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文公何以成为千年专制黑暗中一束炫目的亮光?
userphoto

2023.03.21 广东

关注

传说为晋文公都邑故绛的山西襄汾赵康古城

晋文公让人感佩的,首先是他豁达大度的宽容胸怀。他即位后,对惠公和怀公两朝时期的老臣一律予以留用,甚至对曾经为惠公和怀公多次出谋划策加害他的权臣吕甥、冀芮之流也予以重任。

吕甥和冀芮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唯恐日后晋文公会秋后算账,就沆瀣一气,密谋叛乱。二人势单力孤,朝中无人与之同流合污。想来思去,他们就想到了曾两次追杀文公的寺人勃鞮。重耳差点死于勃鞮之手,与重耳有深仇。重耳执政,勃鞮必然害怕被诛杀,更何况勃鞮胆力过人,武艺超群。若得之相助,大事必成。于是吕甥和冀芮派手下找到了勃鞮,三人一拍即合,欲夜焚公宫,烧死重耳,另立他人为君。

回家后,勃鞮暗自思量,以前两次刺杀重耳,都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何况“桀犬吠尧,各为其主”,今晋国初定,百姓大欢,重耳即位也未治罪于我,再做此伤天害理之事,是为大逆不道了。斟酌再三后,勃鞮决定戴罪立功,告发吕、冀二人的这次夜焚阴谋。

勃鞮连忙赶往公宫,报门求见文公。文公闻报,厌恶之情油然而生,愤愤言到:“孤差点死于他手,孤还未追究他,他倒找上门来了,不见。”

恰好狐偃在旁,就急忙劝谏:“主公新立,正宜捐弃前嫌,广纳忠告,不可拒之。”

文公听狐偃言之有理,立即改主意宣勃鞮进宫。勃鞮进得宫来,就把吕甥和冀芮的密谋和盘托出。进而出谋说:“主公不如与狐国舅微服出使秦国,请秦穆公出兵,再平晋乱。臣请留绛城,为诛杀二贼以做内应。”

文公沉吟之际,狐偃说:“事不容缓,臣请从行。国中之事,子余(即赵衰)必能料理。”

文公依计而行,一举荡平了这次内乱,晋国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文公根据周游列国的所见所闻,首先从安定国家入手,修明政治,施惠百姓,以图尽快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以胥臣、魏犨为代表的一批老臣主张除恶务尽,以期防患于未然。赵衰持不同意见,他进谏说:“惠怀以严苛诛里克杀七舆大夫,失去人心,主公应该实施宽容的政策,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

文公从其言,乃颁行大赦:“改恶从善,既往不咎。”

吕、冀党羽为数甚众,虽见此布告,心中也是多有怀疑,只认作是晋文公的权宜之策,一些元老旧臣也坐卧不安,心中惴惴。文公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如焚,从亡诸贤也无计可施。

一天,文公刚解开头发准备沐浴时,门吏报告,文公逃亡时卷走他们盘缠的那个头须求见。文公一听勃然大怒:“此人好生大胆,劫走寡人的库藏,致使我等忍饥挨饿,乞食卫、曹,一路困顿不堪。今日还有什么脸来见寡人!”

门吏听命,下令此人离开。头须不但没走,反倒笑嘻嘻地问:“主公是不是正准备洗发?”

门吏惊呼:“你怎么知道?”

头须说:“主公正在洗发,必然要俯身弓躯,他的心也跟着倾斜,心倾斜,说话一定是颠三倒四,所以我的求见被拒绝。主公能容勃鞮,所以免去了一场灾祸,为何就不能宽容一个小头须呢?小人此来,并不是要求主公宽宥,赦免小人的劫财之罪,而是有安国之策要献上。主公若拒绝见我,我头须从此就远走高飞了。”

门吏闻言就把头须的话如实呈报给了文公。文公心想:“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我拒见头须,那可是我的不对了。”于是,立即命门吏宣头须进宫。头须见到主子,立即叩头谢罪:“小吏利欲熏心,劫公子钱财而逃,致主公受难,罪该万死!”

文公温和地笑了笑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起来说话。”

头须站起近前一步,悄声问道:“主公可知吕、冀党羽有多少?”

文公说:“为数肯定不少。”

头须又说:“我听说吕、冀党羽自知罪重,都在观望,主公当思以安抚之策方为上。”

文公看着头须:“你可有好的策略?快快讲来。”

头须回答:“小人劫主公之财,致使主公挨饿,小人之罪重,国人皆知。如果主公出巡能用小人为御车,使举国上下都知道,那主公不念旧恶的名声就传出去了,那些人还会再有什么怀疑的呢?”

文公听后,自忖还真是个好办法,如果再用勃鞮为御戎,岂不更好!

文公想妥,次日即托言巡游,让头须赶车,勃鞮护驾,招摇过市,到绛都城外,巡视数日。那些半信半疑、左右徘徊的人,看到这种情形,不觉感叹:“勃鞮追杀重耳,头须劫君之财,都是十恶不赦之罪,文公都能舍弃前恶,不加追究,反倒予以重任,我们那点小错有什么可以担惊受怕的呢?”

