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6年叶帅决心动手前,担忧部队态度,杨成武:他们调不动一兵一卒
userphoto

2022.12.23 广东

关注

前言

毛主席曾评价叶剑英元帅“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一定要学会在该清醒的时候绝不糊里糊涂,定要在清醒坚定中有所作为,而在该糊涂的时候就一定不要斤斤计较,在稀里糊涂中过得轻松。

叶剑英元帅便是这样做的。他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会被一点儿错误的声音所影响,而在需要他挺身而出时,叶剑英元帅又总是坚定地站出来,为国家而战。正如当年毛主席去世后,叶帅不顾身体年迈,仍然要为稳定国家而坐镇一样。

毛主席不幸逝世后,叶帅和聂帅达成共识

1976年9月8日零时起,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已经非常糟糕了,他开始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上午11时许,毛主席心律失常,到下午4时,已经插上了鼻饲管,一直到晚上8时30分,毛主席的意识已经开始出现模糊的迹象。

同时,他本人浑身上下被插满了各种医疗器械,上下肢有输液管,胸部有心电监护的导线,鼻子还插着鼻饲管。在这一天之中,毛主席在清醒的时候仍然在看书、看文件,当然,这些都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的。

下午4时37分,毛主席进行了人生中最后一次阅读。此后,他再也没能睁开眼继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了。

时间刚刚跨过9月9日零时的门槛后,毛主席的心脏便永远地停止了跳动。新中国伟大的缔造者,一代伟人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这一天。

毛主席病逝后,举国悲痛,整个中华大地被笼罩在了一片悲伤的氛围里。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则开始秘密谋划着篡夺国家权力的阴谋。

为了保护好党的革命成果,稳定国家和社会,保障人民安定生活。老一辈革命家开始出山决心做出切实有效的行动。

9月21日,聂荣臻元帅对杨成武说了一番肺腑之言,并请他将这些话转告给叶剑英元帅,聂帅说:“他们那些人什么都干得出来,我们一定要有所警惕,必须防着他们先下手为强。如果他们把叶帅也软禁了,事情就会变得更加麻烦。所以,只有我们先下手,果断行动,才能够防止意外发生。”

同时,聂帅还强调道:“华国锋同志是中共中央的副主席、总理,是毛主席亲自指定的接班人,一定要争取得到他的支持。”

杨成武将这些话一字不落地传达给了叶帅,叶帅在听完后,对聂荣臻的这些话深表赞同,并表示:“深有同感,如今,有了聂帅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叶帅又关心地询问起聂帅的身体情况来,杨成武表示:“聂帅一切都好。”

叶剑英高兴地握着杨成武的手,高兴地说:“好,好好,只要聂帅一切安好,我就可以放心了。”

杨成武离开前,叶帅再次交代杨成武:“告诉聂帅,让他放心,有事情随时联系商量,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杨成武传达完叶帅的关心后,聂帅也十分赞同地说:“有他坐镇,我放心。”

叶帅和聂帅达成一致后,其他的条件也正在一点点成熟起来。在这一危险的背景下,李先念等人时常悄悄来到叶帅的家中,而一看到他们进门,叶帅就故意将收音机的声音开得很大。当时,秘书并不理解叶帅的这一行为,因为这个时候的叶帅,他的听力已经有一些问题,平时跟人说话的时候,都需要说话人故意提高声音才能听清楚。

如今,他却将收音机声音开大,这样,他听起来不是会更费劲儿吗?一直到后来,秘书才明白叶帅这样做的目的:防止谈话内容被窃听。毕竟,大家当时谈论的话题都是十分敏感的。

叶帅做事一向小心谨慎,除了将收音机声音开到最大,他还要求众人在谈话前,将要说的话都写在纸上,看完后当场烧掉。如此谨慎,实在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太过特殊,而他们讨论的事情又过于重大。

一次,叶帅在一张写有“陈锡联”三个字的纸上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叶帅与陈锡联没什么交情,他不了解这个人,也担心不知道能不能信任他。

李先念看到叶帅的问号后,他拿起笔当即便回答了叶帅:“陈锡联完全能够靠得住,可以放心用。”原来,陈锡联当年就是在李先念的带领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战争年代,两人并肩战斗,并结下了深厚战友情。所以,当李先念看到叶帅的迟疑后,他立刻毫不犹豫地给出了回答。

