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普通人都受用的8大思维习惯

原创:发愤的草莓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支配行为的思维习惯。

就像手机、电脑里的预装系统,冥冥之中总在支配你的行动,按照它们的内在设计逻辑运作。

这些年,有8大思维习惯深深烙在心里,不知不觉中,帮助我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

今天,写出来分享给你们。

01 数据思维

德国科学杂志Geo Wissen公布了最新的人类学调查,详细列出人们一生的都在干什么。

文章介绍,一个人24年零4个月的时间在床上睡觉;

近5年的时光从碗边流过,全部用于吃喝;

5.5年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自我娱乐;

6个月在马路红灯前或交通堵塞中度过;

9个月时间在洗衣服做饭。

看到这些内容,你是不是心有触动,摸一头冷汗。没错,这是数字的力量,一下子抢了你的眼球。

就好像两个类似的标题,《哪些小改变能引发人生大不同》和《哪些5分钟的小改变,能引发人生大不同》,明显后面的更有冲击力。

在一篇文章里,若能引用某些研究的数字,你会认为它更权威,不随意,值得信赖。

数字能制造震撼。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喜欢用数据和自己对话。

本子里固定有一张《人生只有900格》(假设人生到75岁,每个月为一格)。

一生于纸,尽收眼底。紧迫感来了,该干什么马上就干,别墨迹。

手机里还可以装类似倒数日的软件,或者是进度软件,比方说很萌的AT。



我坚持6年记录时间开销,原因也是如此。感觉会骗人,但数据不会说谎。

凭感觉做事,迷迷糊糊之中不知流失了多少宝贵时间,要知道,那都是生命。

记录时间之后,数字明明白白写在那里,今天是高效还是颓废,一目了然,无需辩解。

定计划时,数字也能派上用场。今天日计划预计多少时长,能不能拎得出来,看数字就知道。

写文章时,配以字数统计,一定时间后再加上篇数统计。用数字说话,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

如果这辈子你打算输出2亿文字量,平均到一天大概得写多少。看清了,拖延症自动滚蛋。

换个角度讲,人喜欢掌控感,数字正好满足这种需求。数字易度量,让你心里踏实。如同打开软件时,看到那个“*%”的进度条,你会有耐心等下去。

上次参加活动时,遇到一位90后财务自由的小鲜肉。他更有意思,喜欢给个人近期的时薪进行定价。如果有一个什么事情来了,他会拿出来和时薪的数字做个比对,再决定办不办。

他用数字帮助自己理性决策,难怪早早做到财务自由的阶段。

02 价值思维

以前做事常常没有“价值”的概念。拍拍脑袋、一腔热情全身而上,不考虑时间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不思考“价值”这件事,容易让人成为“讨好型”人格。明明手上有事在忙,同事一吆喝,说能不能帮帮忙,你马上就“好好好,没问题”。结果搞得自己很忙,对方也不觉得是麻烦你。

曾经有个来访者有困惑,我问她,在这件事上最终想要达成什么,价值在哪里。

她懵了——在她看来,一旦关注价值这件事,代表很功利,她不希望自己是一个“功利”的人。

这和个人价值观有关系,有的人喜欢随机漫步型的生活状态,不想做太多规划,走到哪里,就到哪里。只要自己觉得ok就行,没问题。

当然,也有可能她对“价值”的理解和我的不相同。我所谓“价值”,是指这件事跟人生梦想契合,与你要的生活状态是接近,那么算是有价值。



多伦多大学布莱克.理查兹教授在《神经元》杂志中提到“大脑的原则是除了那些特别的事情,其他的一律忘记。”

没有定义价值,这件事极易被忘。这也是为什么新手很随便地写了几条年目标后,后来多半会忘了那份年目标的原因。

在我看来,关注“价值”,起码有3个好处。

找到动力:能记住这个任务,并让这个任务产生动力感,有激情办下去;

明确结果:清晰这件事要办到什么程度,拿到什么样的结果,以终为始才不会漫无目地乱跑;

聚集力量: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真正值得投入的点上,集中力量干大事。

正如《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所提倡的那样。毕竟生命有限,又有那么多事情想办,到底哪一件事先开启呢,不可能随便抓一个上来,总要有个理由。

人生苦短,不要浪费在零价值的事情上。

03 换框思维

人在面对事情时,经常有跳出负面的想法。就像不小心做错事,口头禅多是“糟了!”“惨了!”。因为我们通常觉得做错就是不对,但如果做错是成长的机会呢?

不同的表述,会令你的关注点差之千里。比如“失败了”和“暂时未成功”,是不是不同的感觉?