文公用浩瀚宽广的心胸化解了人们的疑虑。自此,谣言自消,人心思安,社会稳定,晋国逐步繁荣昌盛。一个属于晋国、属于晋文公的霸主时代呼之欲出。

有德必报,有功必赏,这是晋文公内心始终坚信不渝的信念。早在前637年秦军护送重耳归国时,就曾经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重耳一行刚渡过黄河,狐偃便把祭祀用的玉璧交给重耳,依依不舍地强笑着说:“公子今已渡河,不愁大功不成。臣随公子逃亡,周游列国,谋事不周,结怨公子,若归国因此被杀,还不如让臣从这里走开,做一个外臣呢。”

重耳大急,泪水不觉夺眶而出:“我归国若不与舅舅同心,当与此同命,有河神为证!”说着就把那枚玉璧奋力投进河里。

介子推在旁看到这一切,很反感,就对旁人说:“公子归国乃天意,狐偃想把这份功劳归到自己头上,岂不是贪天之功?我真是羞于与其同朝为官。”自此,介子推就萌生了功成身退之意。但这一退意,让晋文公在无意之中却犯下了一个悔恨终生的错误,中国的历史也由此多了一个哀婉凄恻的悲凉传说。

复国行赏,晋文公没有根据个人的好恶,而是尊崇礼仪,坚持“先德后力”的标准。他曾对人说:“那些能够引导我以仁义行事处世,使寡人茅塞顿开的贤人,应该得到上等的奖赏;那些帮助我出谋划策,使寡人不至于取辱于诸侯的谋士,应该得到中等的奖赏;那些冲锋陷阵,在刀光剑影里拼杀,用自家身命护卫寡人的将帅,应该是更次一等的受赏者。所以,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又其次赏功。”

他据此制定了行赏的三个等级:随他逃亡者为首功,送钱送物者次之,在绛都欢迎者又次之。每个等级再分别按功劳大小,上下其赏。譬如,第一等级从亡者中,以赵衰、狐偃为最;以下是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珍、颠颉诸臣。

行赏完毕,晋文公又令手下出示一布告:“倘有遗下功劳尚未得到赏赐者,特许其申诉。”也许是日理万机疏忽所致,也许是“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为人狷介,自命清高,耻与狐偃一班热衷于名利的功臣为伍,萌生退意不上朝的原因,总之,晋文公是把介子推忘到了脑后。

介子推可能认为文公可以同患难,不可以同享受,也不去搭理那份布告,就悄悄跑到了10里之外的绵山(今襄汾县汾阳岭,一说今介休绵山)隐居起来。

后来,此事传到了文公耳中,文公痛心疾首,泪流满面:“想当年在卫国,是子推割股啖君,今寡人大赏功臣,怎就独独忘了子推?”愧疚之余,晋文公就亲率文武百臣浩浩荡荡地到绵山去寻找介子推。

这以后就有了众所周知的晋文公火烧绵山的故事。惜乎子推耿直倔强、宁死不出,亦惜乎文公一片感恩图报的仁义之心付诸东流,反酿造惨剧,介子推宁死不出而亡于熊熊大火之中。

这次刻骨铭心的教训让文公悔恨不已,但没想到接下来的一件意图报恩的事件又造悲剧,文公痛彻心扉,泣不成声。

公元前633年冬季,为救宋国受制于楚国,晋文公决定先打击楚国的盟友曹国。

曹君共公是一个穷奢极欲、昏庸无道的势利小人。重耳当年逃亡时,曾在曹国遭到曹共公傲慢无礼的对待。曹共公甚至不顾一国之君的颜面偷窥其洗浴,气得重耳愤恨不已,发誓一定要报此奇耻大辱。

曹君不能以礼相待重耳一行,但曹国国相僖负羁却深明大义。僖负羁多次劝谏曹君礼待重耳,曹共公嗤之以鼻。僖负羁郁闷,为给曹国以后留条退路,回家后就命妻子吕氏备下上好的饭食酒菜,并把一对玉璧藏于其中,连夜送到了重耳一行栖息的驿馆中。重耳那时正在为曹共公无理慢待生闷气,拒不吃曹君饭食。闻曹国相僖负羁送饭来,喜不自胜,感慨地对随从说:“真想不到曹国还有如此贤臣,我假如有幸归国执政,一定会以礼相报。”

重耳进食时,发现了那对玉璧,就对负羁说:“相国惠顾逃亡之人,使我们不至于受饥饿之苦,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重礼相赠呀?”死活不肯收下。僖负羁愈发敬佩,由衷感叹:“晋公子穷困到如此地步,对钱财尚不动心,其志不可限量呀!”

