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两河文明,其实是死亡文明 不仅文字没有流传下来,
userphoto

2022.06.21 广东

关注
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两河文明,其实是死亡文明。不仅文字没有流传下来,连人种也不知换了多少次。两河文明死亡的原因,既不是战争,也不是瘟疫,而是灌溉农业带来的次生灾害——土地的盐碱化。
两河流域干旱少雨,农作物生长完全依赖河水灌溉。但长期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蒸发量过大,时间一长,土地就会盐碱化。苏美尔人和后来的巴比伦人都没有治理盐碱地的办法,只能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最终将所有的可以开采的土地全都变成白花花的盐碱地。小麦产量越来越低,随后改种大麦,大麦也减产严重,整个两河流域逐渐荒漠化。再也支撑不起原生文明的重负,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
其实,所有的灌溉农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但中国的先民早在战国时期就找到了对付土地盐碱化的办法。方法之一就是开沟排盐,在《吕氏春秋·任地》中,提出“子能使吾土靖而甽浴土乎”的问题。所谓“甽浴土”,就是开沟引水洗土去盐。这种引水洗盐的方法一直为后世沿用。元代和清代的《济阳县志》都记载:碱地四周犁深为沟,以泄积水,如不能四面尽犁,即就最低之一隅挑挖成沟,或将碱地多开沟弯为泄水之区,以卫承粮地亩,是以无用之抛荒,而为永远之利益矣。
另一个办法是淤灌压盐,这一方法也出现于战国,当时的秦国在修建郑国渠时,就使用了这种方法,“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结果关中变成了沃野,后被人们称为“天下陆海之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淤灌压盐,是宋神宗熙宁时期,地域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一带。宋朝政府还专门成立了淤田司来管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一方面改良了大片盐碱地,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粮食产量。
第三种方法是种稻洗盐,即在盐碱地里种植水稻,一方面可以获得不错的水稻收成,另一方面也可以洗去土里的盐分。清代康熙时,天津地方官曾引海河水围垦稻田20000余顷,亩收三四石,被人称为“小江南”。雍正时,清朝廷在宁河围垦,使这一地区“斥卤渐成膏腴”。咸丰时,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一带围垦,垦得稻田280余公顷,盐碱地变成沃壤。
本人在山西当兵的时候,也在盐碱地里种过水稻,每亩打个几百斤不成问题,而同样的地,种小麦就只有100斤收成。
中国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地区,属于黄河河套流域,气候和两河地区接近,也是干旱少雨,农作物全凭黄河水浇灌。但这个地区却没有被土地盐碱化破坏。这是因为,河套地区在建立灌溉系统的同时,还建立了排水系统,可以把田地里的盐分清洗出去。
同样是纯粹的灌溉农业,中国河套地区的种植业欣欣向荣,而中东两河流域却被盐碱湮没。这中间的生死之别,反映的是两地农业文明在生存智慧上的差异。
4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土地盐碱化问题探析土地盐碱化,是导致两河流域文明
灌溉农业,特别是在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干旱...
地震等灾害
课外地理 | 一文了解土地盐碱化与次生盐渍化
蹊说地理 | 盐碱化治理中的“井灌井排”是怎么一回事?
教学设计:土壤(下)(新教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