事实证明,李先念并没有认错人,在为毛主席守灵的时候,陈锡联悄悄地向他透露了消息,告诉他们一定要小心,敌人恐怕马上就要动手。

与此同时,叶帅和华国锋进行了秘密谈话,并得到了他的支持。10月6日,叶帅和华国锋一起成功抓住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事后,叶帅第一时间将这一好消息分享给聂帅,聂帅高兴不已,他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

“他们这些人罪大恶极,罄竹难书。全国人民都应该加入到深入揭发批判他们的行列里,如今的大好形势,令人振奋。这在我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决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将这一斗争进行到底。”

聂帅的支持就像是定海神针一般,支撑着叶帅能够大刀阔斧地开展行动。而叶帅越到临近行动之际,他也更显得小心谨慎。叶帅曾在一晚上搬了三次家。

对此,他的秘书在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曾这样说:

“那段时间搬家是很经常的事情,有时候一晚上可以搬三次家,就是你把那边刚安顿好,突然间一个电话:走,搬家,又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搬家。我们都搬习惯了,所以我们身边的东西,都是随手一提就可以走的那种,都是随手拿的。后来我说,你这一夜搬几次家,也睡不好觉了你干吗呀,他说这是狡兔三窟,小心一点总没错。”

杨成武成为沟通老帅之间的桥梁

1974年底,杨成武恢复工作后,担任了第一副总参谋长,主要负责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叶帅指示他,一定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军队上。

毛主席去世后,叶剑英元帅更是多次对杨成武强调,一定要将军队的指挥权和调动权牢牢握住,坚决不能落入别有用心之人的手里,让他们趁机插手军队。

为了不辜负叶帅所托,牢牢掌握住部队,9月28日和9月30日,杨成武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了总参谋部党委常委会议,会上,他一再强调:

“现在是非常战备时期,任何单位、任何地区,动用一个班、一个排(离开营区或驻地),必须经总参批准;动用一个连,必须报中央军委批准;并绝对不得执行职责之外的任何任务。这一条必须进一步重申,并严格执行,否则按军法论处。”

10月5日,叶帅见到杨成武后,再次询问他部队的情况:“军队的情况怎么样?”

杨成武还没回答,叶帅就再次跟他说道:“你就一直守在红机子面前吧,一定要掌控好总部,只要军队没问题就什么都不怕。”

杨成武信心满满地说道:“请首长放心,他们绝对调不动一兵一卒。”

这次行动,在叶帅等人的指挥下,有杨成武等老将的配合,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篇章。

在叶帅和聂帅进行秘密沟通和联系的整个过程中,杨成武承担起了联通老帅们的中间人这一角色。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个备受信赖的人在中间传递消息,事情才会如此顺利得以解决。

之所以选择杨成武,或许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有过当联络员的经验。

1967年7月的一天,毛主席在一次政治局的大会上,突然对大家说道:“已经7月了,我要去外面走一走。去武汉游泳,那里的水质好。”

毛主席的这一提议引起了大家的反对之声,出于担心他的安全,大家都纷纷劝说毛主席放弃这次出行。就连周总理也劝道:“主席,大家都不同意你去,这次还是不去了。”

然而,毛主席这时已经下定了决心,而但凡他下定决心要做的事情,就算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只见毛主席笑着,将手里的烟灭掉,说道:“没关系,就让我去吧。让杨成武跟我一起去。成武,你跟我去,就这么定了。”说完,他又指了指杨成武。

会议结束后,杨成武被周总理留了下来交代些事情,周总理说:“你这次的任务就是要当好联络员,同时保证主席的安全。你可以直接跟我联系。”

周总理的这番话让他更觉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此后,在跟随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的途中,他承担起了周总理和毛主席联络员的这一角色。将毛主席在途中的思想变化和政治见解告诉远在北京的周总理。

一天,毛主席拿着报纸坐在沙发上翻看时,突然向身边的人问道:“这是谁给我封了四个官呀?”说完,人们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到了“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毛主席幽默的问题并没有人敢接应他,因为这涉及的人物有些敏感,工作人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同毛主席开玩笑。

毛主席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寻常,他烦躁地说:“什么永远健康,难道这世界上还有不会死的人吗?”

