围转圈,其实,四川游的出发点与终结点都是成都,不游成都,等于没来四川,因为——成都乃天府之国的腹心之地,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即使是旅游路线,也都是从成都出发,游程结束仍然回到成都。

说到成都,真是个好地方——好看、好玩、好吃。

所谓″好看″,不仅仅是看风景(风景比成都漂亮的地方多了去了),在成都主要还是要看它的人文景观,沿着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去″看″,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靓点″。

古代成都琴台

伏枥老骥|成都文化游之杜甫草堂

               ——老骥西游记(八)

说起成都的历史,跟许多的名城一样,也算得上“悠久″了。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开始构筑城池;据此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近3000年前。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公元前316年,秦国先后吞并蜀国、巴国,以其地设立蜀郡。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改蜀郡置益州。

西汉时期,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其时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成都有“锦官城”或“锦城”之称。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蜀汉,以成都为国都,终于刘禅,历二帝,共43年。

公元304年,李雄在成都建国“大成”,史称“成汉”。公元347年,成汉被东晋桓温所灭,历5主,共43年。据史料记载,桓温西征的大军就是从姑孰(今当涂)出发的。

从东晋至唐,蜀境均称益州,成都一直为州治所在地。

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前蜀亡后,公元934年孟知祥又在成都称帝,国号亦为蜀,史称“后蜀”。孟知祥死后,其三子孟昶16岁袭位,统治30年,颇有作为,后好大喜功,盲目出兵,增加百姓负担,导致国力衰微,965年为宋所灭。

在历史上,孟昶是比较有名的一位地方割据君主,他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成都画家黄筌开创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派先河,雅好丹青的孟昶还特创“翰林图画院”,成为中国最早的皇家画院。

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蒙元军攻占成都,设成都路,属四川行省。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在成都割据,建立大夏国。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攻灭明玉珍所建的大夏国政权,在成都设四川承宣布政司。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率军攻入成都,自立为帝,国号大西,称成都为西京。清军入川,四川汉人极力抵抗,战乱多年,人口大减。康熙年间,朝廷实施“湖广填四川”大移民,成都才逐渐恢复生气。

1911年6月,保路运动在成都发起,清廷四川总督赵尔丰因镇压民众而造成“成都血案”引发民众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辛亥后,北洋政府通令设置四川省,成都为四川省省会。

民国时期,四川虽名义上统治于国府之下,但土匪蜂起,军阀混战,如有名的刘湘、刘文辉,甚至电视剧拍过的“傻子师长”都是代表。当然,川军在抗战中的出色表现也令国人注目(见电影《血战台儿庄》)。

看到这儿,读者可能有些郁闷:四川这地方怎么出了那么多皇帝和军阀呀?

四川,既是天府之国,历史上也是多灾多难的地方。以其“蜀道难于上青天”的险要地势,常于乱世时被枭雄割据,成为国中之国,长期的战乱带来的恶果总是经济凋蔽,百姓受苦,以致出现“湖广填四川”这样的大移民。

一唱雄鸡天下白。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成为川西行署首府。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各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一直至今,成都均为四川省省会。

今天的成都则早已脱胎换骨,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了。它领有十九个区、县与(县级)市,总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1700万,经济总量在全国前十行列,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成都是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名人无数。有杨雄、司马相如、卓文君、袁天罡、杨廷和、杨慎、常璩、黄筌等(刘备、诸葛亮、杜甫等不是成都本土人),近代名人有著名作家巴金(郭沫若是乐山人)、李劼人、刘湘、刘文辉、黄侃等,当代名人则有诗人流沙河、作家刘心武、歌唱家廖昌永等。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其最有名的代表当属杜甫草堂与武侯祠,凡来成都游者必先拜谒无疑。

一、杜甫草堂

记得小学时就读过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常为诗人晚年在成都的窘迫生活而叹惜,甚至生出一种莫名的羞愧——似乎自己就是那些将杜甫草堂被风吹过河的茅草拖去玩的顽童之一。

