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隆平小时候身体协调性差,曾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

1998年6月24日,湖南四达资产评估事务所在长沙举行资产评估结果发布会,他们宣布:通过210天的工作,对11万组数据资料进行严格审查论证,评定“袁隆平”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为1008.9亿元。

一夜之间,袁隆平从一个终身躬耕于田畴的“农民”科学家,摇身一变,成了身价千亿的富翁。

可是拥有千亿品牌价值的袁隆平却依旧过得非常朴素,他专门买便宜打折的东西,住的还是单位分的那套旧家属楼。

有一次,他与夫人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于是买了十几件轮换着穿。

能够取得如此骄傲的成绩,能够坚持勤俭节约的品格,都离不开年幼时母亲的教育。

生于北平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父亲袁兴烈,时任北平高等小学校长。母亲名叫华静,是学校的教师。

他是袁家的第二子,乳名二毛,因为排在袁家“隆”字辈,为纪念出生在北平,父亲为其取名隆平,也寓意为“家族隆盛,世事昌平”。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儿子出生的第7天,特意带着袁隆平穿过天安门广场。

袁隆平的母亲华静,生于风景秀丽的南国扬州。从小就被父母送到教会学校读书,接受西方礼仪、文化艺术教育。参加过新文化运动,高中毕业之后积极投身到社会工作中,在北京的一所学校任教,以图以自己所学报效国家。

她是那个年代的新女性,是那个年代最为亮丽的一个族群。她也具有热爱家庭,为了丈夫和儿子甘于奉献和牺牲的传统女性美德。

自从婚后生下长子之后,她便辞去了教师的工作,专心在家相夫教子,成为了一个全职太太。

而她的家庭背景和学识修养,给予了儿子不一般的教育,成为了儿子的启蒙老师。

袁隆平曾经说过:“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的母亲。小的时候她教我英文启蒙,晚上检查我的作业。她很虔诚,做事一丝不苟。她非常慈善,非常厚道,品德非常好,我现在坚持与人为善,跟母亲对我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1931年~1936年,仅仅5年之间,袁隆平随父母辗转北平、天津、江西赣州、德安、汉口等地。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他也见到了尸横遍野的场景和被战火烧焦的故土家园……

虽然他们在动荡中流浪,可是母亲并没有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当袁隆平蹒跚学步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开始给他读尼采的书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宝库,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不能作为大家的教师了,可是袁母却做了自己5个孩子的老师,她把自己生平所学的知识和经验,都完全地放在了自己5个孩子的身上。她特别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开发孩子的智商。

袁母和当时的知识青年一样,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袁母喜欢西方的哲学,最喜欢的就是尼采。

正是由于喜欢,她才会在不经意之间将那些哲学道理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们。正是由于母亲的这种言传身教,尼采,这位西方的意志论者,深深地影响了袁隆平。

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中,袁隆平的事业遇到无数的挫折、失败、质疑和历练。“文革”的磨难,3000次试验失败,旁人的质疑,别有用心者的诽谤和中伤,都没有让他放弃自己心中的信念。

也正是由于这种影响,形成了袁隆平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失败了不气馁,找到原因从头再来就是啦!”

乐观开朗和不服输的性格,是袁隆平母亲给他最好的礼物。

言传身教之言传

当孩子长大能听得懂故事的时候,袁母就开始给孩子们讲故事听。袁隆平又是五个兄弟中最爱动脑筋提问题的一个,母亲看在眼里,高兴在心头,经常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

袁隆平印象中最深的一则故事是母亲讲的一个哲理故事:

一天,一只胖胖的狐狸正在觅食,听见一群雏鸡在围栏里唧唧喳喳地叫着,馋涎欲滴,便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在围栏一角它发现了一个小洞。可是洞口太小了,它那肥胖的身躯进不去。于是,这只狐狸便绝食5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那个小洞,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雏鸡。可是,这时它发现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却出不去那个小洞了。无奈,它又绝食5天,再次饿瘦了身躯。结果,回到院墙外的狐狸,依旧是原来那只狐狸。

母亲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袁隆平还非常小,不能理解母亲的用意。不过长大成人之后经历了许多的功名利禄以后,袁隆平才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是用这则故事告诉他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欲望。

1936年8月,袁隆平进入汉口扶轮小学读书,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是水深火热的时候,国土沦丧、尸横遍野。为了让袁隆平记住国耻家难,袁母有意给孩子们灌输国家、民族尊严的概念。

袁母会给他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特意给他讲民族英雄岳飞为了捍卫国土,浴血疆场的故事。

会给他讲“国土是神圣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场,他们演绎了多少壮怀激烈的历史篇章,都与国土紧紧相连。”

“土地是万物的母亲。我们民族自远古时代就对土地怀着虔诚的信仰,我们的祖先总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历代皇帝在年末岁首都要净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总要到先农坛,亲自扶犁,演示耕作一亩三分地。土地始终是人类的血脉所系,衣食父母,所以,我们要怀着最虔诚的敬意来叩拜土地。”