仅3年时间,僖负羁的预感就变成了现实。文公治下的晋师一路高歌猛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兵临城下,包围了曹国的都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国相僖负羁深知晋国兵强马壮,遂进谏曹君求和为贵。曹共公听信一班奸佞胡言乱语,竟以僖负羁私通敌国为由予以罢官免职。

晋军一鼓作气攻破城池,活捉曹共公,文公始知僖负羁的遭遇。文公始终记着僖负羁的馈食之恩,就对大帅先珍说:“僖负羁对寡人有盘飨之惠,他家在环北门一带。传令下去,不许惊动僖大夫,如有犯僖氏一草一木者,当斩不饶!”

魏犨和颠颉奉命守城,闻听文公之令,心内不服。两人心想:“不过是一顿饭而已,哪里用得着如此大张声势?如果以后僖负羁入侍于晋,必被主公重用,那时他的爵位必在我俩之上,受他的闲气,还不如放一把火烧死他,主公追究下来,还能里外不分,处死我两个随他出生入死的功臣不成?”魏、颠二人一拍即合,索性置文公命令于脑后,故意放大火烧死了僖负羁,魏犨不慎喝酒过多,从墙上一跤跌在火堆里,也被烧成了重伤。

文公闻报,既感愧对故人,又怒火万丈。为严明军纪,毫不留情地处死了颠颉,又根据情节轻重,革职魏犨,待其立功赎罪。

文公亲至僖宅,含泪安慰负羁之妻:“贤嫂受惊受苦了。事已至此,贤嫂节哀,不必烦愁,寡人为你养育孤子。”

殷殷之情、切切之意,令旁边诸人潸然泪下。

一年之后,即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晋楚城濮战役。在以晋国为首的晋、齐、秦、宋等国的中原联军和以楚国为首的楚、陈、蔡、郑、许等国的南方联军形成对垒之势时,晋文公为感谢数年前他们逃亡楚国时楚成王对他们的盛情款待,在生死关头,毅然践行了当年“退避三舍”的千钧一诺。晋军上下齐心,同仇敌忾,楚军理屈心虚,士气低落,结果晋军大获全胜,楚军溃败如蚁。

楚军统帅成得臣率残军败将狼狈逃窜,晋大将魏犨接文公命令,自觉地给他们让开一条道。魏犨威风凛凛地大声喝道:“奉我主命令,放尔等一条生路归还本国,再报当年款待之恩!”

一腔浩然正气让成得臣羞愧难当,再想想自己当初擅自做主、盛气凌人的样子,自觉无颜面见楚君,于是哀叹一声,拔剑自刎。

城濮战役,以晋国为首的晋、齐、秦、宋等国的中原联军完胜以楚国为首的楚、陈、蔡、郑、许等国的南方联军,一举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晋文公坦坦荡荡的君子风度令天下英雄叹为观止。

又两年后,即前630年,郑国出尔反尔,明附晋国,暗里勾搭楚国。晋国遂联合盟友秦国一起讨伐郑国。两国会师,势不可挡,不费吹灰之力就包围了郑国都城。郑伯听大夫叔詹建议派能言善辩的七旬老翁烛武竟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穆公背晋亲郑,撕毁晋秦结盟协议而擅自撤兵。

晋国众将士心中愤愤不平。狐偃向文公请战:“秦军离去不远,臣请率军追击。秦有归心,必无斗志,可一战而胜。打败秦军,郑国自然闻风丧胆,郑国都城可一举拿下。”

文公忙说:“不可,不可!寡人靠秦国的帮助才得有社稷。否则,寡人怎能有今日?楚子玉(成得臣)对寡人如此无礼,寡人尚且退避三舍,以报楚君当年厚待之恩。秦晋是累世姻亲,怎么能够甥舅之间互相侵犯呢?秦师走就让他们走吧!没有秦国,我们就不能战胜郑国吗?”

晋文公有恩必报的坦荡君子情怀,感染激励着三军将士,上下齐心,同仇敌忾,很快郑国就顶不住了,派人求和。晋师又大义凛然、理直气壮地取得了一场胜利,凯旋而归。

发乎心、止乎礼,爱乎心、拒乎情,当晋文公把感恩图报当作内心的一种不期然的自觉时,他那熠熠发光的人格光辉才能在中国数千年专制的黑暗中经久不息。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元中国时代》《前中国时代》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其从公元前4000至前1046年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是国内外第一套用考古学结合文献学揭示出黄帝至商亡这三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系列图书。

《前中国时代》入选商务印书馆官方发布的“2021 历史好书 60 种”榜单。

《元中国时代》入选“2020 百道原创好书榜年榜·人文类 ”,同时在 2020 年 “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好书读者投票评选”活动中获得第二名,在“历史的回响”类别中高居榜首。

《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自2022年6月由研究出版社出版后,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2022年6月第5期好书、百道网2022年7月好书、中国出版集团2022年7月好书、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今日头条好书、长安街读书会推荐干部书单(经典篇)“2022长安街十部好书”等推荐榜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东周列国志(2)
典故说春秋75:“璧谢”之恩,晋文公与曹国的恩怨
三晋历史名人录——晋文公 ( 春秋霸主)
汉民族形成前的中华民族(二十四)晋文公(下)
史记 三十世家 晋世家
闲谈晋国10 公子哥的行乞逃跑之路,一代霸主怎么样流亡天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