其实杜甫并非成都人。他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杜甫(712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公元759年冬天,曾任工部员外郞的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入蜀辗转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虽然不是成都人,并且只在成都“流寓”了三年多便去世了,但由于杜诗在文学上的巨大影响,特别是杜甫在成都期间创作的作品更是脍炙人口,使得成都与诗圣齐名,以致杜甫草堂已经成为成都的文化符号,草堂所在的街道也被命名为"草堂路“,绝大多数游客成都游的第一站便是草堂。

视频1:杜甫草堂简介

在杜甫草堂正门前留影

我们旅游团首先参观的就是杜甫草堂。

草堂共有正门、大廨、诗史堂、诗圣著千秋展厅、柴门、恰受航轩、工部祠、少陵碑亭、茅屋故居、杜诗木刻廊、浣花祠、大雅堂、万佛楼等近二十个景点。要将草堂玩“透”,没有一两天时间是不行的。对行色匆匆的我们来说,只能浮光掠影了。尽管如此,还是留下了不少“影子”。

草堂导游图

从正门(算是第一重)进入后,首先看见的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大廨。“大廨”是“官署”的意思,因为杜甫做过左拾遗、工部员外郞,这里算是他办公的地方。

大廨中央矗立着杜甫的铜像。两侧的楹联是叶剑英所题。

夸张的铜像将杜甫晚年漂泊不定穷困潦倒、跪在船头远望沉思忧国忧民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大廨门前气势磅礴的楹联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是深刻非凡。

下联

上联

異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诗史堂是草堂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重点建筑,里面陈列的文物集中介绍了诗圣杜甫的文学成就。

大厅中央陈列的杜甫胸像,深沉忧郁的目光映射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
这是朱德1958年来草堂考察时所题。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陈毅题
此联悬挂在堂内,生动地反映了陈毅嫉恶如仇的耿直性格。陈毅与朱德,两位老总都是四川人。

柴门是中轴线上第四重建筑,也是最小最简朴的一个,原为杜甫建造草堂时的院门。两侧有楹联:

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

此联表达出后人对杜甫的倾慕及无限崇敬之情。

小趣闻:带领我们参观的小导游在介绍此联时,对下联(如上图)的第三个字不认识,吱唔了半天没有读出来,其实这就是“艳”字的繁体,羡慕的意思。

过了柴门,就是第五重建筑——恰受航轩。里面陈列了自古至今所刊行的各种杜诗版本。

门前又是楹联(上图)。

自古至今杜诗的各种版本。

上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鹗先生骨

下联: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由恰受航轩出来,旁边就是五重主体建筑的最后一座——工部祠,它也是最重要的一座。

工部祠中央供奉着杜甫的神龛,神龛两旁的对联: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两贤指陆游与黄庭坚,他们分别配祀于祠堂的东西两侧,唐宋两代三位大贤共享后人供奉,闲时亦可推敲斟酌诗文,不亦乐乎?

黄庭坚

陆游

少陵碑亭:

步出工部祠 ,不远就是少陵碑亭。它是一座茅草作顶的亭子,是草堂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杜甫之所以又称作“杜少陵”,是有典故的。
“少陵”是杜甫的别号。杜甫曾居住在长安(西安)的汉宣帝与许皇后安葬处。帝陵名“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 。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 。而皇后陵较帝陵小,故名“少陵”(“少”即“次小”之意)。杜甫姓杜,又住在许皇后陵墓附近,故取其地名为别号,自称“杜陵野客”、“少陵野老”。
谒过少陵碑亭,便可由曲径通幽的小径去向草堂的核心部位——茅屋故居。小径碎石铺就,曲曲弯弯,两旁修竹茂林,鸟语花香,竟无一点喧闹之声,行走其间,不禁疑是穿越至诗圣所处的唐代了。

视频2:曲径通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碑

视频3 杜诗吟诵:

茅屋篱门

茅屋正面

茅屋之客厅

茅屋之书房

茅屋之卧房

茅屋之厨房

视频4:茅屋巡礼

在茅屋故居前

在“草堂岁月”塑像前

出了茅屋,沿“花径”继续前行。
“花径”原是茅屋前面的一条江边小路,当年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条两旁栽满花木的小径,他在诗中曾写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如今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