正是母亲的这些教育,让年仅6岁的袁隆平第一次感到了沉重,第一次知道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在袁隆平脑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言传身教之身教

言传身教相结合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袁母给孩子们讲故事是言传的话,那么祭拜神农则是一种身教了。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人们万世敬仰的先贤。袁隆平一家搬到汉口的住处不远就有个“神农洞”,相传是神农降生的地方。

为了教育孩子,袁母在搬到这里还不到一个月就带着孩子们游览了“神农洞”。

“神农洞”里供奉着炎帝的塑像,这里青山环绕,香火鼎盛,又时值秋季,正是农民即将秋收的季节,来这里祭拜的人络绎不绝。

袁隆平看见这么多人都朝神农的塑像虔诚祷告,禁不住问母亲,为什么神农这么受到人们的爱戴呢?

于是母亲便给他们兄弟讲了神农诞生和神农尝五谷的故事,并且告诉他们,“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当年神农氏教给人们种出来的!”

这是袁隆平第一次听到神农的故事,袁隆平第一次在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粮食和民生疾苦的烙印,他第一次懂得了“民以食为天”的含义。

6岁这一年,袁隆平随着母亲到汉口的一家果园里游玩,对于从没有见过农村果园的袁隆平来说,什么都是稀奇的。

袁隆平爱上了美丽的果园,爱上了这片绿色的土地。

正如袁隆平后来所说:“从此,每到桃子成熟的季节,我记忆中那个美丽的果园便飘进我的心灵,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正是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一生理想的基础,从此和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进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抗战爆发之后,袁隆平随着母亲逃难到了湖南桃园镇,1938年8月,袁隆平转入湖南省弘毅小学读书。在这里,袁隆平度过了一段真正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也是在这里坚定了他学农的理想。

桃源镇正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所在地,这里风光迤逦,景色绝美,一派恬淡宜人的田园风光。

这对袁隆平来说,就是一个仙境,很快他就爱上了这个如花园般美丽的地方。

“调皮的小马驹”

1939年冬天,战火烧到了桃源镇,昔日的世外桃源变成了一片焦土,9岁的袁隆平随家人逃往了重庆。

孩子都是调皮的,都是探险家,对于孩子们来说,处处都是宝藏。

小时候的袁隆平长得并不英武,祖母曾经笑称孙子为“丑鬼杨樊”。

袁隆平自己曾说过:“我小时候长得相当'丑陋’,瘦瘦小小的一点也不英武。”虽然自己长得并不英武,但是袁隆平并没有因此而自卑,他机灵、淘气、生性调皮,加上属马,所以被家里人称为“调皮的小马驹”。

袁隆平小时候身体协调性不好,做事笨手笨脚的,可是他却一天也闲不住。经常在酷爱花草的母亲摆弄花卉的时候过来帮倒忙。

母亲这边刚把花从花瓶里拿出来,他那边就迫不及待拿起花瓶去倒水,可没等花瓶拿起来,就给碰倒了,洒了一地的水。母亲拿起花瓶换水时,他又摆弄起放在地上的花,结果一不小心,折断枝杈。

还没有到吃饭的时候,他会积极帮忙拿碗筷,可是毛毛愣愣的他,常常是走路一个不稳,便弄个杯盘狼藉。

每当这些时候,自知闯祸了的他都会躲在一边不声不响地站着。

然而这些捣乱并没有受到母亲的责备,反而更加频繁地让儿子帮忙,继而训练和调动儿子的积极性。

这样造成的破坏性更加大了,家里遭了秧。不过经过了一段时间破坏性的训练之后,袁隆平果然长进了不少。

但凡是孩子,那么肯定是调皮的,袁隆平小时候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否则不会被称为“调皮的小马驹”了。

袁隆平的邻居是个木匠,他经常看木匠叔叔将一个个铁钉衔在嘴里,用的时候就拿一个,他也想体验一下这是什么感觉。

他在工具箱里找了几个铁钉,照着木匠叔叔的样子拿了一个放在嘴里,照着。叔叔的样子再吐出来,再放进去,不过他一点也不熟练。他想知道叔叔是怎么做的,于是衔着铁钉跑去隔壁看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结果跑到门槛的时候稍微不注意,被绊倒了一下,结果含在嘴里的铁钉一不小心也咽了下去。

袁隆平一下子慌了神,赶紧去找妈妈,妈妈一听袁隆平将铁钉咽进了肚子,可吓坏了,赶紧找人把儿子送到了医院。

终于在医生的帮助下,将铁钉取了出来,才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几十年后,袁隆平提起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笑出声。

袁母是伟大的,她给了年幼的袁隆平丰富的知识,帮助儿子树立了伟大的目标,坚强的信念,帮助儿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袁隆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隆平的母亲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母用“六粒种子”培养儿子
看了袁隆平的母亲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名门贵族
一个人和一个家族的命运,往往两样东西有关...
刚刚,送别袁老,这是他永远难以言说的痛!
她终生未嫁却有5万多个孩子,其中一个“小孩”,养活了13亿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