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靶向治疗前为什么要做基因检测?所有靶向药都要检测吗?

癌症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癌症均源自驱动基因突变。每个人体内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长需要它,而抑癌基因则负责管束原癌基因过度分裂、增殖。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又叫驱动性基因突变),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失衡,导致细胞癌变。

所谓靶向治疗,就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癌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或一个基因片段)进行治疗。靶向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使肿瘤病人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大大地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但导致每个病人突变基因有差异,同一种靶向药,不能用于所有的病人。为了判断患者是否可使用靶向治疗药物,首先需要进行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确定病人致癌位点,然后选择合适的靶向药。这些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性的选择那些事先瞄准的致癌位点,在目标部位蓄积或释放有效成分,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信号,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使其死亡,但这些动作又不会伤及肿瘤周边的正常细胞,所以临床上有的专家称之为“定向爆破”。

驱动基因变异及相应靶向药物分别有哪些?

1EGFR突变

10%-30%NSCLC发生EGFR突变;

更常见于从不抽烟的亚洲女性腺癌患者;

主要发生于EGFR 18-21外显子;

85%以下的EGFR突变是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20外显子插入突变是第3个最常见的NSCLCEGFR突变(3%-10%)

鉴别EGFR特定突变:敏感突变(19,21外显子突变)、原发耐药突变(常发生于20外显子)、获得性耐药突变(T790M)

检测方法: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EGFR突变检测推荐ARMS法,如果组织标本不足或难以获得,可利用血浆游离DNA ARMS法检测,不抽烟、小标本或混合组织学类型的鳞癌患者也应进行分子检测。进展时再活检或进行血液检测确认是否存在T790M耐药突变。

靶向药: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用于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奥希替尼作为T790M获得性耐药突变阳性且对1代或2EGFR TKIs治疗无效的二线用药。

2ALK基因重排

常见于年轻,不抽烟的腺癌,腺鳞癌和极少数鳞癌患者,男性>女性;

发生率:总体4%,EGFR突变阴性不抽烟者33%;

ALK多与其他癌基因融合,尤其是EML4

发生人群:与EGFR突变人群相似,但是EGFR突变与ALK重排多互相排斥(互为不突变);

检测方法:CSCO指南推荐首选ALK融合Ventana免疫组化检测,也可选择FISHRT-PCR检测。所有非鳞NSCLC,肺鳞癌中从不吸烟、小活检样本、混合型考虑检测ALK基因。

靶向药:克唑替尼,用于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色瑞替尼、alectinib获批用于经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阳性转移性NSCLC

试验阶段药物:劳拉替尼,Brigatinib

3ROS1基因融合

常见于年轻,从不抽烟,高级别(低分化)腺癌患者;

发生率:整体1.2%-1.7%

检测方法:Vysis FISH分离探针(计数50个细胞核,15%以上细胞存在分离信号为阳性)ROS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组化(IHC

靶向药:克唑替尼,用于ROS1阳性NSCLC一线治疗,其客观反应率(ORR)达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9.2个月。

克唑替尼治疗ROS1阳性患者耐药后可再活检,耐药机制包括激酶区突变和旁路活化,劳拉替尼、卡博替尼可能能够克服对克唑替尼的耐药。

试验阶段药物:卡博替尼,色瑞替尼,劳拉替尼

4MET基因扩增或突变

MET活化形式多样,包括MET基因扩增,MET蛋白过表达和MET基因突变。MET扩增是约2.2%肺腺癌的关键驱动基因,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克唑替尼治疗有效;

NSCLCMET14外显子突变发生于年龄较大患者,68%为女性,36%为非吸烟者;多数为腺癌或多形性腺癌或肉瘤样癌;

发生率:总体3%;肺肉瘤样癌26%

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二代测序(NGS);

靶向药:克唑替尼、卡博替尼可用于MET基因14外显子跳读,沃利替尼是一种选择性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剂,其治疗cMet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Ib期临床研究目前于全国招募受试者。

所有靶向药都要检测吗?

不然!

分子靶向药物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特定靶点靶向药物”和“泛靶点靶向药物”(也可分为小分子靶向药,单克隆抗体及细胞凋亡诱导药物)。

特定靶点靶向药物:此类靶向药物只针对肿瘤特定基因突变所表达的某一特定蛋白质,并且此蛋白质在肿瘤的发生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旦结合作用,肿瘤便会得到极大的控制。常见特定靶点靶向药物有:易瑞沙,特罗凯,赫赛汀等。

泛靶点靶向药物:此类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细胞上的多种蛋白质(基因片段/蛋白肽段),结合某些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均会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常见泛靶点靶向药物有: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伊马替尼等。

我们常说的靶向药物基因检测,多数是指“特定靶点靶向药物”,因为“特定靶点靶向药物”的靶点比较单一,针对性很强,所以检测到有此靶点,一般来说治疗效果都会很好,且与“泛靶点靶向药物”相比,“特定靶点靶向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一般来说会好点。比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的病人,在使用靶向药物之前,通常需要做肿瘤的基因检测或IHC检测,基因检测对于特定靶点靶向药物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靶向药物基因检测,少数是指“泛靶点靶向药物”。因为有些“泛靶点靶向药物”是无需基因检测便可使用的,比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乐伐替尼等,治疗肝癌的时候无需基因检测,因为FDA labelNCCN指南均无明确提及使用这些“泛靶点靶向药物”需要基因检测。

我们举个具体点儿的例子来解释什么是泛靶点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是血管生成抑制剂,而肿瘤都有血管生成,这是必然过程,所以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抗血管生成,对实体瘤都有作用,比如在结直肠癌这块中使用贝伐珠单抗,FDA labelNCCN与其他指南,没有要求做基因学诊断。而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乐伐替尼等,治疗肝癌的时候也无需基因检测(美国FDA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或晚期肾细胞癌,以及局部复发或转移的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CFDA批准索拉非尼用于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及局部复发或转移的进展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靶向药物不一定全部都要基因检测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或扩增与抗血管生成在临床可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并没有被纳入到指南里,所以,临床使用此类靶向药时,只需要根据FDA labelNCCN指南推荐用药即可。部分基因检测公司不检测VEGF或检测出没有VEGF扩增,在用药一栏中就不会出现抗血管生成药物敏感,但是,临床同样可以使用,只是说扩增之后效果可能会更好,意义多大,相信大家都已经明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癌靶向药物有效又副反应小,可不可以试验性的治疗,不检测基因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肺癌重磅福利!真实报告为例手把手教你解读基因检测报告
中医药与靶向药物的完美结合——记一位肺癌患者的治疗历程
【系统梳理】肺鳞癌基因突变和靶向用药
鉴定出新的耐药突变:肺癌EGFR基因靶向药物耐药机制的复杂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