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材中的这些古诗词“整过形”,你发现了吗?

疑窦丛生

开学初,我发现统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第2首古诗,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的“树头花落未成阴”变成了“树头新绿未成阴”。
 
这于我,不亚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我赶紧把诗文转发给了另外几个老师,希望他们能解决我的疑惑,自己也在网上搜索。首先是老同学发给我一篇名为风舞三湘的作者写的《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评析》,这篇文章是说王琦珍整理《杨万里诗文集》时,将“花落”改动成“新绿”,然后又说了用“新绿”的过人之处,并提到“花落”二字在诗中重复出现,有悖“诚斋体”的文字精炼。
 
而我以为如果真实情况如此,恰恰不宜改动,首先这是尊重原作者,原文。在我看来,古诗文毕竟不同于现代文的删改与节选。有关“花”和“落”二字在诗句中重复出现,我以为不足为奇,李白还“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呢,诸如此类在古诗中并不少见。
 
古诗词讲究意象,杨万里更是以“活法诗”著称,“花落”不仅与杨万里生平境遇相关联,更有一种凄然的动态美,蕴含着自然灵性和知觉情意,更显其“活”,意境优美!我们读者也能通过“花落”的意象还原出画面,体悟诗人心境。

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个答案我不满意,于是我继续搜索。后来发现在《花红别样——杨万里传》(聂冷著,2014年出版),《杨万里选集》(周汝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出版),再早一点的《杨万里集笺校》2007年出版的)等等有关杨万里的著作中所选《宿新市徐公店》全是“树头新绿未成阴“。不过,这些都是现代人撰写的,究竟是“花落”还是“新绿”呢?
 
后来又在“统编小学语文1——6年级下册答疑”上看到“在杨万里《诚斋集》(宋淳熙绍熙递修本、四部丛刊景宋写本)、清代张豫章辑《四朝诗》(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记载的都是‘树头新绿未成阴’,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并未发现‘树头花落未成阴’的版本。”看来“树头新绿未成阴“板上钉钉了。

只是,我们曾经烂记于心的“树头花落未成阴”又是哪来的呢?

旧惑未解,又添新疑


再读到古诗时,忍不住驻足观望,看看除了《宿新市徐公店》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诗作也是如此,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异化”呢?

这不,还真让我发现了几处,且听我一一道来。

这几首诗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首先我要说的是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脍炙人的五言绝句,估计三岁娃娃也可以张口就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然而这是后来的清代所编《唐诗三百首》的版本,此前的宋代版本是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宋人距离李白比之《唐诗三百首》(清代)的编者年代要近得多,因此一般认为宋代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以及洪迈所编的《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是“举头望山月”。
元代萧士赟《分类补助李太白集》,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收录编辑有规模,加之距唐代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所以宋代乃至元代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

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将第三句改为了“举头望明月”而第一句没有变。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唐诗别裁》时,将第一句改为“床前明月光”,第三句没变。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编写《唐诗三百首》时,吸纳《唐人万首绝句》与《唐诗别裁》的两处改动,从此才成为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静夜思》中的的“床”的意思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是睡觉的床,有人认为是窗户的,还有交床(古代可折叠的椅子,类似今天的小马扎)的,还有认为是栏杆,还有说是井台的。我觉得不论古人还是今人,文人墨客喜欢“凭栏远眺”的应该大有人在。
 
那天,听了蒋军晶老师的小课,他说他从“背井离乡”这个词中领悟到这个床很有可能是井台的意思,古人家家有院落,户户喝井水,《静夜思》作为一首思乡的诗的典范,译为井台似乎更为恰当。
对于山月和明月,我更喜欢明月。

蒋老师认为“明月”更为大众化,“山月”受地区所限制,平原地区的人就没法体会“山月”的意境。《静夜思》之所以在思乡的诗中流传更广,与它的大众化,通俗易懂分不开!我就是这么读读,也觉得通行版本琅琅上口,便为传唱,因而没有之前像《宿新市徐公店》“花落”变成“新绿”那么纠结与惆怅。

《七步诗》是魏晋时期曹植所作。其中的背景故事便是其兄曹丕称帝后,担心才华横溢、才高八斗的曹植会威胁到他的帝位,处心积虑,想方设法要处置他,于是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要除掉他!
 
我们常见的版本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在古诗中却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是怎么回事呢?曹植作的究竟是哪一首呢?

这一搜,倒是很明了了,原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明朝罗贯中先生在写《三国演义》时,写到曹丕胁迫曹植写诗这一情节时,写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过罗先生更改后的更为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作为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也为曹植《七步诗》红火添砖加瓦,以致于很多人知道“三国演义版”的《七步诗》,却不知原版的。

前面几首诗的变动,似乎对诗文的意义影响并不大。而《红豆》就不同了。
红豆生南国,春天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大家都很喜欢这首诗,我也不例外,不过我一直把它当成是思念远方的爱人的诗,字里行间表现出深切的思念。其实它是诗佛王维写给友人宫廷乐师李龟年(男的)的,是一首表达思念友人的诗,不是爱情诗。
 
在诗中“愿君多采撷”,也还有争议,一说为“愿君休采撷”,我们都知道“愿君多采撷”是表示“希望你多采一点”的意思,表现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情调。而“愿君休采撷”是指“希望你不要采”的意思。

这样看来,“愿君多采撷”和“愿君休采撷”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那么在这个诗句中他们的意思是矛盾的吗?然而我们把诗多读几遍,我们会发现“愿君休采撷”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而怕相思,所以无论是“愿君多采撷”还是“愿君休采撷”,表达的仍然是对友人的思念,而现在沿用的“愿君多采撷”情意似乎更为浓厚一些。
 
慢慢地,我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不再纠结于古诗词的中个别字的“变动”了,而是为自己的发现高兴。

古诗词在流传的过程会遇到许多热爱它的人,他们在收集整理中根据自身的体验想象给古诗词进行“微整形”,也未尝可知。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对一些作家作品加上自己的观点看法,只是没有把它变成铅字,而古诗词的流传最初多为手抄本,有个笔误或者改动应该就是很自然的现象了。我想古诗词中肯定还有更多的小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书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琵琶曲欣赏《静夜思》弹奏:方锦龙--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的诗禅
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3)8.静夜思课件
唐诗鉴赏:李白·静夜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