“失败了” 这三个字让人气馁,而“暂时未成功”让人面向未来,朝着如何成功路子思考。

再举个知识付费更常见的例子。现在“听书”很流行。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听,大可以说那是“拾人牙慧”,好像别人先吃了一餐,我再吃对方牙缝里剩下的残渣,才不要呢。

如果你想让自己去听,不妨告诉自己:“一本20多万字的书籍,花20分钟就知道要点,一天听2本,一年都可以听700多本,这是以前10年都干不到的事情”。

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但换个框架看待此事,表达方式变了,能量就变了。



因此,每次有负面想法出现时,我会及时用纸笔写下来。看清心里是被什么想法障碍。如果这件事我很想做,只是恐惧而已,那是否换个说法让自己动起来?最后,经常是换个角度一想,马上就通了。

比方,孩子很调皮,不听大人的话。父母要让自己不乱飙脾气,不妨告诉自己“这是孩子大脑快速发育,所以开始有自主意识,成长了,应该开心才对。”

比如,别人批评你的时候,第一时间你会抵触,心里常想的是:“他怎么这么挑衅?对我这么狠心?”

如果换个框架想,别人的批评也可以当作是“他觉得我还可以做得更好!”怎么样,是不是心情就完全不同,而且自己更能冷静下来面对他的批评。

一花一世界,一词一天堂。换个说法天地宽。

04 成长思维

“成长”这个词听起来比较虚,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相信人可改变,不忍受闲下来的无所事事,不断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任务。

我始终有一个想法,在太舒服的地方呆久了会失去锐气,很难有冲上去的劲头。就像在800米长跑中,跑着跑着没跟上大部队,前面的人跑远,你就没劲头再冲上去了。

想要自己有所改变,往更好的方向迈出去,需要跳出舒适区,不停留在某个任务本身。



在职场中,领导布置一个常规的任务,除了完成之外,还会将这个任务的经验和流程清单梳理出来。

哪怕不是领导要求的事,自己也干得开心,因为下一次效率上去了,又能选择其它维度来提升能力。

每当一个任务令人乍一看很恐惧时,我会特意去追踪恐惧的源头是什么,试着把它解开。鼓励自己去接受这件原本害怕的事。

尝试给自己搭建脚手架,一步一个脚印。等到真正完成以后,回头一看,原来走了这么长的路,好像也没想象的那么难了。

有的朋友说不知道给自己设什么年目标,不妨经常问问自己三个问题——

  • 能做点以前不敢做的什么事情
  • 能做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什么事情
  • 能做点别人不相信你办到的什么事情

小目标完成之后,再设置一个更高维度的小目标,变成一个又一个的成长循环,一年之后就能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挖掘人生潜力,突破人生极限,都逃不掉成长思维。

05 图像思维

一图胜千言。如果我竭尽全力跟你描述房车多么豪华,还不如直接放张图给你看。



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能图像化的内容,尽量画图。

我的笔记本是一条原始横线都没有,空白页,恣意挥洒,爱画什么就画什么。

词不达意,图像来补。需要思考什么的,用图像最方便了,比一团密密麻麻的字来得直观。最起码用上思维导图,各个分类清晰,一目了解。

干巴巴、味同嚼蜡的文字,难以点亮大脑的兴奋点。写文章,做课程,少不了打比方。这也是图像思维的另一种呈现。

类比,能让枯燥的文字突然鲜活起来,就像做饭做菜时必须要下的“盐”,这已经是惯用的手法了。

讲故事属于图像思维。因为讲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情绪,能在人的脑里形成多重冲击的画面感,带来前所未有的触动。

一个简单通俗的道理,披上故事的外衣,马上摇身一变金光闪闪。

如果你想达成目标,更少不了图像思维。光是写几行目标,你是没有动力的。

要让目标跑起来,最好有图片来引诱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来,流行用照片制作梦想愿景板的原因。

即便没有愿景板也没关系,只需要闭上眼,想象达成目标后你最期待的那个画面,越详细越好!

在每日计划中,图像思维也能派上用场。

《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在他的另一本新书提到,他会在计划时“花几分钟来想象希望发生的事”。

这样,当真正在执行任务时,如果出现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他能立刻判断是否应该忽略它。

06 提问思维

“提问思维”的意思是,凡事遇到困惑,不知出路,可以先自问几个问题。

读书时,习惯求得一个标准答案。走上社会,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说得通就行。然而,很多人渐渐失去提问的能力。

曾经有个职业演说家、销售培训师吉尔,她每天都在拼命接课,异常疲惫。于是找到咨询师,希望咨询师能帮她大幅度提高目前的收入。

咨询师指着她日程表上的“银行主讲”,问她“为什么他们会需要你的这个主题演讲?”

