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裔尖子生在美国职场难出头

亚裔占美国总人口的5.6%,却占常春藤名校学生比率的12%18%。不过,他们出了学堂,入得职场,发展如何呢?成为各行各业领袖人才的比率高吗?答案略显尴尬。以亚裔偏爱的科技业为例,美国雅虎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占该公司员工39%的亚裔,仅占管理层17%,华人比率就更少了。以谷歌为例,目前该公司有七个印度裔裔副总裁,而华裔空白。

除了根深蒂固的职场歧视等体制问题,有功不居,有冤不诉,似乎成为亚裔显著特征。

李小姐为东部某州一个政府承包商工作,曾以资历过高入职,做了六年与白人同事同工不同酬的工作,遇到晋升机会,奈何又败给除了肤色无论从哪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

  李小姐向华裔同事小姐妹私底下抱怨,而每当转过身,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她神色和工作表现皆如常,彷佛什麽事都没有发生过。

  硅谷电脑网路设备制造商思科前副总裁朱柏章退休后,一直在推动亚裔进入企业和机构高层的研究和培训活动。今年他发表一篇文章提到,阻挠更多亚裔美国人职场进阶的因素,包括:顺从权威、欠缺沟通技巧、不愿承担风险。华人为主的亚裔传统教养有很好的部分。谦虚、耐心、勤劳,都是好品质。雷山认为,移民子弟面对的职场环境与父母一辈很不一样。父母们英语不好,做工也往往不需要英语。但移民后代进入主流职场,英语已不是问题,语言表现力倒有可能存在问题,不喜欢在公众场合说话,也不喜欢为自己发声,亚裔往往沦为“哑裔”。

  朱先生的儿子朱煜8月在德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纽约总部升任合伙人。朱先生说,这次纽约公司只有两个华裔提拔为合伙人,一个是在美国出生的女性,还有一个是14岁从北京飘洋来美的朱煜。两人都才39岁,正当壮年而步上职涯新高度。

  1990年,朱煜以全额奖学金来到纽约曼哈坦音乐学院学钢琴,据称是当年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所见最小年龄的大陆留学生。他后来转入拉瓜地亚艺术高中,在音乐以外,全面学习文理课程。1995年,朱煜考入当年文理学院排名第一的史瓦斯摩学院,攻读经济专业。

朱煜来美国头一年,语言关未过,精神面貌不太好,显得孤独而萎靡。后来他渐渐听到儿子在家时会哼歌了,心境转佳,自信恢复,也有了朋友。“他经常往来的同学中,不仅有华人,也有爱尔兰裔、非裔。”朱先生认为,儿子兼容各种文化,善与不同族裔交流,这种心态和能力后来迁移到职场中,让他能带领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合力实现工作目标。

  像朱煜这样的华裔职业人,正在美国大企业职场中创造和见证亚裔突破“竹子天花板”的历史。所谓“竹子天花板”是2005年由韩裔高管培训师玄珍在《打破竹子天花板:亚裔职场策略》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后来由玄珍的企业高管培训公司取得联邦注册商标。相对于隐形的“玻璃天花板”,对亚裔来说,“竹子天花板”代表一股看得见却打不破的阻力。而如今这股阻力正被亚裔职业人奋力突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职场,为什么亚裔难出头?
澳大利亚对待华裔“爱恨交加”,下一个故事是什么?
美国亚裔的“职场竹制天花板”
女性升迁的隐形障碍
哈佛商评:为什么美国领导层中的亚裔这么少
中国输出廉价劳动力,印度输出管理者?中国人靠什么翻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