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养土鸡,放养后成活率低?老养殖户告诉你4项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以前在我们农村里面,很多人都会使用自家养的母鸡来孵化小鸡,而且基本上只要出壳率到达80%以后,母鸡就会带出去溜达,这时一些比较迟才出壳的小鸡可能连绒毛都还没干透。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非常恶劣的天气,人们基本上都能放心,因为有母鸡护着。

但是雏鸡的成活率往往不高,主要是因为刚出壳的雏鸡各系统功能还不完善,加上野外的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受环境、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在规模饲养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放养前必须先让雏鸡适应放养的环境。但是这必须得有一个过程,那就是雏鸡在放养前必须进行锻炼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雏鸡4~8周龄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放养,也就是说经过了育雏期,脱温以后,至于具体的放养时间建议根据室外的气温和青草的生长情况来决定(最佳的放养时间是4~10月份)。雏鸡从育雏室突然转移到室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雏鸡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养前的锻炼。为了让雏鸡尽快适应这种变化,锻炼的时候应该从饲料和肠胃、以及温度、活动量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1、饲料和肠胃的锻炼

在放养的条件下,雏鸡所采食的食物与育雏期所喂食的料差异很大,育雏期是以精饲料为主,而放养后一般以青草和昆虫为主,所以在放养前要进行饲料和肠胃的锻炼。

锻炼方法:放养前1~2周,在雏鸡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青草或青菜、和动物性饲料,尤其是虫体饲料,比如蝇蛆、黄粉虫、蚯蚓等,使雏鸡肠胃能得到应有的锻炼。在放养前,雏鸡日粮中的青料添加量要达到50%或以上,但切忌一次性增加,应该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以免青绿饲料过多造成雏鸡消化不良,从而发生腹泻的情况。

2、温度的锻炼

育雏室的温度相对毕竟稳定,而野外的温度变化却很大,尤其是昼夜的温差。雏鸡突然处于这种多变的环境中,非常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死亡。放养期适应的程度,基本上取决于放养前的温度适应性锻炼。

锻炼方法:育雏后期虽然温度也降得与室外差不多,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毕竟野外的气温不在恒定的状态下。所以,还要适当进行小范围变温的锻炼,使雏鸡逐渐适应野外的气候条件。

3、活动量的锻炼

育雏期的鸡群处于舍内有限的空间之中,其活动量小,而放养之后,活动范围扩大很多,短期内肯定会有不适应,容易造成因活动量大引起的疲劳或诱发疾病。所以在育雏后期要逐渐扩大雏鸡的活动范围,增加其活动量,以增强雏鸡体质,适应野外的放养环境。

锻炼方法:这个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扩大育雏室附近的范围。育雏室四周预留适当的空间,再用围网围起来,这样雏鸡就不至于处在舍内有限的范围之内了。

4、饲养管理的锻炼

为了让雏鸡尽快适应野外放养的生活环境,从管理上应该从精细逐渐过渡到粗放。所谓的粗放管理,就是把雏鸡的饲喂次数、投料量以及饮水等控制到接近于放养管理的模式,锻炼其野外觅食的能力。

还有一个是管理形式上的锻炼,野外的环境复杂,容易受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侵袭。所以要锻炼鸡群听从号令,也就是我们散养土鸡过程中所说的调教。至于如何进行调教,笔者将更新于下一篇文章中,这里只是提醒广大养殖户,雏鸡在放养前还有这么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

还需注意的是,雏鸡转移到野外放养,受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一定的应激。所以,在放养前和放养后的最初几天里,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以避免放养后雏鸡出现应激性疾病的情况。同时还要制定好属于贵场的免疫程序,并按时接种,为放养期提供良好的健康保证。不懂如何制定免疫程序的朋友,如有需要可随时咨询笔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示删,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能提高雏鸡成活率
散养土鸡的成本与利润
【肉鸡】肉鸡养殖效益提高秘诀
刚脱温的鸡苗如何喂养?
农村养土鸡需注意
春季1000只土鸡育雏的日常管理及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