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CTA——打破学科壁垒,聚焦甲状腺MDT

   引 言     

2020年7月1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学组、河南省医学会联合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2020年第九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学组年会暨第三届河南省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分会年会”线上正式拉开帷幕。

在经历了“名家论坛”及“手术讨论”后,各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甲状腺疾病多学科会诊(MDT)”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以助力甲状腺疾病诊疗。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林岩松教授进行了题为“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的131I治疗及其挑战”的学术分享。131I治疗是DTC患者甲状腺全切术后的一线治疗,只有在131I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放射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而DTC患者131I治疗包括“清甲治疗”、“辅助治疗”和“清灶治疗”三个方面,林教授就DTC患者131I治疗的目标、治疗指征的优化以及治疗决策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多种风险评估及动态评估影响术后131I治疗决策、131I辅助治疗的判断仍存在争议、“治疗反映评估”及“清甲”成功影响着131I复治指征判断。最后林教授点出,131I难治性DTC是目前临床的挑战。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牛丽娟教授进行了题为“超声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的学术分享,牛教授从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残叶新发结节规律的研究和基于深度学习特征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牛教授指出,目前研究结果表明PTC患者进行甲状腺全切或单侧腺体切除后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但随访中发现进行PTC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的患者的残留腺叶中会观察到新生结节,而关于残留腺叶新生结节特征规律的研究鲜有报道。牛教授及其团队选取2010至2012年腺叶切除后的456位患者按原发癌灶大小分为两组,对其进行了5年随访。发现年龄是残留腺叶中出现新结节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从残留腺叶新发结节发生率以及ATA高风险结节发生率的角度考虑,对原发癌灶1-4cm进行单侧腺叶切除是可行的。

超声是目前甲状腺结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基于肉眼所见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判断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不同资历的超声医生所做出的的诊断常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有望通过自动分析甲状腺结节声像图来快速完成频繁的图像训练,并生成相对客观的诊断结论。为验证CAD系统的可靠性,牛教授及其团队与清华大学合作,选取1037位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图像对CAD系统进行训练,之后选取540名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CAD系统与超声科诊断医生诊断效能的对比。结果显示该CAD系统的诊断效能优于有6年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由此可见,CAD系统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崔可飞教授进行了题为“超声造影(CEUS)模式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的学术分享。

甲状腺结节是颈部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在临床上准确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尤为重要,而超声是甲状腺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超声检查常出现“同图异病”“同病异图”等情况,造成疾病诊断困难。因而甲状腺CEUS技术应运而生。CEUS是通过造影剂来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清楚显示组织内的血流情况,实时动态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微血管灌注情况,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CEUS通过观察造影剂灌注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和增强模式等指标进行相关判断。其优势有:

①高频超声联合CEUS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

②CEUS对热消融的疗效评估及术后监测有较高价值;

③CEUS能够指导穿刺的靶点选择,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但CEUS有存在禁忌症、会出现影像重叠、对医师的要求比较高等缺点。临床应用应扬长避短,与其他技术合理结合,为甲状腺疾病的诊疗作出应有贡献。

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武晓泓教授进行了题为“甲状腺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分享。

武教授指出,基因组学告诉我们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蛋白组学告诉我们过去曾发生什么,代谢组学告诉我们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为探究糖脂代谢相关基因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BSRTC I、III、IV和V类结节中对于甲状腺癌诊断的价值,武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对术前细针穿刺(FNA)标本中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1、PKM2和LDHA在诊断甲状腺癌中价值最高,可作为术前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主要辅助指标,在甲状腺癌的预后判断中可能也有价值。糖酵解相关基因PDK1和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基因(ACLY、ACC、FASN及ACS)在甲状腺癌诊断中均未表现出显著价值。最后,武教授表示,代谢组学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甲状腺结节组织以及患者血清、血浆、尿液等标本中代谢产物的差异,在甲状腺病变分子层面的研究及术前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不同临床分期的甲状腺癌的代谢产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其与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甲状腺癌代谢组学的研究仍需要规范标准化分析方法及大量独立数据集中对初步结果进行验证。

来自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郑向前副教授带来了题为“安罗替尼治疗晚期甲状腺髓样癌(MTC)临床研究数据解读”的学术分享。

安罗替尼通过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重塑肿瘤微环境三大机制来发挥抗癌作用,它作用靶区聚集,选择性强,与治疗无关的药物作用少,具有良好的药效学和药动学性质。

II期和IIB期临床试验均证明安罗替尼对于晚期或复发性MTC患者具有较好的长期和短期疗效,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提高倍数、治疗响应率方面均略优于凡德他尼。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IIB期不良事件和严重事件发生率均与安慰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液毒性、出血、QT间期延长等临床影响较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并且停药率低。最后,郑教授指出针对安罗替尼,我们可深入进行亚组分析、探寻疗效标志物、寻找最佳获益人群及最佳治疗介入时间,进一步探索安罗替尼在术前新辅助治疗、TKI进展后的二线治疗中的应用。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李杰教授进行了题为“甲状腺乳头状癌WHO新分类带来的挑战”的学术分享。PTC是一种向滤泡上皮细胞分化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乳头状结构、浸润性生长或特征性细胞核,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类型。

李教授详细介绍了2017年WHO新分类中15种不同亚型PTC的特点及诊断要点,并指出肿瘤的局部侵犯对病理取材有着较高的要求,而目前PTC诊断面临的挑战有:

①对PTC生物学行为的认知

②PTC肿瘤形态的异质性

③2017分类中新增的交界性肿瘤的诊断

李教授表示2017WHO分类中新增交界性肿瘤是符合肿瘤诊断思路的,这将有助于PTC患者的个性化诊疗。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会采用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但大家仍热情不减。本次MDT专场打破学科壁垒,共商甲状腺疾病诊疗的新技术新进展,让人获益匪浅。

本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声对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及预测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术前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作用
滕卫平教授:甲状腺结节的「那些事儿」
甲状腺癌过去与未来十年
9-12:99.9%的“甲癌”成功翻盘!Jeff教你木乃伊结节(僵尸结节)鉴别秘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