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是人类最深刻的倔强

哲学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度让我羞愧。我喜欢哲学,因为哲学总是在追求用理性的方法厘清问题、解决问题。可是面对这个关于哲学的自我确认问题时,我却无法用哲学的思维方法回答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学科无法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就意味着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边界是模糊不清的。这样一来,它的合法性都成了问题。

每个哲学家、每一个词典可能都会对哲学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义,可是很少有让大家都满意的。

兜兜转转,我觉得关于哲学的最好的定义或许还是最原始的那一个,即苏格拉底的定义:哲学就是“爱智慧”。

在现代科学看来,这个定义一点也不严谨、不精确。但它却简洁而有力地指出了哲学最重要的态度、方法和对象。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什么是“智慧”。

说起智慧,我突然想起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件轶事,他和朋友一起去德尔斐神庙,好事的朋友替苏格拉底求了一签,得到的神谕是“苏格拉底是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他很惊骇,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无所知的。为了证伪这道神谕,他找遍了全希腊,想找到哪怕一位比他有智慧的人。他最终失败了:知识比他丰富的人大有人在,但关于智慧,大家都一无所知。不仅如此,人们都犯了一个错误,即混淆了知识与智慧,所以他们都以为自己占有了智慧。

神谕说苏格拉底是全希腊最智慧的人,而不是最渊博的人。之所以他能在智慧方面超出常人,因为他至少有两个关于智慧的真理:其一,智慧不同与知识;其二,人类永远都无法获得智慧。

智慧不同于知识,那么这二者到底有何区别呢?

知识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总结,我们获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高效”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认识到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换有常,我们就可以“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就可以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处在生活世界中的我们,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总要对与之打交道的事物有所认识,这样才能顺利地生存下去。

那智慧呢?智慧是对于自我的反思和超越,我们获得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和谐”地与自己相处。

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还不够,我们还想要幸福地活着,可是总有一些困惑让我们寝食难安,比如生、老、病、死的问题;比如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无解的,我们每个人迟早要经历它们,并且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能够勘破生死,跳出轮回。但是我们总是忍不住去思考它们,或者试图用理性和逻辑解决它们。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作为有限的物种才会甘心生活在无限的宇宙中。我们才会真正与这个世界、与我们自己和解。而智慧就是我们想象中的、关于这些问题的终极答案。

哲学的目的就是要获得这种智慧。

接着我们来理解什么是“爱”。

爱不是获得或占有,而是对心爱之物的追逐活动本身。以最直观的爱情为例,我们对一个人的爱最狂热的时间往往不是把她追到手之后,而是那段求而不得的时期。正所谓“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等到把姑娘追到手之后,就会逐渐“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爱情这座围城自古如此。

我们明知道自己永远得不到哲学问题的答案,即我们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智慧,但是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换句话说,我们永远在追求智慧的路上,这就是所谓的“爱”智慧。

哲学早就知道自己的宿命:耗尽一生,却最终落得一场空。所以它干脆谦虚地自标为“爱”智慧,即追求、向往智慧,而不是“获”智慧。从这层意义上来理解,哲学从出生伊始,就注定了它悲壮的学科命运。这是一个注定不断推倒重来、自我否定、最后一无所获得学科。它就像那不断推着石头上山,然后又眼睁睁看着石头滚下的西西弗斯。

可是这又如何呢?

或许命运早已写就,或许一切终将归零。但谁又能否认这里上演着人类最深刻的倔强和尊严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春花:在希腊遇到三位老师
11个哲学入门问题,你能回答几个?
他们师承一派,隔空与儒家孔子叫板,是古希腊最厉害的三个人物...
哲学是生活中的盐
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能杠的人
苏格拉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