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了三遍《论语》,我顿悟了孔子的养生智慧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养生的核心在于养心。


作者:每晚CC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

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却活到了七十三岁的高龄。

我在读了三遍《论语》后才发现,孔子能有此高寿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他一套独特的养生之道。

他一生的养生智慧,都藏在了《论语》这部典籍里。

你若读懂了其中的精髓,便能受益终身。

1

饮食养身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译文:饮食要讲究,米舂得越精越好,鱼和肉切得越细越好。

知乎上曾有个问答:“最靠谱的养生方式是什么?”

有个回答简单却触动人心:“吃好一日三餐。”

这看似简单,其实背后考验的,却是一个人能不能在琐碎的生活里,兼顾好自己的身体。

饮食不规律,随意对付的人,身体必定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

而每顿饭都不将就马虎的人,自然也会在一餐又一餐的均衡饮食中,养出一副好体格。

孔子在饮食方面就很讲究。

《论语·乡党》里,就曾记录了孔子在饮食方面的诸多见解:

比如,吃饭只吃七分饱,每餐必有姜,吃肉不能比粮食多,食物陈旧或变味了也不能吃……

这些养生理念,放到现在也仍旧适用。

杨绛先生晚年的时候,也对自己的饮食非常注意。

她每天会在自己的食谱中,准备一些鱼,木耳,以及水果、蔬菜。

除此之外,她的主食也很讲究,除了正常的米和面,还会常备一碗麦片粥。

正因为靠着在饮食上的精细,以及良好的心态,她活到了一百多岁的高龄。

古语有云:“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到点按时吃饭,合理荤素搭配,维持一天的营养所需。

保持好的饮食习惯,认真对待一粥一饭,就是对自己身体最大的负责。

2

修身养性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防止花天酒地;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防止好勇斗狠;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防止贪得无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而修行的关键,就在于守戒。

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要守的戒也有所不同。

孔子就曾提到,人在少年的时候,要戒色;到了壮年,就要戒斗;等到晚年,便要戒贪。

这是因为,人至少年,正是血气方刚之时。

此时最难克制的,就是对色相的迷恋、对权势的贪婪。

但如果太纵情于声色犬马,不仅会耗尽精力、断送前程,更严重的,还会枉送性命。

到了壮年时,好胜心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如果不加以压制,人就难以享受平静的生活。

久而久之,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人就一定会做出伤到自己的事情。

而人到晚年时,最该戒掉的,就是自己的贪念与得失心。

毕竟,功名利禄都是梦,富贵荣华一场空,到了最后,我们什么都带不走。

倒不如在余下的时光里,看淡得失,顺其自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人最难控制的,便是自己的心。

所以人活一世,便注定要修心一生。

当你修炼好了自己的心境,哪怕世事再纷扰,你也能安稳地走过人生的每一程,并比大部分人都要走得长远。

3

仁者养生

《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有人曾问“陆地神仙”张至顺:“养生的秘诀是什么?”

他只回答了八个字:“心存善念,厚道待人。”

孔子也认为,仁德的人方能长寿。

一个人多行善事,以德行不断滋养自己的身体,才能让身心内外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以慈悲待人,与人为善。

有一次,保姆养死了他最爱的君子兰。

季羡林却没有一句责备,还把责任揽下来,说是自己的过错。

还有一次,他的学生写一篇论文,需要查阅一些古代的刻本。

但由于刻本珍贵,图书馆的人不愿将它借给一个学生。

季羡林当时身为北大校长,知道这个事情后,二话不说就抛下公务,陪着这个学生去了图书馆。

直到学生录完卷子,季羡林都没有催促一句。

季羡林曾说:“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正是因为他的不断行善,才使得他的精神面貌越来越好,活到了98岁。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

“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善良,可以让人在不经意间远离病祸。

正所谓,心有多善,福有多深。

行善多了,自然心境平和,百病不生。

4

读书养智

《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对自己没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在孔子看来,空想对人生没有任何益处。

唯有读书,才能明理增智,改变人生的走向。

西汉刘向也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这里的医愚,不仅仅是说读书可以治愈一个人的无知木讷。

更重要的是读书可以让人活动大脑,让脑中血液保持通畅。

正因如此,身体的各项机能才会处于最佳状态,久而久之,便达到了养生的效果。

春秋时期,闵子骞非常仰慕孔子的才华,于是便拜孔子为师。

他刚来时,面色蜡黄,形容枯槁。

可过了一段时间,他不仅气色渐好,整个人也变得神采奕奕。

孔子见状,惊讶不已,便问他原因。

子骞恭敬地答道:“来到这里,每天读书,学会了辨别是非,懂得了很多道理,所以才有这样的变化。”

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式。

当你跌落低谷时,读书可以赋予你内在的力量,让你无论多么绝望,也不放弃求生的希望。

当你焦虑不安时,读书可以帮你缓解内耗、抚平创伤,让你在繁杂的世间,感受到岁月的静好。

用读书为自己打造一个牢不可破的精神世界,你才能以智者之眼,看开人生的很多烦恼。

所以,闲下来的时候,多读书吧。

5

乐观养心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安身立命,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理解天道规律,六十岁什么都能听得进,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孔子说,三十岁的时候,人就要安身立命,树立自己的行世法则。

可到了五十岁,甚至更大的年纪,人就应该慢慢地看开。

对非议不计较,对不公不抱怨,如此才能把当下的日子过好。

就像周国平所说的:“人的身体是受心灵支配的,心态好是最好的养生。”

好的心态,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中国当代艺术家韩美林,今年87岁了,身体却依旧硬朗。

过去的几十年,他也遭受了不少罪。

他曾被人下放到贫困山村,被人诬蔑陷害,被人质疑谩骂。

然而谈及这些遭遇,韩美林却说:

我一生苦难多,可是我活得很好,为什么?

很简单,做人只有一次,我若这也计较,那也计较,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也正是这种乐观的心态,让韩美林活力充沛,活得比很多年轻人都硬朗。

《黄帝内经》里提到,养生的核心就在于养心。

心小了,人就活不通透,自然百病缠身;

心大了,万事皆可放过,心中没了挂碍,身体自会松快。

诺贝尔奖获得者内斯·阿尔文曾说: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而《论语》一书中,就包罗了孔子的全部养生智慧。

你若想要后半生活得健康顺遂,不妨先熟读《论语》。

当你真正能把孔子的养生智慧化为己用,便能远离病痛的折磨,吃好一日三餐,过好一年四季。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本《论语》就是一本养生奇书
半部《论语》,读懂养生经
100条孔子经典语录(附译文)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孔子论“仁”
国学经典2
《论语》名言及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