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业认证全面启动前,这4所高校就是支柱?

7月31日起,一读EDU(id:yidu_edu)开始推出“一流本科”专题文章,计划为您展现多个国内外本科教育案例。蜘蛛池

今天推送的是“一流本科”专题之八,涉及到一件颇受国家重视,但又不常被人提起的事——专业认证。欢迎您持续关注这一专题文章,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同事。

本科专业认证今年已成为教育部工作的一大重点,相关动作连连,然而社会上却鲜有关注。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下称“教育部评估中心”)与山东大学合作开展人文和社科类专业认证标准研制等工作。山东大学由此成为承担国家专业认证标准和机制建设的4所支柱性高校之一

另外3所支柱性高校是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受教育部评估中心委托,中山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分别承担理科类和农林类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认证体系和认证平台建设等工作,华南师范大学承担建设和运行师范类认证平台工作。

考虑到《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本科专业认证,推动实现教育质量评价的国际实质等效”,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很可能将迈入一个新阶段。

下面,一读君将为你揭开专业认证的神秘面纱,同时探析目前中国专业认证的成就、进展与未来。

01

什么是专业认证?

专业认证已在国际上行之多年,是得到广泛采纳的保证和提高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高等教育认证(accreditation)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资格认证。该认证可对达到或超过既定教育质量标准的高校或专业给予认可,协助院校和专业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其中,专门职业性专业认证(professional programatic accreditation,简称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它由专门职业协会、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同进行,为进入专门职业界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这些职业性专业一般是与公众健康、安全、人民生命财产等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例如医药、卫生、工程、法律、师范等。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有一个经过严格专业教育评估认可的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提供质量保证。

在美国,认证关系到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经过可靠认证机构认证的专业才能被行业和社会承认,学生才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否则将附加很多要求和条件。

对学生而言,如果专业没有通过适当认证,在获取资助、奖学金、学分或学位互认等方面均会遇到困难。

专业认证包括“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三大基本理念,尤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为繁荣。

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发起的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目前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经过艰苦卓绝的谈判与努力,我国亦于2016年正式加入

华盛顿协议(来源:国际工程联盟网站截图)

国内的专业认证结果可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案例

例如,通过专业认证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在《华盛顿协议》相关国家和地区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或申请研究生学位时,将享有当地毕业生同等待遇。这为中国工科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国际统一的通行证。

再如,通过第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学生达到高校毕业要求的,视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面试合格。

02

我国专业认证工作的进展

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了多项重大举措,促进不同专业认证协调有序发展。现在,专业认证已然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保障“四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保障“四大体系”

第十届国家督学、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希文在教育部网站刊文指出: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履行职能的基础平台,属于改革最关键、最迫切、最关注的环节。从专业建设切入抓改革,既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提纲挈领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作用,又不会产生抓手太大太空,难以落地的弊端,可以以此为“牛鼻子”。

同时,杨希文还在文中表示,开展专业认证,就是健全高等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的“组合拳”之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我国专业认证是从工程教育起步的。

2006年5月,教育部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开始了工程教育领域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2016年,我国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认证的实质等效。

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标志这些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医学类专业认证

教育部于2008年成立了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开始医学类专业认证建设。

截至2017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与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实施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开展90个专业点的认证,其中有12所高校开展国际认证。

这标志我国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对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经管类专业认证

2015年12月,首批经管类专业认证试点启动。

44名教育界、行业企业专家对西南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等7个专业点开展了现场考查。

2016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接受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第三级)暨全国首家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并在第二年顺利通过。

这标志着中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

师范类专业认证

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在全国启动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

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首个分级分类专业认证办法,构建了横向三类、纵向三级的认证标准体系,包括认证办法和中学、小学、学前教育3个相互衔接的认证标准。

第一级

定位于办学基本要求监测,包括15个专业办学核心数据监测指标,旨在促进各地各校加强师范类专业基本建设。

第二级

定位于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以定性指标为主,旨在引导各地各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合格标准。

第三级

定位于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旨在以评促强、追求卓越,打造一流质量标杆。

除上述专业外,其他专业认证也在积极筹备之中。

例如,武汉大学率先接受理学专业认证,中国农业大学率先接受农学专业认证,中国传媒大学率先接受新闻学专业认证等等。

这表明,我国的很多专业认证是从最好的专业点开始试点的,进而带动其他高校也积极达到“国标”。

03

专业认证怎么做?

实施专业认证离不开标准、认证机构和专家。下面将从国家标准体系、认证机构、专家队伍等方面,为你一一探析专业认证的肌理。

国家标准和三级认证体系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万多个专业点,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有了标准才能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下一步将依据《标准》做好“兜住底线、保障合格、追求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工作(和上文的三级基本一致),同时对不合格专业要“想办法让它合格”,在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的时候“调整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来源:教育部官网)

此外,多数专业认证会重点考察“五个度”:

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

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

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考察“五个度”的目的是引领专业发展方向、确立专业质量标杆,用“一追求、二突出、三提高”的新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即:以评促强,追求卓越;突出学生中心,突出持续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质量保障力度。

认证机构

教育部和各地建立了专门的认证机构。

其中,教育部评估中心于2004年8月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评估工作,专业认证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为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实施工作,2018年5月,评估中心确定了11家具备开展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名单。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2.北京教育评估院

3.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省教育事务评价所)

4.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5.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6.浙江省教育评估院

7.安徽省教育评估中心

8.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

9.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

10.湖北省教育评估院

11.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

专家队伍

相关专业陆续建立了专业认证机构和专家库。

例如,2008年,为开展和推动全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

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组织专家修订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试行)》,建立认证工作管理制度,规范认证过程;组织研讨会和各类培训会,邀请国际专家参与,初步建立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库。

验收结果与反馈

专业认证验收结果包括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3种。若是验收组验收通过,会保证6年的有效期。结果为有条件通过,有效期则是2年

认证专家还会给出反馈意见,如武汉大学化学专业得到的反馈意见为:

武大化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批化学专业之一,综合实力和水平居全国前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该专业具有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学术研究优势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专家组建议,在专业教育中进一步贯穿通识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引进方面更好地进行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综合考核。

04

小结

专业认证在我国已经从个别试点发展到全面启动的阶段,未来将进一步推广。

高校可以对标“国际一流”,根据专业认证标准改进课程体系,改造相关教学环节和设施;对于社会而言,各界则可以借助专业认证结果来衡量大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将专业认证与职业准入、职业注册制度相关联

同时,由于专业认证强调国际等效性,大学可以主动与国际接轨,保证毕业生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平等、便捷、无歧视的对待。

目前,专业认证在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认证机构多由政府主导,认证标准不够完善,与职业注册缺乏有效衔接等等。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加拿大、英国的成熟经验,建立多元化的认证体系,制订和完善科学合理、多层次的认证标准体系,通过立法等手段来保障专业认证与职业注册之间的关联。

本期作者

方略研究院北京研究分站 姜殿军

一读EDU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磅!高校师范类专业将实行统一认证
【新政策出台】高校师范专业将进行统一认证!
学校聘请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育部: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标准解读与实践探索
我国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