盆景园

盆景园

杜甫草堂留念

杜甫草堂留念

顺红墙夹道的花径徐行数十米后,有一个精巧别致的院落,其门额上书“浣花祠”。虽然浣花祠和杜甫草堂在一起,但是,它却与杜甫没有多大关联,而是为一位巾帼英雄而建造的。
传说,有一位姓任的姑娘住在溪边,替一个长满癫疮的和尚浣洗又腥又臭的袈裟,浣花溪中便泛出了朵朵莲花。就是这位从小就不同寻常的任姑娘,后来做了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成为一代巾帼英雄,人们为了纪念她,便修建了此祠。
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任姑娘成人后,被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崔宁纳为妾。
大历三年(768年,距杜甫离开成都仅三年),崔宁奉召入朝,留下他的弟弟崔宽守城。
沪州刺史杨子琳乘机发动叛乱,率精兵数千攻入成都,占据了城池。崔宽力战不敌,杨子琳一时气焰嚣张。
值此形势危急之际,精明果敢的任氏,拿出家财十万,一夜之间召募了勇士千人,任氏毅然披挂上阵,“手自麾兵”,进攻杨子琳。
巾帼英雄的壮举极大地震慑了叛军,“子琳大惧”,加之“城内粮尽”,“乃拔城自溃”。
由于任氏保卫成都,维护统一有功,受到朝廷嘉奖,被封为“冀国夫人”。但她一直居住在浣花溪畔,所以成都人习惯称她为“浣花夫人”,其祠便称为“浣花祠”。

浣花夫人像

由花径继续前行,则达大雅堂。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 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笔迹。
堂内陈列着一面巨型磨漆壁画和12尊古代诗人雕塑。雕塑栩栩如生、神采飞扬。12尊塑像分别采用了汉白玉、乌木和铸钢等材质,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在杜甫卧像前(后面为巨型磨漆壁画)

杜甫石刻像

杜甫坐像

李商隐

黄庭坚

陆游

辛弃疾

陶渊明

视频5  唐代遗址

不知不觉四个小时过去了,还有一些景点未及游览,大家疲惫地走向出口。孰知万佛楼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原来它就在出口附近。
楼为四层,木质结构,甚为壮观。据闻楼内古迹不少,可惜此时我们已经是精疲力尽,只得恋恋不舍地离开,将“佛念”留在心中,赶紧去喂肚皮了。

编后:将游记写成“长篇”,似乎作者、读者皆觉疲惫。但考虑到疫情如此,旅游何时能再开禁,不得而知。但读此文,相信未去过的读者即便一时去不了,也会对杜甫草堂留下清晰的印象;已经去过的读者亦能重温足迹,再作背书,亦为乐事也。作者自信:此文作导游手册,亦不惶多让。

作者简介

伏枥老骥,一位从教四十年的退休教师,一个热情满满的旅游爱好者;一位喜欢舞文弄墨的初学写手,一个自写自编的公众号玩家。总之,是个已越古稀仍童心未泯的老顽童。

与前文的阅读链接:(也可由文前的【伏枥老骥作品选】选择

7. 伏枥老骥|都江堰看水——老骥西游记(七)

6.【伏枥老骥】峨眉朝圣——老骥西游记(六)

5.【伏枥老骥】乐山拜佛——老骥西游记(五)

4.【伏历老骥】汶川遗址话地震——老骥西游记(四)

3.【伏枥老骥】 情系牟尼沟——老骥西游记(三)

2.【伏枥老骥】扎西德勒!在藏家作客——老骥西游记(二)

1.【伏枥老骥】在九寨过重阳节  ——老骥西游记(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草堂
钟灵毓秀,天府四川 (四)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旅游:杜甫草堂导游词
景致记录:看懂了杜甫草堂,也就明白了四川人爱杜甫的一颗心
成都杜甫草堂
(原创) 浣花溪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