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的炼钢水平
          明朝拥有的是是十七世纪世界上最先进的钢铁冶炼流程——那就是明朝末期的冶铁流程。这个流程的钢铁产量与质量,均为此时代的世界之最。

  《天工开物》中的钢铁冶炼流程,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这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简单来说,常规的炼铁法,只能炼出生铁。然后再将生铁锻打脱碳,又或者用熟铁入炉加温渗碳炼成钢(即灌钢法)。这就需要两次加热。然而在明朝时,中国发明出炒钢法,不需要冷却再次加热即可生产出钢材来,降低了燃料消耗量并大幅增加了产量。

  《天工开物》里面描述的炒铁炉,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在18世纪下半发明的搅炼炉。差别在于,欧洲的搅炼炉,通常使用熟铁棒或者钢棒搅炼,以烧去生铁中的碳,最后得到低碳熟铁。而中国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可以往生铁混入碳,或者说减低生铁去碳的速度。藉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此即称为炒钢。唯一的问题是,欧洲的搅炼炉发明的晚,但是百余年间持续发展,而中国的技术自清朝以后,几百年内不但没有多少发展,反而大幅倒退。

  此时中国的铁种类定义与后来不同,这时炒铁炉,炒出来的所谓「熟铁」,是所有含碳量2%以下的铁,也就是说,根据后世的熟铁(含碳小于0.2%)与钢(含碳介于2%~0.2%)的定义,这个「熟铁」的意义同时包含了后世的熟铁与钢。只是为温度不够,不管是炒钢或炒熟铁,炒出来的都是半固态糊状钢块、铁块。

  当时中国唯一还没有达到的,就是冶炼液态钢水,并因此进行精细的成份调配的程度。因为只有将钢加热到液态,才能自由且精确地控制其中的碳与其他元素的比例,百锻钢、灌钢,甚至熟铁渗碳钢等都是不可能做到精确调控的。

  最后,只有炼出液态钢,才能够混合其他合金造出合金钢,并且用铸造或者卷轧的方式快速生产钢材。明朝时期的中国已经达到钢铁冶炼的世界最尖端水平,但还差临门一脚,还没有到能够把钢融化成钢水的程度、以世界的规模,要在1740年,也就是60年后,欧洲才会有更高的技术出现,从而在中国技术停滞不前甚至逐渐倒退的情况下,第一次获得了世界规模中的钢铁技术上的优势。而这就是坩埚炼钢法。

  坩埚炼钢的关键在于那个坩埚,而坩埚的关键又在于他的耐火材料,或者说高温耐火砖。铁料含碳量越高,则熔点越低,而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的多,起码要达到1600℃,钢料才会融化成钢水。
   中国早已有坩埚了。这样的炼铁法,称为方炉,不过炼的是铁而不是钢。方炉可化铁,但是却没有办法化钢。

  这可能是达不到化钢温度的关系。根据手上的《天工开物》上的图片,显示明朝炼铁炉,可以发现都是开放式的炼铁炉,虽然有人力与畜力鼓风,但是光用眼睛看就知道他的热效率不高,没有办法有效聚热与留热。

  中世纪以来,中国的火炮技术的发展逐渐落后,有两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国储藏铁矿石与煤炭的磷与硫含量都比较高。因此炼出的铸铁性脆,作为火炮的性能往往比较差,要不就是比较容易炸膛,要不就是要用较厚的管壁厚度与较大的重量。

  实际上,这曾被称为明代「中国冶金技术的倒退」。

  中国自古以来采用木炭炼铁。虽然在宋明之后改采煤炭炼铁,属于最先使用煤炭炼铁的国家。但其实其本质原因并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由于北方林业资源日益枯竭,木炭的供应无法保证,只能大量采用煤炭炼铁。在中国的高磷高硫含量的煤炭影响下,就造成了铁产品质量的急剧恶化。在枪炮方面,含硫太多的铁管容易炸裂,无法保证射手的安全。这也是中国火炮落后西方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刀剑铠甲方面,唐朝的唐刀打造技术没有流传下来,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曾有人说唐刀技术是因为胡人屠杀而失传,最后仅在日本流传。这种说法虽不是没有道理,但也只是原因之一,而且还只是较不重要的那个。试想,唐人发明唐刀打造,即使真的失传,那么拥有更好条件的宋人、明人难道就不能重新发明出唐刀打造技术吗?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自从宋明开始大规模使用煤炭炼铁后,虽然钢铁产量大增,但是其质量实际上是降低了。要锻打出好刀的时间与成本也因此而大增。这也就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上古流传宝刀宝剑性能比现在工匠打造得好」这种说法的主要原因了。唐朝流传下来的宝刀,性能确实比一般宋明刀剑好得多。这也就是日制武士刀曾在明朝流行的主要原因了。

  至于日本的唐刀技术与武士刀工艺,虽然打造技术也是原因之一。但是真正的原因是,日本人口少,伐林数比较低,森林覆盖率较佳,因此主要还是用木炭炼铁,从而保障了其刀剑的质量。当然,日本人付出的代价就是钢铁产量比较低,这也就造成了其铠甲装备率不够普及的一个原因。中国与日本的数量与质量两种不同选择实在很难说谁比较高明。

  说起来,其实本来中国应该也有方法可以解决这个方案的。那就是利用水利槌锻来提升锻造强度,进而改善使用高硫煤炭。不过中国虽然大规模运用水车水排,却从未想过发展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的水力锤锻,因此优质铁料的提供能力就比较有限了。

  说到中国由于冶金技术的缺陷导致火炮技术的落后,本来这还有另一个方案可以解决:19世纪以前,包含东亚与欧洲,大部分的火炮,特别是陆军火炮都是铜铸的,青铜或者黄铜。可中国偏偏也缺铜,是个有名的贫铜国。如果要大造铜炮,则必须尽早把菲律宾占下来。而即便如此,铜价也肯定比铁价昂贵,财政上很难承担。因此这并不是一个好方法。

  实际上,16世纪英国也有这个问题,因此全力发展铁炮。并使英国铁炮有接近铜炮的性能,使此时的英国铁炮在欧洲,其价格甚至相当于欧洲自制铁炮的四至五倍。但实际上英国的铁炮性能好的原因,也是因为采取作弊的方法:他们不采用当前欧洲流行的煤炭炼铁法,而是全用木炭炼铁造炮,从而保证了铁炮的性能。而代价就是英国的森林被砍伐过度,森林覆盖率极低。直到十八世纪,英国开始采用焦煤炼铁,才部份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最终要到19世纪下半,发明了脱硫脱磷的方法,才真正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怎样得到炼铁的高温?
生铁,熟铁,钢,纯铁含碳量有什么不同具体点好吗?
世界三大名刃及关于世界三大名刃钢材的区分
世界三大名刃钢材的区分
“神刀”是怎样炼成的?
我国铁器使用,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