吉尔说:“我不知道,但我猜那家银行最近正在经历新一波的销售低迷期。”

于是,咨询师让吉尔再回去了解清楚了“为什么银行会需要这个主题演讲?”等20多个问题。

一个星期后,吉尔很惊喜,因为她通过20多个问题,了解到很多被她忽略的信息。通过和银行经理联系,她为那家银行量身订制了一套为期一年的培训项目,从而获得以往主题演讲的15倍酬劳。

优秀的咨询师不会直接给你答案,明确说出这条路一定行。他们相信,答案在来访者心中,所以只用好问题帮你把答案引出来。



提出好问题,是获得好答案的前提。这些问题会成为“勾子”,哪怕无法立刻明白什么,慢慢的,答案会在日子长了以后显山露水。

提问还有不少用处。

比如,读书时,可以想想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为什么值得我花时间读?我希望从这里收获什么?先提问,再读书,就像带着一个特制的鱼网捞鱼,有的放矢,满载而归。

比如,面对多个选项无法决策时,问自己“把选项放下,在这件事上,我的目标是什么?”“除了这些选项,还有其它可能吗?”都可以慢慢理出思绪。

苦苦想要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不如提出靠谱的问题。

07 游戏思维

游戏思维,并不是说玩世不恭,带着一种吊儿郎当的心态行走,而是带着一种玩儿的心态,把生活中想象成一场游戏。

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游戏升级路上的小怪兽。玩游戏,必定会遇到它们的吧,那就对了,有什么好怕,想个办法把他按倒就行。

普通人的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鸡毛蒜皮,柴米油盐,各种人间烟火的杂事,每一样都去烦恼,铁定没个三天三夜能愁完。

即便没有烦恼,多是按部就班,平淡如水。每天只剩下吃喝拉撒加工作家庭,好像找不到什么盼头。

不过,只要你愿意用游戏化的思维装点它,必定活出星辰大海的感觉。



我喜欢在生活中加入好玩的元素。把平常日子里不怎么接触到的做法,引到稀疏平常的生活中,美其名曰“妙鲜多”。

比如,试一下这个星期只用左手去刷牙,或者是试一下上街吃饭,找一家从来没有进过的饭店,点一份从来没有试过的菜式。总之,你可以天马行空、异想天开。

日子长了,你会发觉,生活中有很多好玩、有趣的事,等待开发。就看你怎么样把它们调动出来,让生活平添新异刺激。

在生活这场游戏中,肯定会有游戏攻略。

我把这些经验拿出来,分享给其他的游戏伙伴,让大家少掉坑,少走弯路,在游戏的晋级道路上越走越顺利。

所以,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一份人生游戏攻略,有趣吧!

08 杠杆思维

杠杆思维,顾名思义,就是阿基米德提到的杠杆效果,给我一个支点,撬动一个更大的世界。

这个原理在高中学物理时熟稔于心,但能真正想起来并用到生活中,并不容易。用得好的都是高手。

Uber、airbnb、特斯拉、小米,无一不是利用大量的外部杠杆资产,撬动整个行业的指数型组织。

当然,杠杆只是形象的说法,包含着很多类含义。在有限的生命里,杠杆思维让你“四两拨千斤”。

一件事要推进之前,你为它赋予10个目标,10个目的,这便运用了杠杆效应。

拼死拼活,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可以。而如果是一个团队,各自发挥所长,就是加了杠杆思维在其中,才容易把一份事业做大做强。

还有理财中的“复利”,商业中的“系统”构建,都是杠杆思维的最好证明。

从平台上来讲,互联网是一个特别杠杆效应的地方。以前写文章,写到你的本子里,没有人能看见。



而放到网上去,哪怕你睡着了,这些文字还在网上散步,不知跑到哪里。也许在几百公里以外,那些不认识的人手里,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喜欢在网上码字的原因。在这里,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正是杠杆的力量。

做事时,不妨试着思考,这当中是否能找到“杠杆”。

说到这里,不知各位还记不记得上面的内容。别怕,8大思维小结在这里——

数据思维

价值思维

换框思维

成长思维

图像思维

提问思维

游戏思维

杠杆思维

过去,学到的各种物理定律、古代文学这个那个知识,可能很多已经记不清了。好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习惯悄悄地塑造和改变我们。

思维习惯,有时候比知识更重要。

拿破仑·希尔说:“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能够摧毁一个人。”

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改变自己的习惯就会改变性格,也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找到自己确信有用的思维习惯,持之以恒,让它们为你的人生助力!

——

青年作家、职场二宝妈「发愤的草莓」,陪你在柴米油盐中活出星辰大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时间管理的100条干货(上)
日更1000天的遐想
思维框架:达里奥的五步法——做成一切事情的底层思维方式
「2020伊始」我思考的十个问题
鱼先生:微习惯,带动价值
赚钱的3种维度,你停留在哪个阶段?用杠杆借力的思维去创造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