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应答学说浅论
阴阳应答学说浅论

    人体感邪以后,邪气就会“侵犯”人体的阴阳,使人体的阴阳发生了变化,这种感邪后的阴阳的变化就是人体阴阳的应答,所导致的后果就是阴阳不平衡了,此即是中医观念的“病”。中医即根据受伤后的人体的阴阳二气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使人体的阴阳重新达到平衡的状态,这就是“阴阳应答学说”所要阐述的内容。

    中医有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特别重视生命,因此形成了中医“向内看”的特点,即重视内因,这也符合哲学的观点,哲学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毛泽东《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正气乃人身之素有,若邪犯之,发病与否,须看正气之强弱。《内经·评热病论篇》:“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素问·刺法论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是有阴阳二气和合而成的,《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内经·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由此可知,人体是离不开阴阳的,有了这样的认识,那么,就更容易理解“阴阳应答学说”的精髓了。

    正气分“阳气”和“阴气”,人若感邪,阴阳二气,首当其冲。张从正《儒门事亲》:“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

    由以上可知,中医重视的是人体的内因,至于外因尚居其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虚实寒热,痰饮淤血……作用于人体,总要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其表现形式不在阴即在阳,不在表即在里,不在脏即在腑,不在气即在血。这正如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所说的一般:“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以证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多言者为阳,无声者为阴;喜明者为阳,欲暗者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感邪以后,即察阴阳,使之重新建立平衡,至于是何种邪气导致的,尚不在重要的议论范围之内,重要的着眼点在于感邪后机体的阴阳状态,即阴阳的病理状态。举例说明,《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条并没有论述是何病因,而主要是说明了有上述脉证,即可应用“麻黄汤”来治疗。以“阴阳应答学说”的观点来说,机体感邪以后,阴阳应答在表,故可以“汗法”来治疗。

    再举一例,《中医内科学》一书中对于“咳嗽”的论述,包含有二种证型,一是风寒,一是风热,如下:

咳嗽

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由上可知,“症状”一栏为机体感邪后的应答状态,应答为“阴性”的“风寒”型咳嗽,我们便以辛温之法而解救之;反之,应答为“阳性”的“风热”型咳嗽,我们便以辛凉之法解救之。其着眼处为“症状”一栏,并不讨论机体为何导致了应答,只在乎机体应答后的阴阳状态。

    我们以“阴阳应答”的观点来诊疗疾病,如此便可执简驭繁了,一切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抓住主要的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击而中,从而可使患者快速的恢复健康。

    在临证时,我们应用“阴阳应答学说”的观点,有助于我们诊疗一些“疑难病症”,比如肿瘤,我们中医只看人体得病后的“阴阳应答”状态即可,而不必过多的考虑为什么得肿瘤,肿瘤与什么因素有关等等;再如一些流行病或传染病,我们亦不必知道是什么细菌、什么病毒、细菌或病毒究竟是怎么样发生了变异等等,我们只需要根据人体的“阴阳应答”,即可进行辨证论治了。

    大道至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终极目标,阴阳应答学说,正是在这一主导思想脱颖而出的产物,相信阴阳应答学说,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病因学探索,不懂永远成不了大医!
道医学与中医学的差异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阴阳学说
浅论标本中气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价值(下)
《医学科普.中医哲学基础》
泛泛而谈话中医[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