整个房间里安静得可怕,工作人员走路、摆放东西的声音都显得清晰无比。毛主席再次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交代:“以后,你们不要宣传这些,不要宣传个人,要说马克思主义万岁,马列主义万岁才对。”

后来,毛主席出门散步,杨成武紧紧跟在一旁。走了一会儿后,毛主席突然开口问他:“你认不认识陈再道?”

“之前不认识,建国以后认识了。”杨成武回答。

“你觉得他怎么样?”毛主席疑惑地问道。

杨成武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军队里的老同志都是跟着主席您干革命的。”

毛主席似乎是听进去他说的话了,又走了一段路后,问道:“陈再道现在在哪里?”

“不知道。”

“不知道就去问总理,你转告陈再道三句话:有错就检讨,注意休息,也要注意安全。”毛主席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杨成武立即回应道:“是的,主席,我立即报告总理。”

很快,杨成武便将毛主席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周总理,周总理当即便理解了主席的用意。

曾先后九次参加阅兵仪式,护卫毛主席外出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长期在我军中担任起了高级领导的职务。为推进我军向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防空力量十分薄弱,为了加强我国重点城市的防空建设,杨成武先后担任了天津和京津的防空司令员。在他的协调努力下,防空部队整合力量、强化训练,逐渐成长为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空中力量。

1954年10月,杨成武担任副总参谋长,此后,他在总参谋部里一干就是20多年,成为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进行战略策划和实施战略指挥的最信赖的助手。

1958年夏秋,毛主席做出了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杨成武既是这一战略策划的发起者,又是指挥部队实施具体作战任务的指战员。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起武装叛乱,正在视察边防工作的杨成武被立即召回北京商议对策。在他的指挥下,西藏得以顺利平息了这次的意外。

此后,无论是中缅勘界警卫作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还是援助越南、老挝等国在抗美救国的行动中,杨成武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决策和指示,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协调并处理好各种问题,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此之外,杨成武同志更是先后九次参加过阅兵仪式,展现了解放军的军威。对于阅兵仪式,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军队,军队,是军都有队。都讲究队列、队形。古代讲阵法,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熟知八卦阵,那种'阵’实际上就是队形、队列的变化。孙子练兵也很重视'阵列’。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也还是讲究'队形’的。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动作、我们的队列,把20多年浴血奋战中养成的优良作风、英雄气概、崇高品质,有形地展示出来,告诉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这就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的英雄队伍。搞阅兵,其意义也就在这里。”

杨成武同志能够先后九次参加阅兵仪式,这在我军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他对解放军在大型阅兵仪式方面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

就连美国的一名教官都曾对中国的阅兵仪式大加赞叹:“中国的阅兵分列式是世界一流的,我们不知道它的指挥官杨成武将军,是用什么办法将成千上万的士兵训练得如此整齐划一、规范标准,确实非常不容易,我们是望尘莫及。”

除了参加阅兵仪式,创造出具有我军特色的庄重气派的阅兵仪式外,杨成武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担负起了陪同毛主席出国考察和访问的任务,保障毛主席的安全。

新中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急需苏联提供帮助,为此,正值斯大林70寿辰之际,毛主席应邀出访苏联。

当时,新中国还面临着蒋介石反动派搞破坏的风险,为了保障毛主席的安全,杨成武对火车运行环境和车厢内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此后,只要火车每停靠一站,杨成武都要亲自听取警卫部队的安全汇报,并认真检查疑点,一定确保万无一失后才会再次启程。

在杨成武同志几十年的党员生活里,他始终如一日地展示了作为一名老红军、老党员的优秀品质。无论曾经处于什么环境中,他始终不曾动摇过心中的红色信仰。

2004年2月14日,杨成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在见证了国家的富强后,他终于欣慰地闭上了眼睛,和自己热爱的祖国说了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聂荣臻的遗憾:手下雄兵最多时25万,为何没成为第五野战军司令员
聂荣臻一个笑话查出一个大叛徒
聂荣臻曾批评过粟司令,粟裕晚年找他平反,聂帅是怎么回复的
叶帅的追悼会,,多位遗孀受邀参加,排序成难题,聂帅一招巧妙化解
老照片:那时候他们正年轻,哪怕一身补丁,也是光芒万丈
伟人为何能够统领群雄,开国元帅们说出了答案,陈毅的答案最委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